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奋进70载 电“靓”新时代

2020年12月23日 10阅读 来源:淮北日报 2019/09/26

本版摄影 王文 刘飞 王磊 马浩冉

生活,因电力而精彩。

新中国成立以来,一代代供电人励精图治、奋发图强,电网从无到有、由弱到强,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为地方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注入了源源不断的动力。特别是新世纪以来,淮北电网发展日新月异,供电服务水平不断提升,营商环境持续优化,客户获得电力指数逐步提升。

电力,让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更加耀眼!

■ 记者 冯冬梅

通讯员 葛成龙 何宁

从无到有 光耀相城创奇迹

70年前,在淮北这个能源富集之地,电却是稀缺之物。淮北地区办电始于1915年,由经营烈山煤窑的普益煤矿公司购买的1台75千瓦蒸汽发电机,在烈山吴山口西南小花山安装发电。这是淮北地区第一台发电设备,用于采煤、输煤道路和工房夜间照明,后在日本侵华战争中被毁。

1958年10月,淮北地区第一条35千伏徐闸线和第一座变电站35千伏马庄变投运。1963年9月,徐闸线升压至110千伏,地区110千伏网架结构开始建设。1978年,淮北地区第一条220千伏输电线路相蚌I号线建成投运。1982年12月,淮北地区第一座220千伏南坪变电站建成投运。自此,220千伏网络成为淮北地区供电的主网架,电力输送至华东电网,有力支援了国民经济建设。

淮北地区电力事业的发展,也伴随着淮北供电事业的诞生和成长。1960年12月,淮北电业局与淮北市同年成立。1962年5月,淮北地区发、供电机构分开,成立淮北供电局。2003年8月,安徽省电力公司淮北供电公司成立。

进入新千年,国网淮北供电公司继续打造坚强智能电网。2000年,淮北地区第一批变电站转入无人值班运行;2007年8月,淮北地区首座500千伏濉溪变电所建成投运,成为淮北、宿州两地电力外送的电力大动脉,“皖电东送”东通道全面贯通。2011年3月,全省首座智能变电站110千伏桓谭变建成投运;2013年12月,淮北市首座家庭光伏电站成功并网发电;2014年12月,淮北电网首座220千伏GIS变电站建成投运;2016年,淮北市首座光伏电站力诺光伏电站并网运行;2018年,淮北市首座生物质发电站杜集热电厂并网发电;2019年,淮北市首座风力发电站远善风电厂并网发电。截至目前,淮北地区110kV及以下新能源并网电厂18座,其中,光伏发电站15座,生物质发电站2座,风能发电站1座。淮北电网正式步入了低碳环保的智能化时代。

放眼历史长河,70年只不过短短一瞬间,而在这70年中,淮北地区电网实现了从星星之火到光耀相城的华丽蜕变。从建局至今,淮北电网变电站建设由3座增至52座,电压等级从35千伏升至500千伏,全社会供电量增长8.96倍,投资增长2020倍,变电容量6337.5MVA,线路70条,总长度1470km,全社会用电量63.7961亿千瓦时,已经形成一个以500千伏电网为支撑、220千伏为主网架、110千伏以下电网为售电网络的坚强智能电网,农网乡镇电源变电站覆盖率提升至100%,为淮北转型崛起提供坚强电力支撑与保障,一代代供电人创造了淮北供电从弱到强的光明奇迹!

安全生产 坚守传承促发展

公司电力史记馆内珍藏着一张发黄的老照片:一位电力女工戴着草帽,腰部系着安全带,坐在线路杆塔的绝缘子上露出灿烂的笑容。看着这张照片,勾起了安监部老主任张怀岭的回忆。电力安全生产的变革有多大?

拂去历史的尘埃,我们发现有记录的淮北供电局安全管理文件是从1962年开始,那时“安全第一、预防为主”是电力部门坚定不移的安全生产工作方针。

1963年,坚持不懈的“两措”措施对防止设备及人身伤亡事故起到了积极作用,有效促进电网建设。建立完善交接班制度,明确人员的安全职责和要求,有效提高了全员安全意识和业务素质。

1985年实行局长负责制,安全纳入了目标管理,连续实现安全生产历史最高纪录。1989年起连续4年实现“六无”目标(无人身死亡事故、无重伤事故、无重大设备责任事故、无系统瓦解、大面积停电事故、无重大火灾事故、无恶性误操作事故),有力保证了城乡电力用户的正常用电,创造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

1990年以来,全局贯彻“三违”、三不伤害安全活动,职工均填写“三不伤害防护卡”,提升安全防护意识。

1992年起,淮北供电局的机构为三级制管理机构,即以局长为首的安全领导小组,生产计划科技安员、各工区技安员、班组安全员共58人,分布在各工区、班组。同时每月编订一期《安全生产简报》反映全局的安全生产情况。

