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统筹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

2020年12月22日 10阅读 来源:淮北日报 2019/06/04

杨飞

习近平总书记在重庆考察时主持召开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座谈会并发表重要讲话。习总书记强调,脱贫攻坚战进入决胜的关键阶段,必须高度重视,统一思想,抓好落实,一鼓作气,顽强作战,越战越勇,着力解决“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扎实做好今明两年脱贫攻坚工作,为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出新的更大贡献。对此,我从纪检监察角度谈一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始终坚持党的领导

(一)提高政治思想觉悟。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胜利的根本保证,党的领导是脱贫攻坚最大的政治优势,是我们必须坚持的根本原则。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伟大历史性成就告诉我们: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取得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伟大胜利,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坚持大扶贫格局,注重扶贫同扶志、扶智相结合,深入实施东西部扶贫协作,重点攻克深度贫困地区脱贫任务,确保到2020年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做到脱真贫、真脱贫。

(二)全面压实主体责任。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打赢脱贫攻坚战,组织领导是保证”。要强化各级党政一把手负总责的领导责任制,形成以党委政府狠抓、党员干部帮扶、社会力量协助、贫困户主动的工作合力,强化区级领导包镇(街)、镇(街)领导包村(社区)、村(社区)级领导包户、党员干部包人的责任链。要严格落实各级党组织的扶贫攻坚政治责任,积极开展五级书记遍访贫困对象推进乡村振兴行动,深入渠沟镇、相山经济开发区、仁圩街道、曲阳街道共计606户1467名贫困户家中实地调研、帮扶,强化督查调度,做到一级抓一级、层层压紧压实责任,把脱贫攻坚任务落实到“最后一公里”。

(三)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基层党组织是组织群众脱贫的根本力量,要把脱贫攻坚同基层党组织建设有机结合起来,真正把基层党组织建设成带领群众脱贫致富的坚强战斗堡垒。要大力推广党建引领脱贫攻坚的“塘约经验”,选派政治思想过硬、纪律作风过硬、创新发展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党员干部充实到基层党支部班子。要充分利用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充分发挥基层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创新产业扶贫模式,以实际行动带动贫困群众,为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不断提高脱贫质量、增强群众获得感,为全面打好精准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更好地将精准扶贫与基层党建拧成“一股绳”。

二、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积极发挥纪检监察作用

(一)要积极发挥纪检监察监督职能。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的监督。以党员干部作风为切入点,重点加大对落实脱贫攻坚政策、贫困人口识别退出、扶贫项目建设和扶贫资金的监督。强化对党员干部的教育、管理,坚决纠正各种松劲厌战思想,确保各项扶贫政策措施精准到村、到户、到人和扶贫资金安全。加大对村集体班子的监督。采取明察暗访、专项检查、随机抽查等方式,畅通信访举报渠道,强化群众监督力量,督促基层党组织加大工作力度,不折不扣抓好脱贫攻坚工作,积极履行“一岗双责”,严把廉政和作风“关口”。加大对扶贫干部的监督。围绕脱贫攻坚专项斗争,结合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反馈问题对照整改、“严强转”专项行动及落实中央八项规定精神等工作,加大对扶贫干部全方位监督检查,重点检查贫困户基本生活“两不愁、三保障”是否到位、对贫困户生产帮扶是否到位及扶贫手册是否造假等行为,积极发挥纪委监委“前哨”和“探头”作用。

(二)要充分利用巡视巡察利剑。积极对照巡视巡察认真整改。认真对照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安徽省反馈意见做好我区对照整改工作,制定《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安徽省反馈意见相山区纪委监委整改方案》,逐条逐项进行整改,强化纪委监委敢于亮剑勇气,提高监督执纪问责能力。开展扶贫、教育、医疗、住建系统专项巡察。重点巡察教育医疗等补助款发放不及时、危房改造政策落实不到位、扶贫政策落实不到位等情况,严查基层党员干部及扶贫专干工作作风不严不实、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行为。强化巡察扶贫领域发现问题线索排查处置。聚焦扶贫领域腐败和作风问题,加大问题线索排查处置力度,精准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严查快办虚报冒领、优亲厚友、“雁过拔毛”等行为,坚决斩断扶贫领域“黑手”。

