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大战大考践初心 久久为功强根本

2020年12月22日 10阅读 来源:淮北日报 2020/07/01

2020年,注定不凡。

面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背负人民对生命健康安全和转型崛起的城市梦想,市委坚持一手抓实疫情防控最大政治任务,一手抓好党建这个最大政绩,全力以赴战疫情、持之以恒固根本、改革创新求突破,全市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迎难而上、奋勇前进,在困难一线经历风雨、在危急之中淬火加钢,为高质量转型崛起蓄积了红色力量,凝聚了红色动能。

亮身份 当先锋

筑牢疫情防控“红色屏障”

面对疫情严峻挑战,市委坚持党建引领,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的政治担当,扛起责任、迅速行动,多次召开市委常委会议,明确要求全面落实“三个精准布控”部署要求,压实各级党委和政府责任,强化社区防控网格化管理,防止疫情蔓延。全面落实党政主要领导包保责任,建立“4+11”疫情防控领导体系,市四大班子主要负责人分别负责一个县区,市委常委、副市长分别担任11个工作组组长,各县(区)、机关直属单位、镇(街道)、村(社区)主要负责人为组员,分别包保负责一个村(社区)疫情防控网格化管理工作,实现倒逼责任落实、提升工作实效“双推进”。

市委组织部第一时间下发在疫情防控中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通知,组建党员突击队1600多个,设立党员责任岗5000多个,4800多个基层党组织、9万余名党员积极投身防控疫情最前线。特别是市直单位、领导干部、在职党员到社区“三报到”制度下发后,短短2天内,467名县级以上领导干部、1.1万余名在职党员报到完毕,广大党员干部和群众“心连心”“手牵手”,共同筑牢疫情防控铜墙铁壁。

在疫情防控主战场上,卡口就是工作岗位。期间,千千万万党员干部日日夜夜守着楼栋、把住村口,家人叫不走、风雪刮不散。渠沟镇土楼村党总支原书记、村委会原主任任荣,在抗疫一线奋战47天后,突发心脏疾病,献出了51岁的宝贵生命。6月30日,省委决定追授其“安徽省优秀共产党员”称号。

值得一提的还有,阻击战打响之初,市人民医院、矿工总医院、县人民医院等多家医院的200多名党员医护人员即纷纷写下“请战书”、按下“红手印”,与全市各医疗单位和疾控系统人员共同坚守在支援疫区、疫情防控、救治患者、流调行动的最前沿,孙伟“爱的告白”、伊艳梅客串“方舱发型师”等感动人心的淮北党员故事,成为我市党员干部践行初心的生动写照。

两手抓 双促进

以高质量党建引领高质量发展

疫情防控关乎人民群众生命健康,复工复产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大局。

面对疫情冲击,我市用好党建统领“金钥匙”,将基层党建优势成果及时转化为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以党建促发展、以发展强党建,切实用“两手硬”推动“两战赢”。

走进淮北强力矸石建材综合利用有限公司,几个月前一片沉寂的厂区又“活”了起来,联络服务干部王程俊正在向企业负责人了解疫情防控和生产情况,并督促企业确保订单按期交付。“选派联络的干部帮大忙了,现在我们的企业产能上来了,销路打开了”,公司负责人的一席话说出了企业家们的心声。

立足推动安全复工、精准复产,我市大力实施“双千工程”,精挑547名联络服务干部联系包保规上工业企业,选派484名党建工作指导员包保全市1592家中小微企业,履行疫情防控“监督员”、惠企政策“宣传员”、政企沟通“联络员”、纾困解难“服务员”四大职责,“一企一策”助力全市企业复工复产率在全省较早达到100%。

受疫情影响,许多特色农产品销售遇阻,广大党员干部面对困难不退缩,搭乘网络直播快车,为当地农产品吆喝叫卖。“买它买它,就买它”,5月下旬,相山区渠沟镇镇长张长明成为全市首位走进直播间的“网红”镇长,短短70分钟,线上助力贫困户实现销售额10万余元。全市128个“e学习”远教联播大屏实时同步播出本次活动,为优质农产品销售吆喝,脱贫攻坚迈上“云端”致富路。

“直播带货”背后,是全市一心一意抓实村级集体经济发展的艰辛努力。2020年以来,我市坚持党建引领,以人才为支撑,以项目为抓手,以资金为保障,持续推进“百村示范”工程,探索创新了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十种模式”,市县财政投入专项扶持资金1930万元,扶持村级集体经济项目170个,多层次、多渠道推动全市村级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同时,制定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激励办法,将村干部报酬待遇和集体经济发展相挂钩,进一步激发村干部发展集体经济积极性。6月21-24日,全省集体经济扶持村党组织书记示范培训班在我市召开,宿州、亳州、阜阳等地市同台交流、县区观摩,纷纷表示“没想到淮北村级集体经济发展那么好!”

