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打好“输血”“活血”组合拳

2020年12月23日 10阅读 来源:淮北日报 2019/08/31

■ 记者 黄顺 通讯员 李恺

近年来,我市始终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本质要求,扎实推进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不断完善金融服务,有效拓宽融资渠道。

截至今年6月末,全市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048.93亿元,较年初增加104.81亿元,为历史同期最高,增长11.10%,居全省第6位;增量存贷比403.92%,居全省第1位。今年以来累计实现直接融资106.57亿元。

金融体系逐步完善

为了集聚金融资源,我市不断完善金融网点布局。在皖北地区率先完成农村信用合作社改制工作;安徽首家金融服务中心设在淮北,为企业、市民提供立体化、全方位、一站式的综合金融服务;设立全省首家银行业消费者权益保护中心,为消费者金融维权提供专业帮助。

完善网点布局和金融体系基础上,我市着力推动金融创新,产品服务推陈出新,助力实体经济发展。

如依托产品类型,开展“税融通”、小额贷款履约保证保险和涉农保证保险等业务,重点为就业吸纳能力强的优质中小企业提供增信,提高企业融资的多样性。

运用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抵押、林权抵押、订单农业等贷款模式,多途径解决农业农村农民融资需求。

抓住我省在全国率先推出“4321”新型政银担合作模式机遇,淮北作为首批合作试点市,按照担保机构、省担保集团、银行、地方政府“4321”的比例分担风险,地方承担的风险责任降低了50%,融资担保金融服务模式成功入选国家中小城市综合改革试点经验案例。目前,我市新型政银担业务在保3548笔,在保余额23.87亿元,平均担保费率0.75%。

市县两级设立续贷过桥专项资金,资金规模1.88亿元,已为1079家企业提供周转资金75.15亿元。

我市还强化金融服务和创新,建立“金融超脑”服务平台,在全省率先推广“万家e贷”普惠金融产品。徽商银行等推出中标贷业务,积极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需求。

资本市场迅速发展

“输血”实体经济的同时,我市还围绕“活血”,以拓展融资方式为出发点,股债并举筹集资金。鼓励优质企业利用各类债务融资工具拓宽融资渠道。近年来,我市直接融资额屡创新高,2018年达320.13亿元,任务完成率居全省首位。

市建投集团在香港联交所成功发行3亿美元境外债券,拿下全国城商行增信公募发行境外债券第一单、“十三五”期间安徽省地市级城投公司境外发行债券第一单。在全省率先实现市场化债转股项目落地,淮北矿业集团51.23亿元和皖北煤电集团25亿元债转股项目资金成功投放。

与此同时,我市以加速转型升级为着眼点,鼓励企业登陆资本市场。口子酒业在上交所成功上市,实现了10年间我市企业上市零突破。淮矿股份顺利完成重组并在上交所上市,成为5年来全国煤炭行业中唯一一家实现重组上市的国有企业。今年以来,我市新增1家“新三板”挂牌企业、35家省区域四板挂牌企业(其中科创板28家)。

此外,以强化基金扶持为切入点,为企业及时“加油”。充分发挥财政资金的引导和杠杆作用,以市产业扶持基金为母基金,采取“政府引导、市场化运作”的模式,发起设立了多支专业基金,着力满足不同发展层次企业在各个发展阶段的资金需求。

截至目前,已发起设立了20亿元高新投新材料产业基金、11.9亿元成长型中小企业基金、1.01亿元创投基金、3.01亿元淮北安元基金和2.51亿元的淮北硅基产业基金等专项子基金,累计投资3.59亿元,有力扶持了我市中小企业转型发展。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组建皖北融资中心,与省股权托管交易中心共同出资设立全省首家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融资服务中心,设立“家门口”的资本市场,立足淮北,辐射周边,为皖北地区中小微企业进入多层次资本市场提供展示、融资、投资咨询等综合金融服务。目前挂牌企业175家,其中科技板72家,科创板28家,农业板56家,专精特新板19家,帮助企业实现融资1.25亿元。

皖北融资中心还依托省股权服务集团平台优势,为企业提供综合金融服务和政策支持。深化人才招聘帮办活动,组织实施“春风行动”,缓解企业“招工难”问题。

推进建投公司转型升级

新时代,建设城市向经营城市转变。淮北勇于实践、敢于创新,推进建投公司转型升级,就是淮北金融工作改革创新的重要一笔。

为了进一步做实平台公司资产,拓展平台公司业务,提高市场化运营能力,提升发展质量,逐步做大做强,市委市政府提出,把融资平台打造成具有自我造血功能的城市运营商,通过有效手段把政府对城市的建设变成有效资产,用有效资产换取建设资金,从而建设更多的城市有效资产,形成一个良性循环。

自2015年改制以来,市建投集团坚持向市场要效益,加快市场化改革步伐。通过制定落实方案并组织实施,逐步使企业成为依法自主经营、自负盈亏、自我约束、自我发展的市场主体。

期间,市建投集团不断增强融资和化债能力。2015年以来,累计融资到位资金600多亿元,其中为全市棚户区改造项目提供融资授信资金308亿元。累计归还债务本息317亿元。

近年来,市建投集团在城市建设、文明城市创建、中小微企业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积极探索出投资建设城市基础设施的市场化模式,参与塌陷湖区治理、医院等公益事业投资。累计为近1200家企业提供近100多亿元的资金担保,为中小微企业提供各类信贷支持资金100多亿元,有效避免地方金融风险。

特别是在煤炭行情进入低谷,煤炭企业压贷、停贷的情况下,为淮矿集团、皖北煤电集团分别提供资金26.2亿元、20亿元,为淮海实业集团累计提供过桥资金12亿元,助力企业度过最艰难的时期,使我市的支柱行业得以有序发展。

一系列“输血”“活血”组合拳,为我市高质量转型崛起提供有力金融支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