■ 记者 邹晨光
实施创新发展行动,是市委、市政府的重大战略部署,事关全市发展全局,责任重大,意义深远。
今年以来,我市明确目标,加强调度,抓住重点,紧扣节点,以项目为抓手、以企业为主体、以产业为重点,利用和搭建好国家级、省级创新平台,争取更多政策支持和奖励,真正把创新发展摆在突出位置,努力开创实施创新发展行动的新局面,为建设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和淮北转型崛起提供强大创新动力引擎。
今年,我市制定下发了《淮北市实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9年工作要点》《淮北市实施创新发展行动2019年工作清单》,明确了创新发展行动的五大任务28个类别54个项目,制定了月度工作计划,分解落实到各成员单位。各成员单位每月报送工作进展情况,加强“以月保季、以季保年”过程管控,有力推动了创新发展行动的开展。
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步推进。今年我市计划关闭朔里煤矿,退出产能165万吨,分流安置职工2404名。目前,主体责任已明确,正在研究制定化解过剩产能工作方案,确保稳妥有序进行。房地产市场呈平稳发展态势,1—5月份房地产开发投资68.51亿元,同比增长36.7%,新建商品房销售面积120.20万平方米,同比增长74.7%;住房均价5959元/平方米。不断优化投融资结构,巩固扩大融资规模,1—5月份新型政银担业务新增7亿元,5月末在保余额24.44亿元;直接融资达94.57亿元,居全省第四。积极引导符合条件的企业开展直供电、大用户直供气;处置“僵尸企业”20家,盘活土地1271.23亩。积极落实货运车辆网络审验和异地年检,全面推动全民参保。
创新型现代化产业体系逐步完善。我市年初落实促进新型工业化政策项目181项,兑现资金3946.21万元。1—5月份全市实施产业升级重点技改项目141个,完成投资53.6亿元,实现年度目标的100.7%。科宝生物上榜工信部第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名单,汉芳生物等28家企业在省股权交易中心科创板首批挂牌上市,临涣焦化股份有限公司和安徽口子酒业股份有限公司被评选为“2018年安徽省制造业综合实力50强企业”。实施市级科技重大专项15个,支持资金1480万元;制定《淮北市2019年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攻坚行动计划》,针对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瓶颈,实行局领导包保任务分工,上下联动,开展精准帮扶;培育辅导62家企业申报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推荐企业数量同比增长170%;积极帮助陶铝新材料研究院争创国家综合性科学中心分中心,推动提升科技创新平台质量。战略性新兴产业提质增效,1—5月份,98家战新产业企业产值同比增长16.6%;全市纳入省亿元以上战新产业重点项目65个,完成投资34.27亿元,完成度计划的44.9%。淮北铝基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累计获省支持资金1.4亿元,2个省级重大专项累计获省支持资金2306.85万元。全市服务业实现增加值96.9亿元,增长8%,位居全省第5位;争取省服务业发展引导资金1400万元。深入开展质量提升行动,制定出台《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推进质量强市建设的实施方案》,印发《淮北市实施创新发展行动计划2019年工作要点》,推动质量品牌升级向纵深推进,深化标准化体制改革,开展标准化提档升级行动,推进质量诚信建设。
创新创业人才引领作用日益彰显。我市大力实施人才优先发展战略,深化人才发展体制机制改革。开展职业技能脱贫培训210人,完成省厅下达民生工程任务的105%,新增技能人才约5689人。近年来引进高层次人才团队15个,获省扶持资金的团队5个,省市支持资金4700万元,相邦新材料等科技人才团队引领产业创新发展作用逐步彰显、产业化加速推进。
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启动实施。我市全面启动国家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创建工作,制定《创建国家级高新区工作建设方案》和《高新区“以升促建”三年行动计划》,成立了创建国家高新区领导小组,编制完成了《淮北高新区战略规划(简本)》《淮北高新区产业发展规划(简本)》,举办了国家高新区创建工作省级专家咨询论证会,完成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保厅等6部门的意见征求工作,重新核定了高新区“三线”整改后的四至范围及面积,创建工作通过了省科技厅的合法性审查,并经科技厅厅务会研究同意,已报请省政府,省政府办公厅正在按程序进行合法性审查,待领导阅批。
创新体制机制建设扎实有效。2018年度,我市在省政府目标管理考核中,“四送一服”双千工程、创优“四最”营商环境两项任务合并考核,综合得分居全省第一。2019年涉企行政事项“最多跑一次”改革深化推行,国地税合作办税的共治格局完成,建投集团转型发展加速推进,国有资产监管体系和地方金融体系不断完善。不同所有制经济诉讼案件更加公平公正,充分保障了市场经济主体的法律地位。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