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砥砺奋进创新业 闯出转型新天地

2020年12月23日 10阅读 来源:淮北日报 2019/09/28

这是一个决定城市兴衰的战略决择。

这是一个厚积薄发的转型崛起之策。

煤炭曾是淮北最大的骄傲。然而随着资源的枯竭、销量的下降、价格的走低,严峻的煤炭市场形势给淮北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经过反复论证和研究,市委、市政府审时度势,超前谋划建设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逐步探索出了一条“依托煤、延伸煤、超越煤”的发展新路。

70年,中国发展的列车不断提速,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产业的发展步伐也在进一步加快。从蹒跚起步到大步流星,从拓荒者到领航者,昔日一煤独大的能源之城淮北,正伴随着基地大发展的脚步,日新月异,华丽蜕变,奋力在皖北崛起中闯出新路,向着打造苏鲁豫皖四省交汇区域开放创新新高地,成为全国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的样板区的目标迈进。

未雨绸缪谋划产业升级路

走进基地,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花草葱郁的大道、花园式的现代化厂区、高高耸立的自动化设备,远远望去,一派热火朝天的施工场景,处处让人感受到沸腾的建设氛围和浓郁的发展气息。

临涣煤焦化综合利用项目被列为安徽省“861”重点工程、“振兴皖北经济”一号工程。2010年,焦化一期顺利建成投产并全面通过整体项目竣工验收。焦化二期自2013年6月全面开工,最终于2016年底顺利产出甲醇产品。至此,一家年产440万吨焦炭联产40万吨甲醇的现代化新型煤化工企业如同一颗璀璨的明珠,屹立在皖北大地。

临涣焦化公司的发展壮大,只是基地助力企业腾飞、实现快速发展的一个缩影。

2005年,被誉为“振兴皖北一号工程”的临涣煤焦化工程开工,拉开了我市新型煤化工产业开发建设的序幕。

2012年,基地被国家工信部批准为“煤-焦-化-电-材循环经济示范园区”。

2013年,《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产业发展规划》通过专家评审。《规划》提出,园区力争2025年,实现销售收入达1000亿元左右。远期规划发展成为国内一流的现代化工园区,成为绿色发展、循环发展的示范基地和先进化工合成材料生产基地。

2014年,基地被纳入安徽省重点建设的四个化工基地之一,基地建设正式上升为省级战略。

2015年、2017年、2019年,基地三次成功入选全国十大化工潜力园区。

2017年12月8日,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十大项目集中开工,标志着我市千亿碳基新材料基地发展向前迈出了一大步,掀起了基地加快项目建设、实现产业转型升级新高潮。

2018年,基地实现工业总产值204亿元,同比增长20%;实现税收约14亿元。

在基地快速发展的强势带动下,我市经济社会经历了跨越发展。资料显示,2005年,淮北地区生产总值只有205.2亿元,地方财政收入为26.9亿元。而到了2018年,淮北完成地区生产总值突破985亿元,地方财政收入突破120亿元大关,创历史最好水平。

披荆斩棘交出耀眼成绩单

“投资者是亲人、引资者是恩人”的口号入脑入心,“一切围绕项目建设、一切服务项目建设”的理念引领工作……近年来,基地管委会在服务投资者、推进项目建设、加快配套设施建设上可谓不遗余力,用硬措施改善软环境,全力提升基地的综合承载能力。

“发展靠项目,项目靠招商。”招商引资永远是基地管委会工作的重中之重。

为全面推进招商工作,基地管委会结合发展需要,制定出台了《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和《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驻点招商方案》,由管委会领导及局室负责人带队,深入鲁、苏、沪、浙等地开展产业招商、精准招商、以商招商,2018年以来累计外出开展招商活动120余次。

同时,深化多元招商机制。充分发挥中石化联合会、中国煤炭加工利用协会、上海市化工协会、江苏省化工协会、中科院等行业组织和科研院所在化工领域内影响力,建立互惠发展机制,主动扩大园区辐射范围;全力配合各招商团开展招商活动;借助企业关系资源,进一步延伸招商触角,扩大招商覆盖面。近年来,通过提升效率、创新招商模式等方式,迎来天成新材料、润岳磷系阻燃剂等项目纷纷落户。

尤其是2019年9月“2019中国(淮北)化工新材料产业发展论坛”在我市成功举办,来自全国各地的专家学者积极为我市化工产业助力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会诊把脉”,进一步指明了方向,理清了思路。

在招商引资的基础上,基地管委会全力以赴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为基地持续健康发展注入了强劲动力。今年以来,天成新材料、优耐德引发剂、长淮新材料等总投资30.2亿元的在建项目基本完成土建施工,即将陆续试生产;淮矿甲醇、瑞柏新材料、欧勒奋含氟新材料等总投资75.6亿元的12个新开工项目基本完成前期手续,正在逐步进场施工;2019年前三季度,基地新签约美国AP公司大型空分、苏伊士生态固废处置等六个项目,总投资近80亿元。

执着前行勾勒发展新蓝图

园区要发展,基础设施要先行。

基地管委会坚持高标准完善配套设施建设,持续完善水、电、管网、蒸汽、三废处理等配套设施和公用工程,承载能力不断提升。着力加强路网建设,逐步实现封闭化管理,目前铁路以北基地北路、临白路等11公里路网已经建设完成,基地南路、临白路下穿立交桥等路网正在加速推进;推进综合管廊、电力系统工程建设,优化基地水、电、蒸汽、物料等资源配置,促进生产要素有序流动;加快污水处理厂、浓盐水处理厂、固废处置、孟沟、运粮沟治理工程建设,完善三废治理体系,实现园区废水“零排放”,目前污水处理厂正在通水调试,浓盐水处理、孟沟治理项目正在加紧施工;加快危化品停车场、消防站、智慧安环系统建设,提高安全生产基础;完成节点绿化与环境提升工程,绿色化工园区初具雏形;推进综合服务中心、展示中心、安置房等配套工程建设,园区综合配套实力稳步提升;规划碳基港及化学品物流仓储码头,“水陆铁”联运功能日趋完善。

基地管委会负责人表示,下一步,管委会将持续加大招商引资,增强发展后劲;加快完善配套设施,优化资源配置;强化安环体系建设,打造智慧园区;推进服务体系建设,提升管理效能;全面加强自身建设,努力实现党建工作新突破,带领园区企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为全面建设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助推长三角一体化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进入新时代,整装再出发。我们有理由相信,下一个五年,安徽(淮北)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将会创造出更加辉煌的业绩,为加快城市转型崛起作出更大贡献。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