(三)要加快推进协作区建设。加强基层纪检队伍建设。制定下发《相山区基层纪检监察体制改革方案》,要求各党委(组)配备专职纪律检查委员,各镇街、开发区党(工)委要配齐配强纪(工)委副书记、纪检员,各镇街、开发区要充分发挥村(社区)纪律检查委员作用,形成区、镇(街)、村(社区)三级纪检监察监督网络,强化基层纪检监察队伍,着力解决镇、村基层扶贫攻坚监督力量薄弱等问题。强化协作区工作职能。协作区根据区纪委监委授权开展工作,主要承担监督检查和审查调查两大职能。在扶贫攻坚方面具体监督检查协作区所属单位贯彻落实上级脱贫攻坚路线方针政策情况、执行区委脱贫攻坚决策部署情况,协助协作区所属单位党风廉政建设及扶贫领域反腐败工作全面落实情况,承担区纪委监委交办的扶贫领域问题线索处置及相关审查调查工作。主动靠前监督助力脱贫攻坚。深化全区纪检监察体制改革,就是要强化监督职能,就是要解决基层纪检组织不敢监督、不会监督这个难题。推进全区协作区建设,有利于加强对基层的靠前监督、日常监督、主动监督。让群众感受到纪检监察就在身边,将全面从严治党覆盖到“最后一公里”,让基层监督网全部覆盖、有效覆盖,助力全区脱贫攻坚专项行动。

三、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坚持精准有效问责

(一)要精准把握问责方法。打赢脱贫攻坚战必须加强作风建设,要求纪委监委综合运用监督执纪“四种形态”,强化在扶贫领域监督执纪问责力度。对优亲厚友、吃拿卡要、贪污侵占等群众身边的腐败问题,必须严肃处理,同时严肃问责其背后存在的缺少监管、领导不力问题;对严重失职、帮扶不到位、漠视群众利益,影响扶贫效果的,坚决给予纪律处分。对没有造成严重后果的一般性工作失误行为,可以采用谈话提醒、警示谈话、批评教育等措施予以问责;对材料上报不及时、不全面,没有影响到扶贫实效的,可以运用限期整改、责令口头或者书面检查等措施予以问责;对扶贫资金使用不精准、发放不及时但没有造成资金损失的,可以责令纠正、责令停止违纪行为、限期整改,对主要责任人运用通报、诫勉等措施予以问责,坚持抓早抓小、严管厚爱。

(二)要提高精准问责质效。党中央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纪检监察机关要提高问责质效,就必须依据自身职能在扶贫领域做到“五个”精准问责。线索处置要精准:根据案情按照谈话函询、初步核实、暂存待查、予以了结四类方式进行处置,既要防止小题大做,又要避免问题线索流失;责任确定要精准:要找准责任主体,查明问题产生根源,是谁的责任就问谁的责;问题定性要精准:要准确区分失职渎职与贪污腐败、一般性过失与严重失职行为;问责尺度要精准:要严格依照问责条例、党纪处分条例等,以事实为依据,以纪法为准绳,精准执纪量纪,严防为了“拼凑政绩”去“泛化问责”,不能以权代法“任性问责”;问责力度要精准:要坚持“失职必问、问责必严”,同时还要充分考虑认错态度、扶贫实绩、整改情况,坚持宽严相济。要提高精准问责质效,还应严格执行“乡案县审”制度、向上级备案制度,定期开展案件质量评查,确保所办的每一起案件都经得起历史的检验。

(三)要激发受处理干部的积极性。干部是将我们党和人民事业推向前进的主力军,问责的最终目的不是为了惩戒,而是为了帮助干部发现问题纠正错误,更好地促进履职担当。纪检监察机关要将组织的关怀体现在问责全过程当中。对干部处理前,要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工作,指明不足,让其认识错误;处理过程中,要查明事实、亮明证据,让其心服口服、服从组织决定;处理之后,要积极开展暖心回访,对真诚悔改、实绩突出的同志,在处分期满后要及时向组织提出任用建议,帮助他们卸下包袱、轻装上阵。纪检监察机关在扶贫领域的问责工作要坚决防止挫伤基层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积极性,不能让党员干部带着“思想情绪”扶贫,要综合用好多种方式激发受处理干部更好履职尽责的积极性。

作者系中共相山区委常委、纪委书记、监委代主任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