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邹晨光 通讯员 杨聪聪
今年前10个月,面对新冠肺炎疫情、洪涝灾害等多重困难挑战,全市工业经济实现“U型回升”,展现出强劲的韧性。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较一季度、上半年分别提高10.2个和3.1个百分点,好于上年同期9个百分点。4个月的当月增幅保持在年度目标7%以上。工业投资、技改投资两项指标稳定在全省第一方阵。新增国家级绿色工厂1家、产品8个,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再添2家。
稳主体防风险,打好“保企”主动仗。制定保市场主体工作方案,强化政策定向“滴灌”,稳住企业发展信心,稳定市场主体规模。截至10月底,新入库规模以上工业企业88家。新登记企业6129户,个体工商户18092户,分别同比增长37.4%、27.7%。世界制造业大会签约的23个央企民企合作项目,开工率91.3%。构建亲清政商关系,邀请55家专精特新企业及三区一县、市开发区经信部门同志参加座谈会,征求企业家对《关于促进民营经济加快发展实施细则》(送审稿)的意见建议。发挥市清欠办综合协调作用,挂牌督办两笔拖欠账款,实现年内无分歧欠款“清零”。梳理中央、省、市惠企政策,汇制政策精编,印制2000份下发企业及有关人员。争取制造强省及民营经济发展政策性奖补资金5776.33万元,申请兑现市促进新型工业化政策奖补资金5813.27万元。发挥市发展民营经济领导小组作用,组织召开领导小组会议,研究破解发展难题。依托省“1+16+X”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网络,为中小企业提供行政审批、融资、用能、财物管理、申报指导等普惠服务。加快出清“僵尸企业”,盘活闲置土地资源。发挥市减轻企业负担联席会议作用,督促减税降费等扶企政策落地落实。选取90家样本企业,委托第三方机构对2019年企业降本减负政策落地情况进行评估,印发实施2020年淮北市减轻企业负担十个方面29条工作要点。治理涉企违规收费问题,动态调整涉企收费清单,并将有关信息在省减轻企业负担综合平台公布。
补短板畅循环,下活“稳链”一盘棋。制定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工作方案,推动原材料、零部件本地化配套,协调解决供应链问题。鼓励企业加大研发力度,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支持政策,新增省级企业技术中心5个,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7个。对标安徽省制造业创新中心建设方案,为陶铝新材料研究院争取申报省制造业创新中心提供指导和帮助。加大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和支持力度,定期将纳税信用B级以上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名单推送给金融机构。龙波电气、中芬矿机获第二批国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巨成化工、曦强乳业获省专精特新冠军企业,认定宝创电子等23家企业为市级专精特新企业,已推荐新兴皇苑等6家企业申报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加快发展工业设计,发展服务型制造。新增省级工业设计中心1家,服务型制造示范企业(平台)3家。支持以煤化工基地“移动危险源智慧监管平台”为引领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打造一批特色“工业APP”。华孚时尚集成创新协同制工业互联网平台获评省级优秀企业级、行业级工业互联网(云)平台。
育新机开新局,奏响“三新”协奏曲。迎着5G新基建的风口,制定加快推进 5G 通信网络建设发展实施方案,成立5G 通信网络建设协调小组,印发2020年5G发展工作要点,坚持基站建设“一张图”,有序推动路灯杆、电线杆、交通信号杆、视频监控杆等社会杆塔资源开放,不断加快5G网络规模化部署和商用进程。截至目前,累计建设5G基站702个,实现主城区5G网络全覆盖,媒体直播、医疗诊断等领域开展5G场景应用。依托大数据产业基地、方正智谷科技园,大力发展新一代信息技术,吸引科大讯飞、东华软件等外地公司及安徽傲龙网络等10余家本地公司入驻。引导企业加大信息消费创新产品的研发,开拓信息服务市场。思苑科技智能矿山综合监管平台V1.0项目获评省首版次软件,推荐芯淮电子家用燃气报警器等13项产品申报省第八批信息消费创新产品、宝创电子人脸识别众创空间等7家体验中心申报省第六批信息消费体验中心。不断壮大新能源产业,完善园区配套基础设施,落实资金、人才和用工等企业要素需求。大力发展物流、设备租赁、供应链外包等生产服务业,抓好10余家规模以上锂电池企业扩能扩产,推动总投资近20亿元的签约在建锂电池(组)、正负极材料及产业链等10余个项目落地开工、竣工投产。前10个月,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产值增长28.2%,新能源产业产值增长12.7%。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