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詹岩
他在淮北摸爬滚打十余载,靠着一股敢于挑战自我、果断刚毅的韧劲,从一名渔村走出的弄潮儿成长为商海精英、在淮闽商翘楚。他推动淮北市福建商会积极参与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建设,不断探索服务闽籍企业的新渠道,架起了闽淮沟通合作的“金桥”。他把发挥委员作用、履行委员职责作为应尽义务,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参政议政,用行动谱写履职尽责的新篇章。他就是市政协常委、淮北市福建商会会长俞爱斌。
商海浮沉终成闽商翘楚
1968年,俞爱斌出生于福建省福清市的一个普通渔村。6岁开始就随着父亲出海,平时还要协助家人耕作,在家中垫着板凳煮饭,锻炼出了俞爱斌干练的性格。
后来,勤奋好学的他考上了厦门集美航海学院。毕业后当过船员、做过水产公司职员,有过台风袭击、生死一线的遭遇,也有过一年连升四级的辉煌业绩。
2003年,俞爱斌放弃蒸蒸日上的水产事业,带着2000万元的创业资金来到淮北,在烈山区成立了淮北第一家具有生产资质的混凝土搅拌企业——龙旺实业有限公司,成为我市首批招商引资重点企业。有着这位“拼命三郎”执掌“方向盘”,公司一成立便呈现了良好的发展势头。
首战告捷,坚定了俞爱斌扎根淮北、再创新业的信心。
十多年来,靠着一股敢想敢干的拼劲,俞爱斌先后成立了安徽玉融人力资源开发有限公司、安徽卓典工程技术有限公司、安徽金达节能材料发展有限公司、安徽辰融金属表面处理科技有限公司、安徽富定通航工程服务有限公司、安徽正融科工实业集团有限公司,组成了安徽正融集团,涉足实体生产、工程建设、金融投资、人力资源、空中救援、进出口贸易等多个领域,终成在淮闽商翘楚。
架起闽淮沟通合作桥梁
年轻时只身闯荡商海的俞爱斌深知单打独斗的不易和艰险,更懂得握指成拳的重要。2011年10月18日,在俞爱斌的推动下,淮北市福建商会应运而生。
在他的带领下,淮北市福建商会会员发扬“艰苦创业、爱拼敢赢”的闽商精神,以“凝聚闽企力量、建设中国碳谷·绿金淮北”为己任,积极参与城市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探索服务闽籍企业的新渠道,架起了闽淮沟通合作的桥梁。
俞爱斌坚持抓好商会班子建设,加强会员队伍建设,建立健全了商会工作制度,注重发展优质企业会员,强化会员培训服务,促进了商会管理科学化、制度化和规范化,打造一支政治强、业务精、作风正、甘于奉献的会员队伍。
一枝独秀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为了更好服务商会企业,俞爱斌在商会里积极开展党建工作,成立了中共淮北市福建商会支部委员会,引导会员积极发扬企业家精神,听党话、跟党走。创新服务理念,带领商会分别与中国农业银行淮北分行、徽商银行淮北分行签署银企合作框架协议,组织会员企业开展业务对接,协助会员企业解决融资难题;与工商银行淮北支行成立工银淮北闽商商友俱乐部,实现了商会、银行、企业之间的有效沟通,实现商银企三方共赢。商会还与杜集区政府签署战略合作协议,组织会员企业和闽商企业到杜集区安家落户,投资兴业。
与此同时,福建商会始终牢记“发展是第一要务,招商是第一要事”理念,大力开展招商引资工作,努力捕捉、提供招商信息,积极与相关部门对接,介绍闽籍企业落户淮北,助力全市招商引资工作开展。
目前,在淮投资兴业的闽商近800余人,投资总额达数十亿元人民币,有力推动了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建设。
用行动谱写履职尽责新篇章
作为福建商会的会长,在企业与企业之间、企业与政府之间来回沟通协调成了俞爱斌的家常便饭;作为市政协常委,俞爱斌更是时刻谨记自己身上被赋予的责任,紧紧围绕党委、政府中心工作建言献策,做好“委员作业”,展现新时代履职尽责好委员的风采。
俞爱斌严格按照市政协的部署,主动深入基层调查研究,开展社会实践,就淮北民营经济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如何做大做强煤化工基地等进行积极调研,获取第一手信息和材料,并经过深思熟虑后献言献策。其中,在市政协十届二次会议上,俞爱斌代表市工商联作了题为《大胆尝试金融创新 促进民营经济发展》的发言,提出了创新“无间贷”模式,降低企业融资成本;丰富管控手段,降低“无间贷”风险;银行资源更多向中小微企业倾斜,拓宽民营企业融资途径;强化指导扶持,支持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等中肯的意见和建议,受到了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批示和社会各界的好评。在市政协十届常委会第十次会议暨“做大做强开发区打造高质量转型发展增长极”专题协商会议上,他还作了专题发言,就做好开发区企业服务工作介绍了自己的调研成果。
俞爱斌还充分利用“俞爱斌委员工作室”,更好发挥政协委员主体作用,进一步拓宽委员联系服务群众的渠道,激发履职热情,提高履职实效。他经常接待民营企业负责人和人民群众,广泛收集社情民意,宣传政策法律法规,推进政协工作向基层延伸和拓展。
“两会”即将召开,俞爱斌又开始认真准备自己的提案。“在市政协十届三次会议期间,我准备提交一个关于破解民营经济融资难的提案。”俞爱斌说,“民营经济支撑起国民经济的‘半壁江山’,解决民营企业融资难融资贵问题,既是给民营企业‘输血’,也是为经济发展助力。我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金融支持力度,解决民营企业实际困难,拓宽融资途径,不断提高我市民营企业的综合竞争力,助力淮北高质量转型发展。”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