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因为招商引资,淮北非煤产业占比不断提升,改变了过去煤电酒单一的产业结构,铝基、硅基、碳基、生物基、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四基一高一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成长,项目、资金、技术、人才等要素加速集聚,淮北正昂首阔步在高质量转型崛起的大道上。
■ 记者 吴永生
六十年风雨兼程,六十年砥砺奋进。建市初期,淮北“除了煤电酒,别的都没有”。 改革开放以来,纺织、轻工、建材、化工、冶金、机械、食品等产业异军突起,全市产业在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上不断取得突破。2002年,淮北市利用外资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正式成立,这标志着我市经济发展迈入招商引资新时代。
特别是市第八次党代会以来,市委、市政府始终把招商引资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上高点谋划、高位推进,招大引强、壮大骨干企业、发展产业集群成为加快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建设、实现淮北高质量转型崛起的重要途径,招商引资不断集聚起经济发展新动能。
一个工业基础并不雄厚、经济规模不大的市,究竟是怎样牵动招商引资“牛鼻子”,去挑战不可能,并实现招引大项目的“逆转胜”?回顾我市招商引资走过的不凡历程,不难从中找到答案。
树立招商“生命线”意识
领导带头高位推进
我市始终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市经济发展“一号工程”,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连续多年在春节后“第一会”上部署招商任务、强调招商重点、传递招商压力,全市上下招商“生命线”意识不断树牢,做好“第一要事”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增强。
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带头干在实处、走在前列,高频外出对接项目、洽谈合作,强力推动重大项目落地,以身作则的示范效应充分发挥。成立十三个市级招商团,市四大班子领导分别挂帅,带领市直各相关部门积极捕捉信息、全力调度项目、协调解决问题,营造出“人人都是招商主体、人人都有招商压力”的浓厚氛围。制定出台“招商10条”,明确规定县区、开发区党政主要领导、分管领导每月外出招商天数,构建了主要领导带头招、分管领导全力招、有关部门合力招的良好格局。市委、市政府坚持把招商引资作为培养干部的“主战场”,把招商实绩作为提拔干部的“重要标尺”,引导鼓励广大党员干部积极投身招商工作。从市直部门选派10名优秀干部充实到淮北高新区、淮北煤化工基地开展专职招商,各县区、开发区分别组建若干专业招商队伍,长期派驻到重点区域挖掘招商资源、跟踪洽谈项目,专业招商能力有效提升。
“领导高位推进和县区、开发区积极对接跟进才能相得益彰、缺一不可。”市投资促进中心负责人介绍,回顾近几年成功引进的大项目,传化物流、海螺水泥、平山电厂、金龙电子、陶铝新材料、完美生物科技、万达广场等等,无一不体现于此。没有市级主要领导亲力亲为,就不能与对方高层一锤定音;没有县区、开发区的紧密对接,就不能顺利开工建设。我市各级各部门坚持以不变应万变,以“诚”和“韧”来对待企业,锲而不舍抓招商,取得了一个个新突破。
坚持精准为要引项目
推动产业集聚增效益
我市始终把质量效益作为招商引资工作主线,着力引进具有补链延链作用的项目,推动煤炭、电力、纺织服装等六大传统产业持续优化升级,推动六大战新产业逐步集聚集群,产业转型实现了重要的历史性转折、历史性突破,彻底打破“除了煤电酒、别的都没有”单一结构的旧格局,构建了“六加六”产业发展新格局。
优质企业的落户和一个产业的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都离不开招商引资。在平山电厂二期推进过程中,市直有关部门和烈山区积极主动作为,本着事不避难、事不过夜的原则,以最高标准、最快速度完成项目报批,赢得了申能集团高层的充分肯定,最终平山电厂二期项目落户淮北。平山电厂二期135万千瓦新型高效超超临界二次再热燃煤发电机组,凭借可实现预期供电标准煤耗251克/千瓦时的“新一代技术”,将成为世界上最高效的煤电机组,树立起世界火电行业新的标杆。该项目已经于2018年7月开工,高143米的锅炉钢架正在搭建过程中,预计2020年建成投产。平山电厂二期项目并网发电后,必将提升淮北“能源之都、动力之城”的美誉度,进一步扩大淮北在国内乃至国际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对促进招商引资特别是吸引外资来淮将产生积极影响。
