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记者 韩惠
走上市卫生健康大厦四楼,推开一扇标注有“微生物检测实验室”的玻璃移门,右手边第二道门里,就是王敏和她的团队疫情以来日夜奋战的核酸检测实验室。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在做好日常检测鉴定工作的同时,她们仍然全力以赴坚守实验室。日前,安徽省对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拟推荐对象进行公示,王敏光荣入选,为我市唯一入选者。
每一次检测都是在同时间赛跑
“疫情就是命令,我必须坚守岗位!”1月16日下午,国家卫健委和省政府先后召开会议,部署新冠肺炎防控工作,王敏带领团队主动请战,要求坚守新冠病毒检测工作第一线。经上级批准后,王敏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退掉了第二天的飞机票。这是和远在异地的家人难得的团圆,上一回她与丈夫、女儿见面还是在去年下半年。
接下来的几天里,王敏积极参与到制订预案和落实防控措施的工作中,并组织科室人员学习新冠病毒实验室检测技术和个人安全防护等相关知识。早在2009年,市疾控中心微生物检验科团队就在抗击甲流疫情的战役中取得过胜利,“这一次,我们更要做好全面准备,全力以赴守护市民生命”。
首次考验在1月24日来临。那是大年三十上午10点左右,我市首例新冠肺炎疑似病例出现,接到报告后,王敏立刻带领科室人员采集咽拭子标本并进行检测。“紧张吗?加油啊!”王敏与副科长李振华相互鼓劲,可踏入实验室的那一刻,两人便忘了所有顾虑,全身心投入到病毒检测中。直到中午一点多,初次检测得出“可疑”结论。
为保证检测的准确性,王敏即刻又同市人民医院联系,采集疑似病例的痰标本送往实验室检测。
当晚7点多,核酸检测结果显示为阳性。脱去已穿了八九个小时的防护服,王敏顾不上休息片刻,立即向上级汇报检测结果,安排专车专人连夜将标本送到省疾控中心进行复核。万家灯火、阖家团圆之际,饥肠辘辘的她用一桶方便面当作了自己的年夜饭。“那一刻,我并不孤独。”打开手机,全省各地市疾控工作人员相互发送着“新春快乐”的祝福。“有这么多坚守岗位、共同战斗的好战友,我们一定能够打赢这场仗!”她暗下决心。
核酸检测的重要意义毋庸置疑。2月8日,省疾控中心授权我市疾控中心可独立承担确证实验,这意味着,王敏和她的团队对于新冠肺炎的病例确诊和疫情研判可“一锤定音”。
每天与病毒“面对面”,每一次检测都是在同时间赛跑,截至目前,王敏带领团队共采集、检测标本2.2万多例,为病例诊断提供准确的实验室证据,出具的报告无一差错。其中,我市27个本地病例和安徽省唯一一例境外输入病例的阳性标本检测,全部出自市疾控微检科。
每一次检测都是在与病毒近距离“作战”
核酸检测是个复杂而繁琐的过程。检测标本送到实验室后,首先对标本进行前处理,然后提取核酸、体系构建、核酸扩增,最后对结果进行分析,出具检测报告。这一系列过程看似平淡无奇,实则操作中风险重重,不容半点疏忽。且从样本密封箱打开的那一刻起到整个实验结束,检测人员就需要至少耗费四五个小时的时间与病毒博弈。其中,最危险的环节莫过于对痰标本进行病毒培养时,面对震荡和高速离心处理可能产生的气溶胶等危险因素。
“我来做!”“我先上!”检验科全体人员拿出百倍的责任和担当,作为微检科科长,王敏更是身先士卒。
疫情初期,各类防护用品紧缺,考虑到病毒可经空气传播,实验室也是不能够使用空调的。为最大限度减少防护用品损耗,王敏往往从进入实验室到出具检测结果,始终都坚持不脱防护服、不出实验室。N95口罩配戴时间长了容易呼吸不畅,厚厚的防护服没穿多久就会浑身冒汗,一整套流程走下来,通常需要四五个小时,碰到可疑结果进行复核时甚至要七八个小时,每次脱下防护服都好像“刚洗过桑拿浴”。
回忆起来,最让王敏难受的还是口罩勒痕日复一日留在脸上,又痒又痛不说,还迟迟不能消除。“我这47岁的年纪,不能像你们年轻人了!”偶尔与下属们说笑,王敏转头又穿戴起整套装备,埋头于实验室。
由于仪器、制剂紧缺,王敏连天加夜工作,经常深夜结束实验,清晨又投入到新的检测工作中。2月1日,实验室设备出现故障,交通不畅,厂家的工程师晚上11点才赶到淮北,等抢修好设备已是次日凌晨4点。送走工程师,王敏又回到实验室里,直到把头天拉下的实验全部做完……在工作最紧张的阶段,她连续60余天没回过家,两个月里,体重下降了十来斤。
最为牵挂的父母,给了王敏莫大的支持。“做好防护,把工作干好就行”,偶尔有时间联系,仅有孙儿陪伴的老人只说鼓励的话。正月十五那天深夜,王敏打电话让母亲将一些随身衣物放在小区的封闭栅栏处,等她驾车回去取时,发现老母亲站在寒风中等待已久,只为从栅栏后叮嘱女儿两句贴心话。
“不止是我,我们科同志表现都特别棒!”抛掉自家的辛苦,王敏更想把同事们的不易拿出来“表一表”:检验科女同志居多,孩子年幼的、家有二宝的,数十天见不着家人,没人提出一句怨言。难得的休息时间,她们也是远远看孩子一眼,便匆匆返岗了。
从一台机器、两名检测人员到三台机器,检验科6人全部能够熟练操作,经历新冠肺炎疫情的重重考验,市疾控中心微检科核酸日检测能力从60份增加到500份。“疫情防控进入常态化,我们的任务还在继续,不到最后胜利,就一刻也不能松懈。”王敏说,或许没有人知道我们是谁,可是守护群众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就是我们的职责,也是必须完成的使命!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