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成功道路上没有捷径

2020年12月22日 10阅读 来源:淮北日报 2019/03/07

■ 记者 朱冬

2018年的盛夏,室外气温30度以上,早六点半到晚九点,每天300多发子弹。在特警训练基地里,总能看到一位身材瘦削挺拔的女警,防晒面罩、帽子加长裤长褂,就这样每天要训练十多个小时。她就是市公安局警务技能专职教官于静,也是全省为数极少的女警务技能专职教官。

一个多月后,2018年8月10日至12日,第24届全国手枪实用射击比赛暨第2届世界警察手枪射击选拔赛在广东佛山举办,于静有幸成为安徽代表队4名队员中的一员。经过顽强拼搏和激烈比拼,于静荣获女子个人第13名,她所在的团队获得女子团体第7名和总团体第6名,这也是我省代表队在历届比赛中取得的最好成绩。

像男同志一样战斗

为了这场全国赛,于静拼尽了所有的力气。接到集训通知,她给4岁的孩子报了个暑假班,托付给老人后,就全身心地投入到训练中。为期一个多月的艰苦训练,经过3次选拔和严格考核,她最终由一名替补成功逆袭,成为正式参赛队员。集训期间正值酷暑,她每天从早到晚训练十多个小时,身上的衣服是湿了又干,干了又湿,训练形成的手上伤疤就没有好过,右手虎口的茧子也越来越厚,脸上也被弹壳烫伤。别人休息时,她也不敢有丝毫懈怠,要么空枪练习扣扳机,要么反复练习更换弹夹,利用一切时间培养自己的枪感。比常人能吃苦、善于钻研、注重细节,她就是靠这种精神,最终赢得了比赛,赢得了大家的称赞。

不仅是参赛,日常工作中,于静更是刻苦钻研,精益求精。2012年,在110从事接警工作的于静,因为警务技能成绩突出,被调入淮北市人民警察培训学校,担任一名警务技能专职教官。作为当时全省地级市唯一一名专职女教官,荣誉的背后承载更多的除了责任和压力,还有巨大的挑战。警务技能教官除了对个人素质能力有严格要求外,更重要的是这份职业要长期面临枯燥的训练,面临身体与精力的较量。

为了更加胜任教官工作,于静不讲特殊、不提条件,像男同志一样战斗在训练第一线。白天在训练场上课、组织训练,日晒雨淋,嗓子嘶哑,有时训练过后差点连说话的力气都使不出,她也没有叫过一声苦,喊过一声累。她紧紧围绕当前基层一线在街面巡防、查缉盘问、侦查破案、突发情况处置、枪支警械使用等执法实践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开展调研,搜集案例,了解民警受训需求,编制训练计划,精心做课件备课,增强训练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效提升了参训民警的实战能力。她坚持每天学习,时时充电,不是在训练场上训练,就是在办公室潜心钻研。用她的话说,如果你要给别人一碗水,首先自己要有一盆水。

作为一名教官,承担的主要工作就是警务实战训练,大多数时间都要在室外完成训练任务,风吹日晒,摸爬滚打必不可少,而且在室外一待就是半天,既要组织训练,又要实地操练。她眼睁睁地任由自己的肤色一天天变黑。“小于,你怎么又黑了啊”,别人经常这样跟她打招呼。习惯了这样打招呼的方式,也习惯了大家把她当男孩子一样看待,更习惯了每天在训练场上的摸爬滚打。时常会有女同事问她,“你一个女同志这么辛苦干嘛,皮肤晒的这么黑,也不能穿漂亮衣服,训练强度还这么大,把自己整的一点不像个女人”。她回答:“如果你从事的工作,刚好是你所热爱的,那是多么幸福的一件事情。”

责任推动不断前行

于静和丈夫长期分居两地,孩子尚小。为了不耽误上班,她每天都是第一个把孩子送到幼儿园,也是最后一个去接孩子。看到孩子一个人在教室眼巴巴等着妈妈去接,她的心里也是五味杂陈。为了弥补对孩子的亏欠,她最大努力兼顾家庭和工作。工作期间,全力以赴,工作之外,全身心照顾家庭。都说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她却像打了鸡血的女战士一样,每天元气满满。她说,责任推着我不断前行,我不敢有丝毫懈怠,我也没有时间抱怨,与其花费时间抱怨,不如把时间放在做有意义的事情上。

凭着这种坚韧不拔、乐观向上的精神,和勇争一流、敢打敢拼的不懈努力,参加公安工作以来,于静多次受到表彰,先后获得“全国优秀实战教官”“安徽省三八红旗手”、安徽省“警务实战特级训练标兵”“全市优秀共青团员”,两次荣立个人三等功,多次获市公安局嘉奖。2019年3月,她再次荣获“安徽省三八红旗手标兵”光荣称号。

转眼之间,于静从事教官工作已经6年多了,她曾担心过、纠结过,也快乐过、委屈过,但装载在她心里的,更多的是骄傲!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