一个区域产业化和规模经济能力的提升,离不开招商引资这辆“马车”的强劲推动。近几年,我市抓住产业发展这个“牛鼻子”,全力加快发展步伐,铝基产业、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战新产业初具规模。统计显示,2019年,淮北濉溪铝基高端金属材料战略性新兴产业集聚发展基地完成产值132.9亿元,同比增长22.8%,高于全省战略性新兴产业增速7.9个百分点,增幅在全省25个重大新兴产业集聚基地中排名第三。然而,就在几年以前,我市铝基产业也仅有不到10家铝加工企业,产业层次低,产品附加值不高,也没有形成产业链。特别是我市濉溪县把铝基产业作为首位产业来打造,通过近年来持续招商引资、招大引强,先后引进华中天力铝业、美信铝业、艾瑞库车业、北工汽车、力幕科技、金鸿盛电气等一大批龙头企业。淮北高新区引进一批高层次人才,推动陶铝新材料实现了从科学研究、实验开发到产业化推广的不断跨越,初步完成发动机活塞、增材制造、特种铸造和汽车轻量化等四大应用主导产业布局,相关生产线正加快建设,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截至2019年底,淮北铝产业基地现有涉铝企业70余家,规模以上企业48家,高新技术企业14家,其中年产值超过10亿元以上的企业2家、5至10亿元企业3家、1至5亿元企业21家,2019年新增规模以上企业11家。基地产业链厚度和长度不断提升、延伸,新能源、轨道交通装备、航天航空、军工装备等科技含量高、发展前景好的产品体系初步形成。
我市聚焦“四基一高一大”战新产业招引关键环节项目,成功引进优耐德引发剂、天成新材料、无卤阻燃剂等碳基项目,引进力幕科技、万顺铝箔等铝基项目,引进兆纪光电、中煤远大等硅基项目,引进盛美诺、阜邦生物科技等生物基项目,引进希姆斯电梯、通域钢构等高端装备制造项目及东华软件中小企业云、深醒科技等大数据项目,进一步拉长六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链条,着力补齐产业短板,形成集聚效应。未来,我市通过持之以恒抓招商,不断壮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更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不断做大淮北经济总量。
完善工作机制建项目
招商引资取得新成效
我市通过已建立的招商引资项目信息管理平台,对全市在谈项目、签约项目、开工项目进行分类管理、定期梳理、专项调度。重点项目明确专人负责,按时间节点制定项目推进计划,确保在谈项目早签约、签约项目早开工。完善重大招商活动调度机制,对重大招商活动对接跟踪项目进行专题调度,逐一梳理、解决项目推进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加快重大招商活动成果转化为招商实效。开展“抓在建、促投产”专项行动,对近年来引进并开工的工业项目进行“回头看”,及时解决项目建设、生产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优化项目预审准入机制。根据国家产业政策、我市产业布局及现状,严把项目投资强度、建设密度、容积率、预期收益等指标,对拟引进项目进行集中预审工作。
我市持续深化“放管服”改革,创造性地集中建设六大服务中心、推行网上政务服务,实施招商项目行政审批全程代办、涉企服务全程帮办,行政效能显著提升,政务服务环境不断优化。全面推行“证照分离”,进一步畅通证件办理绿色通道,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3个工作日。我市严格落实多层调度机制,组织开展由市四大班子领导参加的观摩调度活动,现场点评项目、现场解决问题。十三个市级招商团定期召开调度会,及时了解掌握团内目标任务进度情况,协调破解难题。各县区、开发区开展各类调度活动,全力推动项目加快建设。特别是近两年来,市投资促进中心牵头,会同市委督查考核办公室等单位开展招商引资项目“回头看”,对2017年以来招商引资项目进行全面摸底调研,针对停产、停建和进度较慢的项目,相关载体单位及时制定针对性措施加以解决,确保项目快开工、快建设、快竣工、快投产。随着一批批招商引资企业的建成投产,招商引资成果不断显现。
