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黄顺
为破解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在发展中遇到的融资难、融资贵、担保难等难题,眼下,正在我市全面推广的农村信贷创新产品——“劝耕贷”,通过政府、银行、担保公司联手的模式,满足新型经营主体多样化的资金需求,为农业农村发展注入新动能。
据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数据,2018年以来,通过“劝耕贷”业务,我市向信用级别较高的3家合作社、36家家庭农场发放贷款1310万元;向45家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提供农业担保贷款1425万元。
一次实现多赢的创新改革
我省作为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在金融支农的探索上走在前列、干在实处、勇立潮头。2015年7月,国家层面作出建立全国农业信贷担保体系战略部署。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于2015年12月28日在全国率先成立了省级农业信贷担保公司——安徽农业信贷担保公司,省财政连续3年注入资本金。安徽农担公司紧紧围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积极探索创立了“劝耕贷”。
我市2016年开始积极推广“劝耕贷”支农新模式,力争3年内覆盖全市所有乡镇,覆盖家庭农场、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龙头企业等所有类型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逐步打通金融资源流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最后一公里”。
在传统农村金融模式中,信贷产品单一化,抵押方式呆板化,服务理念陈旧化,无法满足“三农”企业多样化、个性化、差异化的金融需求,不仅难以形成金融“活水”浇灌“三农”企业,还给需求侧积累了库存增加、成本增加、短板增加等问题,这让80%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游离在银行信贷视野之外。
“劝耕贷”具有申请条件简单、操作方式灵活、综合成本最低、操作流程标准化的特点。好处在于,“门槛”更低,让更多有好产品、好人品、缺少好抵(质)押品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获得增信融资。同时政银担“抱团”支农的常态机制贯穿了借款项目从上游初筛、中游成长到下游还款的每个环节。
据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担保与保险科负责人介绍,“劝耕贷”鼓励农耕,体现了政府导向和政策属性;提倡强基固本,传承了农耕文化的优良品质;创新担保模式,体现了金融支农的特征;夯实诚信基础,打造担保品牌价值。无疑,“劝耕贷”是一次实现多赢的创新改革。
一次惠及“三农”的抱团合作
安徽农担构建的是“资源联手开发、信贷集合加工、风险共同管理、责任比例分担”的农业信贷担保模式,打造的是政银担“抱团”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服务的工作机制,实际操作中需要的是落实和合作。
近日,邮储银行淮北分行三农金融部的工作人员前往孙疃镇现场走访“劝耕贷”客户,详细了解了客户经营情况、融资需求,并就“劝耕贷”业务操作流程和客户融资需求进行了对接。
业务员告诉记者,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都是他们的客户。
农业银行淮北分行自推进“劝耕贷”业务,都认真核实比对农户土地流转备案信息、财政补贴信息、保险信息等,从多个角度确保其经营“硬数据”的真实性。此外,客户经理通过走访邻里,会重点了解农户家庭氛围、社会信誉和经营能力等“软信息”。
杜集区为了让更多新型农业经营主体了解“劝耕贷”业务,专门召开观摩推进会,并结合实际出台了本区农业信贷担保“劝耕贷”工作实施方案,区财政列支500万元作为风险补偿金,大力推进“劝耕贷”工作有序开展的同时,强化失信惩戒,采取切实有效措施,从各个方面对恶意欺诈、逃废债务等失信行为形成强有力地惩戒和制约合力。
自2017年10月“劝耕贷”试点启动后,覆盖各类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既有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业合作社,还有农资服务公司、农产品深加工企业、旅游观光园、农业体验精品园等企业,有了“劝耕贷”的资金支持,杜集区农业田园、菜园、果园、花园、游园“五园并茂”、共同发展,初步形成了具有杜集特色的绿色农业产业。
“劝耕贷”成为我市新时代农村金融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一次力度更大的决策支持
为了进一步促进全市农业信贷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健全农业信贷融资担保网络,更好地发挥农业信贷融资担保支持现代农业发展的作用,近日,我市根据中央和省委1号文件精神,出台了《淮北市农业信贷融资担保体系建设实施意见》。
根据意见,2019年县(区)将全面建立县级分公司或办事处和镇(办)工作站,配备精干业务人员和设施设备,配合安徽农担积极推进“劝耕贷”业务,在农业银行、邮政储蓄银行、徽商银行等在淮分支机构中择优选择合作银行,实现“劝耕贷”业务全覆盖。2020年将建成覆盖全市、分步合理、经营独立、权责清晰、运转高效的农业信贷融资担保体系。
据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坚持将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作为主要服务对象,专注于支持农业生产以及与农业生产直接相关的一二三产业融合项目,在确保担保业务符合政策规定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符合当地实际、针对性强的担保业务产品,不断满足不同农业产业、不同发展层次的农业适度规模经营主体多样化的融资需求,提升贷款的可得率和服务的普惠率。
按照相关规定,省、县(区)与合作银行将共同建立风险责任管理机制,县(区)政府、省农担公司与合作银行合理确定风险分担比例,维护好、建设好、发展好农担业务和体系建设。
县(区)政府还将积极出台激励政策,加大对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工作的支持力度。市、县(区)政府已出台的地方政府引进金融机构相关扶持政策,省农担公司淮北分支机构可以同等享受。
据了解,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地方金融监管局、淮北银保监分局将农业信贷融资担保工作推进情况纳入了市对县(区)工作考核范围。
我们相信,未来,随着农业信贷融资担保体系建设的不断深入,农业和金融资源配置效率将进一步提高,有力推动农村家庭经营、集团经营、合作经营、企业经营共同发展,提高我市农业经营集约化、规模化、组织化、社会化、产业化水平。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