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勇做攻坚克难的“金刚钻”

2020年12月23日 10阅读 来源:淮北日报 2020/10/16

■ 记者 刘露

国庆假期还未结束,记者在安徽矿机技术中心支架所办公室里见到了忙碌的吕龙。这位副主管工程师的办公桌上,堆满了一叠叠标满密集数字的设计图;写满注意事项的黄色便签,贴满了“私人区域”;电脑显示屏上,各类液压支架的三维立体模型在他的操作下逐渐完善并露出完美“线条”。

作为一名80后,2011年走出象牙塔、专业对口的吕龙来到安徽矿机,成为一名支架、金工分公司实习生。结束近一年的“菜鸟”期后,表现优异的他正式成为技术研发部支架研究所的一名“新鲜血液”,开始崭露头角。

2015年,吕龙开始着手为邹庄煤矿设计辅助运输单轨液压移动装置。为了掌握第一手资料并确保产品安全安装运转,他把办公桌搬到了井下。

“上井、下井,来回一次时间太长,我基本都是带着干粮来到工作面。”谈到当时用时一周的跟踪调试工作,吕龙告诉记者,自己中午吃完饭就往井下跑,经常要工作到凌晨两点钟。汗水和付出终化成成果,设备顺利安装并成功运行。

作为一名80后共产党员,吕龙勇于承担“硬骨头”任务。他主持设计的淮北矿业集团杨柳煤业智能化综采工作面ZZ8800/20/40D型支撑掩护式液压支架,是公司第一次设计智能化电液控支架,也是淮北矿业集团第一个智能化综采工作面。

“第一次接触,对我来说一切都是空白,那就从零开始。”时间紧,任务重,吕龙加班延点,查阅海量资料,主动向厂家技术人员请教沟通,然后慢慢消化学会、弄懂每一个设备的工作原理和结构组成,做好设备在液压支架上的布局,成功实现液压支架的跟机智能化和远程控制,获得矿方一致好评,也为以后智能化电液控支架设计打下牢固基础。

2017年底,吕龙接到淮北矿业集团朔石矿业薄煤层智能化综采工作面ZY5000/08/18D型、ZYG5000/11/25D型等成套化电液控液压支架设计任务,因支架最小高度只有0.8m,设计难度大,且首次运用三维软件设计。于是,吕龙和同事们一起反复核算箱体截面强度,优化产品结构,设计最优方案,不断利用新方法提高三维绘设计效率。此套支架施工组装正值过年,放假前吕龙跟班到最后,及时了解施工情况,并在年后主动放弃休假,年初三就回到工作岗位,跟踪每个生产环节不放松,保证支架保质保量完成,使淮北矿业集团首个薄煤层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朔石矿业Ⅱ415薄煤层智能化综采工作面按期投产,更让淮北矿业集团进入了薄煤层智能化综合开采新模式。

另外,吕龙参与研发的ZY18800/32.5/72D型超大采高电液控制两柱掩护式液压支架,让公司高端装备自主研发能力和制造技术达到中国领先水平,并为特大矿压特厚煤层实现高产高效综合机械化开采提供了有力产品支撑,填补了公司两柱掩护式大工阻、大采高电液控液压支架的空白,为公司产品以后向高端化、智能化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在新产品设计方面,吕龙带领团队设计ZYD230/16单轨液压移动装置、BYS10×2矿用液压臂架式起吊装置,参与设计SYD-35液压叉车、DYC-5中部槽液压吊装机等煤矿综采工作面辅助运输及安装拆除设备。其中,单轨液压移动装置销售达35台,使得公司实现销售收入1000余万元。

2017年,安徽矿机开始具备自主设计资质,伴随着煤炭行业的逐渐复苏,产品订单日渐增多,设计任务陡增。

“儿子当时才一岁多,工作回到家时,他已经熟睡。早上出门的时候,孩子仍在梦乡。”回忆起当时的情形,吕龙难掩愧疚之情。当时,以ZYD230/16单轨液压移动装置为原型,吕龙参于编写矿用单轨液压自移式运输车国家机械行业标准 (JB/T13437-2018),历时3年,于2018年12月发布实施,为行业内单轨液压移动装置提供相关设计依据。并由此取得国家发明专利一项,实用型新专利六项。

在通往鲜花和掌声的道路上 必定经过披荆斩棘。去年伊始,吕龙接过淮矿集团年度设备计划液压支架选型工作以及“三机”配套的重任,涉及十一个煤矿综采工作面的“大山”横在他面前。

“当时就觉得天旋地转,差点摔倒。”办公室里完不成的工作,吕龙就把它带回家。完成初步设计后,与矿方反复沟通交流,对产品出现的问题及时记录,接着拿出整改方案……连续一周的“连轴转”,吕龙因体力透支多次出现眩晕的状况。他告诉记者,自己曾在井下巷道摔伤过,为了不让家人担心、给同事树立榜样,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他总是充满斗志,更不轻言放弃。

拼搏奋进铸就绚烂青春,刻苦努力换来春华秋实。多年来,吕龙收获了很多荣誉:2017年,安徽省属企业第三批538英才工程拔尖人才;2018年,安徽省矿业机电装备有限责任公司优秀职工;2019年,淮海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淮海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优秀专业技术人才;2020年,淮海实业发展集团有限公司优秀共产党员、淮北市劳动模范。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