我市与央企、省属企业合作结硕果。华润(集团)有限公司是我市与央企合作的典范。安徽华润金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落户后,我市又促成淮北矿工总医院为华润医疗旗下全资医院、引进华润金蟾药业中药配方颗粒制剂项目、促进华润医药集团总投资3.5亿元并购淮北医药有限公司,组建成立华润淮北医药有限公司。相山水泥与海螺集团合作,当年下半年就实现盈利,2019年更是实现利税的爆发式增长。通过扩建、技改、重组、兼并、产业链整合等多种方法,近年来我市先后与中国黄金集团签订安徽太平矿业项目、与陕西有色建设有限公司签订东部城区路网工程项目、与华润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华东分公司签订华润电力金蟾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与中国二十二冶集团签订淮北装配式住宅产业化项目,同时引进大唐集团、华润集团、中国五矿集团、申能集团、中国电建市政建设集团、中国二十三冶集团、上海绿地建设集团等央企陆续加大在淮投资,涉及新能源、新材料、医药和基础建设、房地产等多个领域,为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注入新活力。
一批牵动性强的龙头企业相继落户。通过招商引资,我市先后引进了一批投资体量大、辐射带动作用强的大企业,这些企业在促进地方税收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理士国际在濉溪投资建设的安徽力普拉斯电源技术有限公司、安徽理士电源技术有限公司,2019年实现销售收入约50亿元,上缴税收2.36亿元,实现进出口1.4亿美元。近年来,理士国际在淮北高新区又投资新建了理士新能源产业园项目、合派电动车项目,在濉溪经济开发区投资新建了理士电池安徽总部项目。在烈山经济开发区,金龙机电(淮北)有限公司作为国内直流微特电机领域的领导企业,已与华为、小米、OPPO、VIVO等国内外著名手机制造商建立了战略合作伙伴关系。随着企业生产规模的不断扩大,已经吸纳了当地3000多人就业,而且长年需要大量产业工人。烈山区在金龙机电以商招商成功案例的基础上,依托康美绿筑、锂动芯新能源等招商引资企业,与南京浦口开发区深度对接产业转移,签约碳纳米管、匠人科技3C配件等项目,进一步扩大了以商招商的成果。
一批延链补链项目加速向园区集聚。2016年以来,全市新开工工业项目868个,其中协议投资5亿元以上项目近百个。在招商带动下,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入驻建成投产规模企业12家,形成焦炉气深加工、纯苯深加工、煤焦油深加工三大产业链条和绿色阻燃剂、高端润滑油、功能型新材料三大产业集聚。濉溪县精心打造以美信铝业、金鸿盛电气为龙头的特色产业园,承载配套能力进一步完善提升。相山区、杜集区加大落后产能出清力度,积极盘活闲置土地和厂房,新入驻企业焕发活力。淮北高新区立足园区定位,不断提升载体功能,全力推进5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建设,顺利引进国善堂生物医药、美欣达循环经济产业园等创新性高科技企业。
招商引资促进城市发展带动就业贡献突出。招大引强,为全市工业经济强筋壮骨外,近年来,我市紧紧围绕文化产业、现代服务业开展招商,大润发、金鹰、全聚德、万达广场、吾悦广场等一批服务业知名企业在淮北形成了品牌效应,进一步提升了城市品位,促进淮北城市不断变大变美。2018年9月28日,总建筑面积约10.12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1.88亿元的淮北万达广场建成开业,开业首日客流超19万人次。淮北万达广场的建成运营,吸纳就业6000余人,年纳税金额8000万元以上。2019年12月16日,濉溪县集中开工10个重大招商项目、竣工投产18个招商项目,合计总投资81.15亿元。这些项目全面达效后,可实现年产值179亿元,实现税收6亿元,创造就业岗位1.5万个。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19年底,各类招商引资企业已成为我市经济发展的主力军,累计吸纳就业超过10万人,带来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有到优,淮北的招商,虽然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任重而道远。”市投资促进中心负责人表示。近期,为减少疫情对我市招商引资工作的影响,坚定投资者对淮北发展的信心,全市各级招商部门进一步提升政治站位,强化全局意识,在全力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同时,积极做好疫情防控期间招商引资工作,化危为机,实现疫后招商引资项目新突破,为产业招商打牢基础,以优异成绩向建市60周年献礼。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