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吴永生 通讯员 高丹青
“前8个月,我们实现产值7.5亿元,实现利税1.45亿元,企业始终保持平稳向好的发展势头。”9月15日,安徽巨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献林向前来采访的记者说。
位于濉溪经济开发区的安徽巨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是一家民营高科技企业,主导产品聚丙烯酰胺,作为絮凝剂、增稠剂、减阻剂、粘结剂等广泛应用于石油开采、冶金、煤炭、污水处理、造纸、化工、制药、纺织、建材等行业,市场需求量巨大。今年以来,该公司始终保持满负荷的生产状态,疫情期间也没有停止生产,为园区经济高质量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同样,位于濉溪经济开发区的濉溪县鸿源煤化有限公司也保持着产销两旺的良好势头。据统计,今年前8个月,鸿源煤化克服年初新冠肺炎疫情带来的不利影响,实现产值突破8亿元,利税超4000万元,创造了新的业绩。
2020年以来,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不利影响,濉溪经济开发区聚焦“六稳”“六保”抓落实,坚定不移抓招商、上项目、强产业,全力推动项目复工、企业复产,奋力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多项经济指标实现了逆势增长。
今年2月起,濉溪经济开发区强化服务指导,有序推进企业复工复产。按照“风险可控、分类指导、有序推进”的原则,实行一企一策,认真做到复工前有准备、复工时有核准、复工后有监督,两手抓、两不误。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为加快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濉溪经开区充分发挥党建指导员、包保企业责任人和县派驻复工防疫指导员三股力量,指导企业开展疫情防控工作,确保疫情防控到位,筑牢企业防疫安全网。濉溪经济开发区还联合市县财政部门多次召开助力企业政银企对接会,精准发放贷款2亿元,帮助区内美信铝业申请到一次性稳定就业岗位补贴50万元,以“真金白银”支持企业发展。
濉溪经济开发区一方面不断嫁接盘活闲置低效土地,另一方面创新招商选资方式,推进铝产业链招商,以集聚上下游产品、降低综合配套成本、拉长产业链条、培育铝基产业为主要内容的产业链招商方式,推动与俄罗斯铝业公司对接解决铝原料源头问题,谋划并实施年产200万吨新型轻合金项目,上半年已签约亿元以上项目7个。该开发区正全力推进南通亚光电子箔、江苏中基高精度铝箔、智能化锻造铝合金等一批大项目、好项目建设投产,其中江苏中基高精度铝箔项目建成达产后,可年产7.2万吨高精铝箔。
在长三角一体化发展中,创新尤为重要。作为安徽铝基新材料战新基地,濉溪经济开发区在工业经济供应链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近年来,该开发区坚持创新驱动不动摇,大力打造创新平台,强化要素支撑,加强科技供给,为高质量发展注入充沛能量。今年上半年,第七届安徽省专利奖评选结果揭晓,安徽弘昌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力普拉斯电源技术有限公司、安徽巨成精细化工有限公司区内三家企业专利获安徽省专利优秀奖。
濉溪经济开发区与上海交大、合工大、中科院宁波材料研究所等高校院所建立合作研发和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促进产业集群和人才集聚。弘昌新材料与南京玻璃纤维研究设计院进行碳纤维研究合作并参与制订3项国家标准,家园铝业与金壮集团开展技术合作,共同研发生产高铁、轻轨用铝合金型材。
在研发平台建设方面,濉溪经济开发区依托华中天力、美信铝业等骨干企业组建省级工程(技术)研发中心、企业技术中心等研发机构11家;与北京科技大学材料学院共建的皖北铝材料产业研究院有限公司正式运行;全省唯一一家铝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已在申报国家级铝基材料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安徽弘昌新材料有限公司、安徽中能矿机制造有限公司、淮北嘉吉农牧科技有限公司三家民营企业获批设立第十一批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现园区已有省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5家。
濉溪经济开发区成立企业服务中心,对园区内新入驻企业推行服务承诺制,全程代办,限时办结。特别是在办理前期证件中推行“容缺”机制,编制“最多跑一次”事项清单,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提升办事效率。今年以来,该开发区继续深入开展“抓整改、提效能、促发展”专项行动,持续改进工作作风,以高效服务激发经济发展活力,从而破解要素瓶颈,提升项目转化率。针对项目开工建设,该开发区为每个项目安排了包保服务员,了解项目存在的困难,及时上报,及时协调解决。通过落实“四督四保”制度,实行“一个项目、一名责任领导、专人办理、负责到底”的项目推进机制,园区针对不同类型在建项目分别成立调度工作组,分析项目存在问题症结,及时找出解决问题路径,做到项目服务快速高效。
优化体制机制,激发内生动力;集聚集约发展,推动转型升级;实施创新驱动,支撑高质量发展……当前,濉溪经济开发区正围绕主导产业精准招商,推动在建项目加快进度,帮助现有企业满产达产,努力提升开发区发展质量和产业竞争力,始终当好濉溪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排头兵。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