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叫李乐天,从教4年,从2014年至今,我已送走1届毕业生。”“我叫孙芳,从教12年,从2006年至今,我已送走4届毕业生。”“我叫谢飞,从教14年,从2004年至今,我已送走4届毕业生。”……
无论送走的毕业生是1届、4届,还是10届,他们都会记得当年紧握右拳,反复吟诵着的入职誓言。
在每个毕业的孩子心中,他们都是那位站在三尺讲台上教书育人的语文老师。
无论得到多少掌声,获得多少荣誉,在他们心中:自己,只是淮北一中语文组中平凡一员。
做中华文化传播者
每天早上七点,田振华老师的身影就已经出现在教室里。语文老师一天的工作,从指导学生晨读开始。一首古诗词,一篇美文,读来声声入耳,品来唇齿留香。
“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孩子们常用这两句诗评价潘东明老师的课。因为他的语文课如冬日梅花,花色清新,花香淡雅,而回味起来却似有铮铮铁骨,风骨犹存,令人难忘。 陈超老师是“淮北一中师德标兵”,在学生们心中,他就是21世纪的青衫儒者,引导学生领略了跳脱于应试枷锁之外的、真正的国文魅力,让学生们感受到一脉相承的华夏精魂。
一方讲台,三尺天地。倚着上下五千年的文明史,语文带着民族文化的自豪感穿越千古时空,横跨中外鸿沟。
做学生的道德引领者
“君子端方,温良如玉。”这正是孔子为“君子”赋予的道德与教养的含义。在学生们的眼中,语文老师的形象不但代表着学识,更是高尚的品德坚守者与传播者。
高二(4)班的板报上,有一幅孙孝龙老师的剪影,背着手,抬着头,目视着远方。学生们说:你看,孙老师的脊背永远是那么挺拔,正如他的为人一样,永远端方。
“以至诚为道,以至仁为德。”王义梅老师言传身教, 以至诚至仁 感动学生,让孩子们明白为人处事“君子坦荡荡”;“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 刘敬恩老师用谆谆教诲告诉学生:即使身处逆境,也要“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君子之守,修其身而天下平。”刘桂莲老师总在言语之间告诉孩子们:成功之人,往往是“慎独”之人。“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 “慎独”是一种情操,一种修养,一种自律,更是一种坦荡。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正是语文课堂所承载的道德引领职责,让每一位一中语文人能克己育人,修身立德,化身为学生人生中的精神导师,引导着他们勇敢面对人生的风风雨雨。
精诚合作,携手共进
对于语文组的年轻人而言,每周三的语文教研活动总是充实且令人期待。在教研组长谢飞老师的统筹下,王郭送、孙孝龙、包增超三位备课组长充分发挥各自的优势,针对不同学段的特点认真组织每一次的教学研讨。研讨中,老师们各抒己见,深入探讨,老教师们用自己的经验和责任,指引着年轻教师前进的脚步扎实而稳健。
去年10月,孙芳老师接到了参加全国语文优质课课例展示评比的任务。为了完成比赛,她认真备课,精心准备,多次借班演练,组内的老师们一次次积极给予指导帮助,一次次不厌其烦地听课指导,一次次悉心地讲解让她的课程设计日趋完善,课堂语言日渐精准,最后,孙芳取得了优秀课例展评一等奖的好成绩。
刘薛老师要参加安徽省语文优质课大赛。此次大赛,时间紧任务重,新增“文学理论课”作为比赛内容,让比赛难度陡增,同时参赛选手还要经过说课到上课两轮严苛的筛选,这让参赛的刘薛老师倍感压力。这时,由陈超、孙孝龙、谢飞、李乐天组成的强大后援团给了他最强有力的支持。连续两个通宵研讨,联系外校借班练课,充当学生半夜试听……帮助刘薛打磨出一堂精品课程,赢得了评委们一致赞誉,获得了安徽省语文优质课大赛一等奖。
每次有对外公开教学活动,语文组老师是倾尽全组智慧为赛课老师“磨课”。每位老师都把这堂课当作是自己的对外展示课,多次研究文本,深入探讨,精心设计,集体的力量是无穷的,近年来,语文组的教师们出色地完成了学校交给的各项任务。
坚守信念,不忘初心 ;教书育人,谨言慎行。因为对教育事业的热忱和坚守,一中语文组人才辈出:有1人被评为正高级教师,2人获得省特级教师称号,3人获国家级赛课一等奖,5人获得市级学科带头人称号,8人获得市级骨干教师称号,多位老师在省、市级优质课大赛中获得佳绩。精诚团结,争先带头,淮北一中语文组还多次被评为优秀教研组。
德高为师,身正为范,立德树人,为人师表。淮北一中语文组33位教师用行动诠释了责任与使命共担,光荣与梦想同行!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