1993年起,淮北供电局尝试签订“三级安全生产责任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完善了奖惩考核规定,形成了常态安全管理模式。

2003年,新版《电业生产事故调查规程》首次提出了“四不放过原则”代替了“三不放过”,提升安全管理力度。

2005年起出台了标准化作业文件,明确了三措一案,作业指导书和简化作业指导书,规范了不同作业现场应采取的形式,进一步精细化安全管理。

2017年,公司结合安全管理新形势,创新提出“321”生产秩序,细化明晰,管理职责要求,推进安全生产工作再上新台阶。

无论历史如何变迁,淮北供电人对安全生产的坚守与传承始终不变,“安全第一”的理念已经深深烙入每一代供电人的心中。正是如此,才从根本上保障了从“户户通电”到新农村电气化建设、到服务家电下乡,再到农网改造升级,“新农村、新电力、新服务”农电发展以及智能电网等战略的步步推进。

截至今日,国网淮北供电公司已连续安全生产5500余天!

优质服务 让生活更加美好

电力工业是党和人民的事业,一切工作都是为党和人民服务,人民电业为人民是公司的企业宗旨,这一宗旨贯穿了电力工业发展几十年,在新时代有着特别的现实意义。新时代,淮北供电人更是把服务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为客户创造价值作为工作的重要着力点,牢固树立以客户为中心的理念,努力提高为民服务质量和水平,让生活更加美好。

公司作为淮北市公共服务企业,坚决贯彻落实省公司与市委市政府的要求,网格化精准服务,持续提升服务品质,加快线上服务模式转变,实现12 项简单业务“一次都不跑”,积极开展10千伏及以上大中型企业客户省力、省时、省钱“三省”服务,低压小微企业客户零上门、零审批、零投资“三零”服务,用实际举措提升客户满意度。持续优化电力营商环境,推行“一企一策”精准服务措施,主动为企业开展“四送一服”一揽子用能解决方案,为淮北地区用电客户提供包含综合能源利用、电能替代等一系列用电服务,满足用电客户深层次、多元化的用能需求,实现“双赢双收”。

同时围绕我市城市发展战略,滚动修订电网规划,提前统筹谋划电网项目储备库,保证电力发展适度超前淮北经济发展和正常生产生活用电需求,持续提升优质服务水平,当好电力先行官,打响了一场优化营商环境攻坚战,为中国碳谷·绿金淮北转型崛起提供坚强电力支撑与保障。

党建引领 凝心聚力创辉煌

党建引领,意为高扬党的旗帜,领航事业发展,彰显公司全面履行政治责任、经济责任、社会责任新形象。作为关系国计民生的国有供电企业,国网淮北供电公司始终坚持以党建引领促发展,在抓好党建与企业中心工作紧密结合上下功夫。尤其是近年来,公司探讨推进党建工作“十大长效机制”,扎实开展“三严三实”“两学一做”等学习教育,始终把思想教育摆在党的建设首要位置,增强党员“四个意识”,补足精神之“钙”,拧紧思想“总开关”。

作为基层供电企业,公司认真落实新时代战略部署,落实“旗帜领航、创新发展、奋勇登高,服务优质、绩效卓越、智慧美好”的公司发展策略,“一强三优”现代公司建设和“六位一体”建设同步推进、良性互动,“两个转变”和“两个着力”相融共进、相得益彰,以党建登高促进公司改革发展持续登高。公司坚持思想建企,坚持创新兴企,坚持精神荣企,坚持服务赢得市场,坚持责任铸就卓越,坚持使命引领未来,在新时代体现新担当、展示新气象、创造新业绩、实现新作为。

作为国企履行社会责任的代表,公司将加快消除电网发展不均衡、电网结构不合理等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在智慧基础网络建设上,公司将加强骨干通信网建设,加快终端接入网建设,推进与公共通信网络融合发展;在智慧业务领域建设上,公司将加强新一代信息技术在电网规划建设、运维检修、调控运行、营销服务、运营监测等业务领域的融合应用;充分发挥公司的经济价值、社会价值和环境价值,更好地服务于美好安徽建设,服务于中国碳谷·绿金淮北建设。

几十年来,淮北供电的发展史,是一部企业管理史、进取史,也是一代代供电人的奋斗史、成就史。公司先后荣获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状”、蝉联“全国文明单位”、连续15年获得全国“安康杯”竞赛活动优胜企业、“全国精神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模范职工之家”“全国职工教育先进单位”“全国第四届电力职工技术成果一等奖”“国家一流供电企业”“国网公司文明单位”“安徽省先进基层党组织”“国网公司红旗党委”等百余项荣誉。

不忘初心,牢记使命。新时代,新征程,让信仰之光指引前路,让电网的延伸、电力的智能成为经济社会发展最坚强的脊梁,让每个角落都充满光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