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切为了人民的美好生活

2020年12月23日 10阅读 来源:淮北日报 2020/01/22

■ 记者 韩惠 通讯员 梁仓

当幼稚孩童放开父母的双手,踉跄着扑进托育园老师的怀抱;当新手妈妈走进爱心哺乳室,不必再担忧有异样的眼光投来;当危重病患在医护人员的温暖陪伴下,安详迈入生命的最终……这一幕幕场景,正是2019年我市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中值得纪念的一个个瞬间。

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计划生育管理人的奋斗目标。回溯刚刚过去的一年,我市积极促进两孩政策配套落实,重点创新计划生育管理服务,着力提升计生家庭发展能力,全面优化妇幼健康服务保障,广大育龄群众和计生家庭有幸福感、有获得感。

党政统筹,基础工作有保障

我市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积极稳妥落实全面两孩政策。市委常委会议、市政府常务会议等定期听取计划生育工作情况汇报,研究协调计划生育管理和服务创新中的政策支持、资金保障等重大问题。市委、市人大、市政府、市政协领导多次调研全市计划生育工作。去年先后下文部署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安宁疗护等工作,并将推进婴幼儿照护服务纳入市委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年度重点改革工作督查内容,纳入市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领导小组年度综合医改重点工作任务。

各计生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履职尽责,切实发挥部门优势,在计划生育资金保障、普惠政策落实、托育服务支持、计生家庭扶持等方面密切配合,协调推进计生工作开展。市计生工作领导小组完善计划生育目标管理责任制,落实“一票否决”,进一步加强先进单位或个人、干部提拔、人大或政协委员代表资格审查等计划生育政策执行情况的审核把关。

聚力实干,重点工作有突破

为民众提供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管理服务已经融入国家政策,并日益成为全社会的期待。面对新形势、新要求,我市计划生育工作找准定位,突出重点,积极参与生命全周期、服务生育全过程。

呵护孕产妇和新生儿生命安全的“高危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救治中心”建立,分配30万元专项用于全市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新生儿先天性心脏病筛查工作试点在主城区开展。

“健康守门人”走进千家万户,358个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团队服务常住人口67.18万人,重点人群签约覆盖率60.1%,贫困人口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应签尽签。

十余部门协同推进,21处母婴设施相继出现在车站、商场、医院,“母爱十平方”“爱心哺乳室”累计为4万余人次提供母乳喂养隐私保护服务。

智慧健康服务体系构建起来,市级、濉溪县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完成,基本公共卫生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两卡制”全面铺开,智医助理系统覆盖濉溪县镇村卫生院、卫生室,淮北市卫生健康委获评国家医疗健康信息互联互通标准化成熟度等级四级乙等(地市级)。

大健康产业全面发展,全市有各级各类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414家、非政府办医疗卫生机构494家,多元办医格局形成,绿色食品、健康食品发展迅速,华润金蟾药业等医药企业全国知名,各类群众体育活动丰富多彩,烈山镇、渠沟镇获评安徽省首批健康小镇,借力助推文旅融合、健康养生新业态,满足市民多元化休闲需求。

精准发力,创新工作出成果

幼有所育、老有所医。群众的呼声就是创新发展的指向。

围绕破解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难,我市创新“3543”服务模式,坚持“三牵合”,解决力量统筹难;实行“五纳入”,解决工作推进难;探索“四模式”,解决工作创新难;明确“三优先”,解决服务保障难。全市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机构58家,在园人数1300余名。我市被安徽省卫生健康委授予“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试点创新奖”,并推荐申报全国支持社会力量提供普惠性托育服务有效供给试点市。我市《创优服务 创新治理 打造“3543”婴幼儿照护服务模式》工作经验在全国托育服务工作现场推进会上交流推广。

我市以列入全国第二批安宁疗护试点城市为契机,确定4家市级试点单位,累计投入经费400余万元。各试点机构增设“心理咨询室”“中医理疗室”“抢救室”“念亲堂”,组建呼吸、肿瘤、疼痛、老年、心理等业务专家团队及护理团队。截至目前,全市设有安宁疗护床位32张,接收癌末、重症全失能等近30人次,28名专业医生及护师拿出百分百的关心关爱,护航病患“最后一公里”。

老有所养,更要老有所医。我市探索建立养老机构与辖区内医疗机构合作机制,在养老机构内设置医师巡诊室,在19个二级以上医疗卫生机构开设老年病科,并先后建立9家医养结合机构。静安养亲苑、虎山北路社区北养老服务站、安徽皖北康复医院、双楼养老院先后获批省级医养结合示范机构、示范中心和社区示范中心,居住老人安心养老,放心看病,实现“无门槛”切换。

高质量发展无止境,优质服务无止境。我市计划生育管理服务工作将不忘全心全意为人民健康服务的初心,勇担新时代赋予的使命,改革创新、奋力作为,努力为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建设、实现淮北转型崛起提供更加良好的人口环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