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劈波斩浪勇前行 砥砺奋进再出发

2020年12月23日 10阅读 来源:淮北日报 2019/12/16

■ 记者 邹晨光

摄影 见习记者 冯树风

日前,淮海实业集团印发了《淮海实业集团2020—2022年三年发展规划》(以下简称《规划》),《规划》对淮海实业集团基本情况和发展环境及内部制约因素进行了说明分析,并明确了2020—2022年三年发展规划的指导思想、总体战略、三大产业板块定位及发展目标、战略目标、产业发展重点、发展保障措施等六大方面内容。

“不谋万世者,不足谋一时;不谋全局者,不足谋一域。”《规划》一出,便受到各界的高度关注,那么《规划》是基于何种发展环境下制定的,三大产业板块定位及发展目标是如何详细部署的,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规划》又提供了哪些具体的保障措施,为此本报作出详细解读。

机遇与挑战并存

“从外部环境来看,煤炭需求仍然放缓、去产能压力依然较大、环保要求持续加大等因素,还是给我们带来很大挑战。”淮海实业集团规划发展部部长钱桂仁介绍。2013年下半年以来,我国煤炭需求明显放缓,呈逐年递减趋势。2016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煤炭行业化解过剩产能实现脱困发展的意见》,明确提出用3至5年的时间,再退出产能5亿吨左右、减量重组5亿吨左右去产能目标。 随着资源约束和环保要求不断提升,压力逐步增大,生产和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震荡加大;国家提出要加快实施污染重行业的清洁生产改造,环保是否达标将成为企业生存的底线,超低排放将是企业持续生产经营的唯一路径。

挑战也是机遇。在煤矿装备制造板块,国家提出要推动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深度融合,大力运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重大创新,助力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同时,“十三五”期间煤炭在能源消费总量中占比将进一步下降,但在我国一次能源结构中的主体地位将长期不会改变,消费比重依然保持在60%左右,为煤机行业发展提供了发展空间。设备更新换代、机械化率提升及成套化和技术服务化增长空间值得关注。推进煤炭安全高效绿色智能化开采和清洁高效低碳集约化利用,是一项长期重要任务,将为包括煤矿采掘设备、洗选设备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在新型建材建筑板块,重大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将进一步给水泥行业带来巨大的需求空间。另外,近年来安徽省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为省内水泥企业走向国际市场也提供了新的机遇。2016年与海螺集团开展战略合作,实现了“管理水平、经济效益”大幅提升,并取得程蒋山中段资源采矿权证。政策强力支撑及城镇化快速推进,为新型建材提供发展机遇和市场空间。

此外,在勘探工程、现代服务业方面,全球范围内对矿产资源的需求依然呈增长态势,长远来说,矿业发展预期良好;从改革发展进程来看,中央的一系列措施有效推进了地勘行业发展,以市场为导向的地质工作体系不断完善,地质找矿取得重大突破,地质工作领域不断拓展,地勘经济的增速超过社会平均水平。国家提出的“推动传统制造业不断向设计、研发、营销等服务性环节延伸,加快教育、养老、文化、旅游等服务业发展”的政策导向,必将带动生产型、生活型服务业的快速增长,也给淮海实业集团刚刚起步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巨大的机遇。

三大产业板块定位目标清晰

企业发展,规划先行。“我们这个规划就是紧紧围绕做精煤矿装备制造、做强新型建材建筑、做优现代服务业三大产业板块,努力将淮海实业集团打造成为生产专业化、产品品牌化、管理科学化、管控高效化、产业与资本双轮驱动的一流现代企业集团。”钱桂仁告诉记者。

为做精煤矿装备制造板块,在现有煤炭机械制造业务的基础上,按照《中国制造2025》、“两化”融合、互联网+的要求,延伸产业链条,打造核心产品,提升成套能力,实现产品智能化,并由中低端制造向高端制造、由煤炭机械向非煤机械、由设备制造向生产运营服务转型。

