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战略引领结硕果:打造转型发展淮北样板

2020年12月22日 10阅读 来源:淮北日报 2020/04/06

天朗气清,惠风和畅——抬头望去,是晴空万里的“天空蓝”。

层峦叠翠,碧波荡漾——放眼四顾,是心旷神怡的“生态绿”。

这里是资源枯竭城市——淮北,这里是生态之城——淮北。

来淮调研的省委书记李锦斌为之称赞:“湖清、岸绿、景色美,是创新之美、生态之美、发展之美”,这是绿金理念结的丰硕成果。

回望来时转型路,从“一煤独大”到“四基一高一大”,从“依山建城”到“拥湖发展”,从偏僻小城到京沪之间三小时黄金节点城市,淮北也曾经历了从骄傲到彷徨再到转型,继而进入了科学发展、持续发展的历程。

60年来,在转型崛起过程中,我们跨过了一条又一条河流:涓涓的河、平静的河、湍急的河、汹涌的河。每一次过河,每一次胜利抵达彼岸,城市在发展,我们在成长。

战略引领:科学擘画谋长远

因煤而建、缘煤而兴。贡献和辉煌的背后是产业结构单一、煤炭资源面临枯竭的伤痛。

特别是经历煤炭“黄金十年”之后,同时面临宏观经济下行、煤价断崖式下跌、房地产高库存、土地市场疲弱、政府债务达到限额等多重压力,经济社会发展陷入困境,城市转型迫在眉睫、刻不容缓。

转型,淮北开始了一场必须打赢的硬仗。2009年,我市被国务院确定为第二批资源枯竭城市。

理念是行动的先导。我市始终遵循新发展理念,准确把握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特别是资源型城市转型规律,把新发展理念与规律性认识有机融合起来。

2016年市第八次党代会谋划实施了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和“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即:坚持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这一工作中心,激活招商带动、创新驱动两大动力引擎,打造政治生态、经济生态、自然生态三个“绿水青山”,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实现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发展转轨、城市转向、动力转换、共建共享,闯出了一条具有淮北特色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崛起之路。

实践检验真理。2019年取得的成效就是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实施效果的最好验证。这一年注定要载入60年发展史册。

2019年是淮北经济高质量发展之年,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经济转型发展成果集中显现、综合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也是城市知名度和美誉度最高的一年,标志着我市经过60年的砥砺奋进、攻坚克难,迈入了新的发展阶段。

实践证明,新发展理念蕴含着强大真理伟力、指明了高质量发展方向、体现了鲜明价值标准。

实践证明,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和“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完全符合新发展理念,完全符合资源型城市转型发展规律,是引领淮北实现高质量转型崛起的有效途径。

坚持转型发展,淮北在不平衡中找到新的平衡,获得了新生,也赢得了主动。

“两动”并进:动力引擎加快转型

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要“以创新驱动和改革开放为两个轮子,全面提高经济整体竞争力”。

淮北提出的激活创新驱动和招商带动“两大动力引擎”,正是这一要求的具体实践。

我市崇尚创新、致力创新,把创新摆在全市发展全局的核心位置,突出创建创新型城市一个总体目标,大力实施“一二三四五”创新驱动战略,不断推动产业、技术、企业等各方面创新。

绿金科创大走廊、东部科教新城、国家级高新技术开发区三区统筹联创,强化技术和产业、平台和企业、金融和资本、制度和政策四个支撑体系,碳基、铝基、硅基、生物科技、大数据产业五个主攻方向明确用力。

创新之花结出累累硕果,产业转型步伐不断加快。三次产业结构由2012年末的8.3:66.1:25.6调整为2019年末的6.8:42.7:50.5,第三产业占比首次突破50%,二产内部结构持续优化,经济发展对资源依赖程度不断降低。

60年来,得益于营商环境持续优化、产业集群集聚发展等因素,从“挖到篮子里就是菜”到“提着篮子去挑菜”,我市实现由招商引资向招商选资乃至“挑商选资”的转变。

尤其是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通过创新驱动、招商带动,促进了传统产业升级、战新产业壮大、城乡面貌改善、民生福祉增进。

拥有了陶铝新材料、平山电厂二期、金龙机电、完美生物等一批“世界第一”“世界领先”的技术和企业。

推动了营商环境、生态环境的全面优化,展现了淮北开放合作、创新创造、宜居宜业宜游的崭新形象。

推出了一大批省内有地位、全国有影响的创新成果、改革案例,有效激活了淮北经济发展动力活力,提升了城乡治理能力和水平。

我市坚持不懈地激活“两大动力引擎”,打基础、管长远,为相继办成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提供了有力支撑,也为今后奋力起跳、逐梦圆梦积蓄了充足后劲。

“四转一享”:发展成果人民共享

一座城市的幸福指数,是点滴民生福祉的汇聚和积淀。

在保持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我市坚定推进产业转型、发展转轨、城市转向、动力转换、共建共享,呈现出产业转型升级、后劲持续增强、面貌日新月异的高质量发展态势。

变“高碳资源”为“低碳利用”,产业由“黑大粗”向“高精尖”跨进。实现传统煤电产业向现代煤化工和高效洁净发电的产业升级的同时,陶铝新材料、洁净高效燃煤发电技术、煤化工合成材料添加剂新材料、完美生物等,世界第一或全球领先的技术和项目落户转化、走向世界。

变“依山建城”为“拥湖发展”,城市由“主城带动”向“全域统筹”推进。针对地域南北狭长、主城区偏北、辐射带动能力不强的市情,我市科学编制全域空间统筹规划、城市总体规划等,重点打造主城区中部近50平方公里的城市中心湖带。绿金发展环“湖”而动,东部新城里,淮北师范大学滨湖校区、职教园区、市委党校、大学城创客驿站生机盎然,道路交通、教育医疗、商业休闲等配套设施的逐步完善,一个前瞻、生态、活力新城初步展现。

变“乌金城市”为“绿金淮北”,基本实现由“黑灰煤城”到“生态美城”的华丽转身。碳谷湖、绿金湖、南湖、朔西湖、乾隆湖、岱河、濉河等塌陷水域综合治理变美景,湖泊湿地连点成线、串景成廊,依山拥湖空间格局豁然开朗,“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特色城市风貌日益彰显。

城市之美,不仅美在市容市貌,更美在宜居宜业,让百姓获得满满的幸福感。

我市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在制定和落实产业转型、文明创建、棚户区改造、生态治理、城乡统筹发展等政策举措时,首先考虑群众利益、满足群众需要、尊重群众意愿,众人拾柴火焰高、同心同德促转型。

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市民生累计投入资金582.87亿元,占财政总支出的82.8%,民生工作连续10年保持全省先进,群众获得感、安全感和荣誉感持续提升。

一个日新月异、环境优美、宜居宜业、转型跨越的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正在奋力崛起。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