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慧办事”“慧审批”“慧监管”的智慧政务新模式,进驻行政服务大厅事项1550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占比100%。
1至11月份,集中开展“四送一服”宣传活动410场次,参与企业20717家次,参加人数24606人次。
出台支持建设和使用标准化厂房“21条”,降低企业投资成本,回应企业减负诉求,市高新区50万平方米标准化厂房已建成正在精准招商。
……
在政务服务办理环节时限上做“减法”,在便民利企的服务方式方法上做“加法”。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部署,扎实开展“四送一服”活动,深入推进“三比一增”专项行动,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服务实体经济发展有力有效,营商环境整体持续优化。
■ 记者 黄顺
截至11月底行政服务大厅办件量超过10万
大厅宽敞明亮、服务热情周到、办事高效便捷……这是群众到市行政服务大厅办事的普遍感受。截至11月底,政务大厅办件量已经超过10万,且办结满意率超过99%。
近年来,我市加大优化政务服务力度,大幅提升“一网通办”“异地可办”能力,运用好 “皖事通”移动应用品牌,打造“慧办事、慧审批、慧监管”的智慧政务新模式。9月底前全面完成69个“全程网办”试点工作任务。特别是“全程网办”试点清单任务数占全省16个市的近十分之一,为全省第一。
目前,市级审批系统已上线运行,进驻大厅事项1550项全部实现“最多跑一次”,占比100%。
即使不在市区,县区居民也能在家门口办业务。我市安徽政务服务网淮北分厅平台早在2017年10月20日就正式上线,2018年6月28日实现一县三区、35个镇(街道、开发区、产业园)、441个社区(村)全覆盖,41836项政务服务事项上网运行,初步实现了一网通办,事项网上可查询、可办理。
我市还积极开展个性化事项及高频事项梳理,100项高频事项、30项个性化事项挂网运行,梳理公布了企业开办套餐式服务指南,建成了企业开办“一窗通”系统、投资项目并联审批系统,企业开办、社保、公积金等便民服务站也已开通运行,企业和群众办事便利性大幅提升,营商环境得到进一步优化。
1至11月份“四送一服”活动办结问题883个
安徽力幕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生产家用箔、医药箔为主的公司,企业产品市场前景好,新研发的电池箔市场试用反响不错。但是,就在企业积极投建新厂房、增购新设备,扩大生产规模时,遇到了资金瓶颈。
据力幕新材料财务总监蒋贻军介绍,企业11月份新购进一批设备,后续银行贷款却没到位。在省、市“四送一服”工作组牵头下,濉溪县农商行、徽商银行等金融部门共同出力献策融资解困,紧急为企业授信放贷4000万元,本月底基本解决企业设备进场的资金需求。
为了让更多企业减负前行,我市扎实推进“四送一服”活动,28名市领导定点联系84户民营企业,55家市直单位联系90户民营企业,各县区建立相应包保联系机制。组织银行业金融机构座谈会会商融资纾困解难办法,召开项目调度会研究推动解决问题,开展减税降费落地行动助企业减负增效。
继4月份、10月份、11月份三次开展“四送一服”“集中活动月”活动之后,12月份的集中活动正在进行。据统计,1至11月份,各部门走访调研企业数共9871家次,对接要素4051项,资金要素254项,涉及资金526503.09万元;人才要素3711项,解决用工12753人;科研要素28项;土地要素57项,涉及土地5922.81亩;其他要素1项。办结问题883个。
据市“四最”办主任、市数据资源管理局副局长丁涛介绍,企业如果有问题需要解决,可直接向市或县区“四送一服”办公室当面反映,也可登录安徽省人民政府网站、进入“四送一服”双千工程综合服务平台或者下载APP、关注公众号网上反映。
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
“现在办事太方便了,不仅可以全程在网上办理,而且一个工作日就拿到了营业执照,真心为政府的高效服务点赞!”市建成运输有限公司财务主管葛文琴回想起两个月前办理营业执照的过程,依然十分感慨。
“我们为企业办证时间从以前的20天、15天、7天、5天、3天,到现在已经压缩到了1天,不断聚焦准入再提速,实现企业开办一日办结。”市市场监督管理局登记注册局局长李宏告诉记者。
今年以来,我市不断深化商事登记改革,“多证合一”、住所登记承诺制、简易注销、注册登记全程电子化改革等取得了新进展、新成效,政策红利持续释放,群众满意度和获得感不断得到提升。
不仅企业开办时间压缩至1个工作日以内,还优化简易注销流程,由两次提交13份材料减至一次提交5份材料,简易注销937户,占注销企业的70.08%。1至10月份,全市新登记企业6118户,同比增长16.40%;新登记个体工商户 16679 户,同比增长 18.53 %。
在推进“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工作中,我市制定出台关于在市场监管领域全面推行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实施意见,1至10月份,全市市直各执法部门共有10个单位完成双随机抽查61批次(其中联合抽查10批次),检查企业539户。
我市还及时做好国务院取消调整行政审批等事项的衔接落实,开展变相审批和许可专项整治,对以备案、登记、注册、目录、年检、监制、认定、认证、专项计划等形式变相设置审批的违规行为进行自查摸排。下一步,我市还将根据相关反馈意见,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进行整改,全面消除审批和许可的“灰色地带”。
由于不断做好便民利企“加减”法,我市营商环境整体持续优化。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