首先找准产品定位,根据淮海实业集团自身能力与行业竞争状况,可选取液压支架、刮板运输机、带式输送机作为生产设备核心产品,振动筛、旋流器作为洗选设备核心产品。推进智能制造。坚持以《中国制造2025》《中央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纲要》《数字江淮》为指引,加快两化融合步伐,扩大“智慧+”和云资源应用,逐步打造“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推进产品智能化。安徽矿机、华星、新园、盛顺达、祁南等制造型企业,加强与先进企业、科研院所的合作,通过合作创新、技术引进等方式,推动传统产品智能化升级,打造“专精特新”厂点,不断提升核心竞争力。推进生产自动化,进一步加大自动化装备应用力度,提高生产效率。重点通过对外合作,借鉴参考国内同行业和制造业先进企业的做法和经验,全面推进安徽矿机智能化工厂建设,继续扩大焊接机器人应用,加快实施下料及液压千斤顶智能化生产线建设,确保2020年底主要生产环节基本实现自动化;模块化推进物联网建设,尽快实现所有物件的扫描识别。

在新型建材建筑板块,通过与海螺集团合作,进一步提高管理水平,向产品高等级迈进,加快产业链的延伸。并全力推进淮海绿色建材园项目建设,打造建材板块转型升级的接力棒。继续推进煤矸石煅烧水泥混合材生产线试烧,改进生产工艺,尽快实现工业化生产,并适时启动后续生产线建设。加强产品调研,按照“高中低档”产品搭配的思路,积极寻求合作,启动煤矸石基新材料项目建设;对传统低端产品,探索建、购并举,实现规模扩张,获得规模效益。同时,围绕国家级煤矸石综合利用基地建设,加大产学研用结合步伐,促进转型升级。

此外,勘探工程要以“精专”为定位,坚持专业化运作、品牌化经营、差异化竞争、资本化运营的战略方针,做优做大做强地质勘查工程基础性业务,大力推进地质环境治理工程和岩土工程两项发展性业务,精心培育测绘和物探等新业务,构建“1+2+2”业务发展格局,同时积极拓展其他地质服务领域,着重增强技术实力,打造核心竞争优势,成为集团上市、融资的重要平台。

随着我国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的深入调整,现代服务业发展愈来愈受到市场的普遍重视,呈现出争相探索、百舸争流的局面,现代服务业作为淮海实业集团培育发展新兴产业,重点通过信息化手段,着力打造服务业+,进一步拓展产业业态、提升产业层次。

多措并举促企业发展行稳致远

思想是行动的先导。改革创新,必须打开解放思想“总阀门”,切实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十九大精神引领发展、加速转型。

“未来几年,我们要进一步增强‘改革创新’意识,保持战略定力不动摇,持续推进改革创新、开放合作、两化融合、精益管理、共建共享等重点工作,实现高质量发展。”钱桂仁介绍到,下一步,淮海实业集团将努力破除“路径依赖”的求稳心态和“因循惯例”的守旧观念, 树立“勇闯新路”的破局思维和“敢创新例”的创造思维,走出“惯性区”、穿越“恐慌区”、勇闯“无人区”;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效果导向,坚决克服慢动作、跟不上的现象,以更实的举措、更快的步伐,推动改革创新走得更稳、走得更远。

同时,优化管理体制,持续优化集团管控模式,着力构建集团管控有度、制度政策高效、基层活力彰显的管理体制。推进机制转变,继续围绕发展混合所有制经济、三项制度改革,加快推进经营机制转变,以新机制激发新活力。探索和开展资本运作,实现产业与资本双轮驱动。

开放带来进步,封闭必然落后。实践充分证明,开放合作是集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和根本出路。淮海实业集团将推动装备制造产业做精、推动建材建筑产业做强、推动现代服务业做优,更加旗帜鲜明将优质资源向经济效益好、发展潜力大的单位倾斜,使有限资源发挥最大效能,坚决不搞“大锅饭”、平均分配。

此外,持续推进对标管理,继续按照“对标、达标、创标”原则和“严管学淮矿、精益学海螺”的思路,建立定期对标学习制度,努力找差距、补短板、强管理,切实把从严、精细管理的理念和做法学深学透、用足用好,不断提升管理水平。围绕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畅通成果转化通道、产品转型升级等重点,持续推进产学研用深度融合,努力以技术创新驱动转型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