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知识产权局)紧紧围绕省、市知识产权中心工作,发挥知识产权职能作用,积极构建知识产权长效监管机制,不断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有效提升知识产权服务转型发展的层次和水平。
■ 记者 徐志勤 通讯员 郑莉
“4月26日,是第十九个‘世界知识产权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围绕‘严格知识产权保护,营造一流营商环境’的活动主题,认真履行职责,完善执法力量,加大执法监管力度,严厉打击侵权假冒行为,保护知识产权所有人合法权益,努力提高全社会尊重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4月23日,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介绍道。 近年来,该局着重培育自主商标品牌,坚持围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传统优势产业布局,突出抓好新型煤化工、电子信息、铝基新材料、绿色食品、装备制造等产业的知识产权培育;围绕服务业,突出抓好商贸物流、金融、旅游、文化、餐饮等现代服务业,培育文化旅游服务和互联网服务商标。组织开展知识产权优势企业培育工作,安徽中意胶带公司被评为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淮北矿业集团等5家企业获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称号。
为提升知识产权注册普及率,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结合市委、市政府开展的“四送一服”活动,深入企业走访,现场指导企业知识产权申报工作,建立商标联络员、专利联络员制度,积极引导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加强商标注册、专利申报,走品牌兴企之路;利用“3.15”消费者权益日、“4.26”世界知识产权日活动,普及商标注册使用、专利运用保护知识,宣传商标品牌战略、专利战略在工农业发展经营中的作用及意义,强化知识产权保护。把涉外商标、驰名著名商标、专利作为重点保护对象,将酒类、服装、汽车配件、洗涤用品等商品作为重点保护品种,实行专项整治与日常监管紧密结合、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相衔接,深入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会同公安、商务、经信等部门联合企业,集中开展打击侵犯知识产权和制售假冒伪劣商品专项行动,全面加强驰、著、知名商标企业注册商标专用权保护工作,构筑起一道严密的商标保护防线。
日常工作中,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尤其注重对我市重点品牌的保护力度,实施常态监管与专项整治同步,开展高密度的执法检查。今年“两节”期间分别捣毁宿州、砀山和淮北等地7处窝点,查获侵权口子、洋河、古井、宣酒、种子、迎驾等白酒5000余瓶及一批侵权、仿冒知名白酒包装装潢,查办销售侵犯注册商标专用权白酒案14件,上缴国库罚没款36万元。推进对涉外商标保护,主动加强与涉外商标的权利人、在华机构或知识产权代理机构联系,共同建立联合打假维权协作机制,自去年以来对全市服装市场、鞋包市场开展清查行动10余次,查获商标侵权案件3起,查扣涉嫌商标侵权的品牌包、鞋、运动衣32件(双),品牌日化洗涤用品21件,涉案金额2万多元,有效保护商标专用权人的合法权益。
截至目前,我市拥有注册商标6758件,与去年同期相比,商标申注成功量和全市拥有量分别增长52.6%、56.1%。全市申请发明专利2500件,同比增长49.7%,增幅居全省第5位;授权发明专利255件,同比增长32.8%,增幅居全省第6位;PCT专利申请数7件;全市拥有发明专利952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4.3件,同比增长38.7%,增幅居全省第6位。培育驰名商标5件,为安徽科宝生物工程有限公司、安徽昊辰食品有限公司两家企业申报驰名商标保护,安徽昊辰食品有限公司的昊辰注册商标予以驰名商标保护,为和村苹果申报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材料均已经上报国家知识产权局;为安徽皖雪食品有限公司、安徽昊辰食品有限公司申报马德里商标2件,安徽省加工制造与电子产品(淮北烈山经济开发区)获批省级专业品牌基地。帮助企业办理商标权质押贷款13件,贷款3000余万元。此外,该局还协助13家企业办理专利质押贷款10250万元,获评估贴息补助80万元。查处商标侵权案件立案87件,结案82件,案值105.9万元,罚没金额72.3万元,移送司法机关3件。专利执法案件89件,结案率100%。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负责人表示,2019年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将大力发展知识产权注册量,保持知识产权拥有量持续增长。以六类规模企业为重点,把我市支柱产业、新兴产业、农业、文化产业作为重点培育对象,加强涉外商标集体商标的申请,争取我市知识产权在数量和质量上有新的突破。以实施品牌战略为抓手,落实品牌升级工程,引导走品牌兴企之路,逐步实现品牌培育由“量”到“质”的转变;以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为重点,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积极引导企业加强知识产权等无形资产管理和有效运用,提升知识产权价值。同时严格知识产权保护,加大打击知识产权侵权力度。市市场监督管理局还将多措并举着力完善知识产权全链条服务,增强为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主体服务的能力,为高质量推进我市知识产权工作、增强城市核心竞争力、营造一流营商环境贡献力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