夯基础 促长效

一手抓“规范” 一手补“短板”

党的工作最坚实的力量支撑在基层。我市坚持把抓基层、打基础作为长远之计和固本之举。2017年初,全省率先实施“基层党组织标准化规范化建设‘争创达标、树亮品牌’”三年行动计划,旨在通过3年努力,推动全面建强提升。从上半年抽查情况来看,基本实现整体达标。

抓标准与补短板是基层党建“一体两面”。淮北市大力推进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全市70余名县级领导带队走遍20个镇、306个村,排查42个软弱涣散党组织,均严格落实“四个一”举措,全部整顿到位。

抓基础是关键,促长效是根本。今年以来,我市积极统筹推进城市和农村基层党建重点任务落实,促进基层党建全面提升、整体进步。

在城市,抢抓被确定为“全国城市基层党建工作示范市”有力契机,以“领航计划”为抓手,扎实推进城市基层党建“四级联动”、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等重点任务。特别以主城区相山区为重点,继续实施街道体制改革工作,按照“6+N”模式优化街道内设机构,推广建设“党群服务中心”。实行社区事项准入制度,建立健全“三报到”工作常态化机制,推动街道社区减负增效。

在农村,推深做实农村基层党建“一抓双促”工程,持续推进农村基层党组织全面建强、整体提升。聚焦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回头看”反馈问题,坚持“四位一体”抓整改,涉及基层党建问题全部整改完成。狠抓带头人队伍建设,建立“一抓双促 奋斗最美”村书记大讲堂制度,让优秀村党组织书记走上讲堂、交流经验,努力形成“书记讲给书记听、书记跟着书记学、书记示范书记干”的氛围。深入推进党建引领信用村建设,调动更多金融资源向农村集聚,目前累计向11个信用村授信2.36亿元,用信4465.41万元,助力脱贫攻坚和乡村振兴。

重创新 树品牌

推动“盆景”串联成“风景”

“要以改革创新精神加强和改进基层党建工作”,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振聋发聩。2020年,我们继续在基层党建创新提升赛道上奔跑……

今年以来,全市各级党组织坚持改革创新不停步、树亮品牌不打折,街道管理体制改革、市委非公工委重点联系非公企业和社会组织党建工作制度稳步推进,一些创新做法被新华网、人民网、《安徽日报》等省级以上权威媒体先后报道。

濉溪县聚力打造“红色引擎”,构建园区党工委+企业党委+基层党组织的“1+1+X”机制,推行“党建+”工作模式,设置“红色代办员”,积极对接企业党组织,构建园区“党建示范带”,使党的旗帜转化成企业发展的动力源泉……

相山区创新推行“民情议事会”制度,实行“意见收集会—议题讨论会—议事联席会—述职评议会”的“三会一评”工作法,并先后打造了“红色管家”“安康益站”“惠苑路流动党员之家”等党建服务品牌,累计为群众办实事好事10.2万余件……

杜集区推行“网格化+组会成员”治理模式,以村民组和小区楼栋为最小网格,建立网格41个,党小组119个,村民理事会138个,累计解决群众难题2863个,惠及群众12.6万人……

烈山区创新实施“五心工程”,大力推进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建设,组建“440”志愿服务队,建立党群服务中心,街道社区与驻区单位联合开展共产党员志愿服务、扶贫救助、文明创建等活动,形成“共驻共建促发展、共享共赢创和谐”的党建工作新格局……

坚定不移跟党走、99周年见初心。我们有理由相信,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领航指引,有省委、市委坚强领导,全市基层党组织建设必将开创新的局面,谱写新的篇章。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