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阳城学校小记者 董菲菲
2020年7月20日8时31分,王家坝闸水位29.75米,超过保证水位0.45米,这就意味着淮河防汛进入了危急时刻。当安徽省淮河河道管理局王家坝闸管理处接到国家防总命令时,王家坝闸13孔闸门全部开闸。这是时隔13年后,王家坝闸再度开闸蓄洪,也是自建成以来的第16次蓄洪。
在王家坝闸开闸蓄洪前,蓄洪区内的681户2017人连夜转移。闸门一开,滔滔洪水,咆哮而至,积石翻滚,浩浩无涯,整个濛洼蓄洪区几乎被洪水淹没。从航拍的图片中,我们看到高大树木的绿色树冠在水中凝望,低低矮矮的一片房屋在水中相守。王家坝人舍小家,顾大家,牺牲了自己的利益,上保河南,下救苏皖,为削减淮河洪峰,确保两淮能源基地、京九京沪交通大动脉、淮北大堤及沿淮大中城市的防洪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
王家坝闸,有着千里淮河“第一闸”之称。1953年,王家坝闸动工兴建,工程于当年汛前竣工。在淮河之上,历经67年的风风雨雨。在这67年里,王家坝闸先后泄洪15次,今年的泄洪是王家坝闸执行的第16次任务。与以前的15次泄洪一样,王家坝闸以及王家坝人民,没能辜负祖国和人民的期望与重托,胜利完成蓄洪泄洪任务,王家坝人再次用实际行动诠释了“王家坝精神”。
事实上,王家坝蓄洪泄洪只是安徽防汛抗灾的一个缩影。自入梅以来,安徽省出现多轮强降雨,持续时间长,降雨强度大,汛情发展快,险情出现多,灾害损失重。截至7月25日11时统计,安徽全省16市95县发生洪涝灾害,受灾人口840.2万人,农作物受灾面积986千公顷,直接经济损失329.9亿元。
水漫安徽,洪水肆虐泛滥夏,满目疮痍百姓忧。农民们看着颗粒无收庄稼,欲哭无泪;妇女们看着水渍半腰的房屋,慨叹连连。然而,国家不会忽视安徽人民心中的疾苦,人们不会忘记安徽人民在灾难面前的大无畏付出。当安徽受灾群众一愁莫展之时,全国各地火速驰援,安徽人民的灾后重建工作迅速展开。
8月18日下午,习近平总书记安徽考察,了解安徽群众的灾后重建、企业的灾后复工情况。总书记来到蒙洼蓄洪区,同正在退水地块补种蔬菜的乡亲们亲切交流,到利民村西田坡讲庄台看望受灾群众。总书记的深切关怀,就像是一股暖流,温暖着安徽百姓的心房。总书记在考察期间做出的重要指示,鼓舞着安徽人民拼搏奋进,勇往直前。
作为一名安徽人,我既为王家坝人民在国家危急时刻,大义凛然,勇担重任的举动而自豪,为安徽人民在灾难面前不畏不惧、不折不挠的精神而骄傲。虽然今年的洪水灾害使安徽损失惨重、人们生活困苦许多,但是,却阻挡不了我们与全国人民一道奔向幸福小康生活的决心。
如果现在来到安徽,你会看到抢种的晚稻已种上,稻田里一片绿油油,农民们为秋季获个好收成信心满满,干劲十足;你会看到工厂里的生产线已经恢复生产,工人们都在有条不紊、紧张有序地忙碌着。
9月1日,安徽各大中小学如期开学了!为了让学生们在新学期有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环境,各学校不仅努力克服洪灾为教学准备工作带来的不利影响,还提前做好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间的消毒通风、防疫物资准备等工作。每天清晨,孩子们迈着轻快的步伐,有序进入校园,检测体温,消毒清洁,一丝不苟地执行疫情期间的防疫任务。8点上课,教室里便会传来琅琅的读书声。“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家天下事,事事关心。”那抑扬顿挫的声调,那生机蓬勃的声音,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
2020年是多灾之年,年之初,新冠肺炎疫情来势汹汹;年之中,洪水泛滥肆虐横行。大灾大难面前,更让我们看到了人才的重要性。钟南山院士力挽狂澜,迅速制定疫情防控的整体方案,使我国以世界震惊的速度控制住了疫情的迅速蔓延。人民解放军和武警部队,大力支持安徽做好防汛救灾工作。
“少年强则国强,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独立则国独立……”青少年是祖国的希望与未来,他们是社会主义建设的接班人与动力源。学生从小就要树立远大的理想,做信仰坚定之人,做志向远大之人,做理想崇高之人,用理想之光引领自己成长,披荆斩棘,乘风破浪。我相信,处于懵懂的青少年,定然会成为实现伟大“中国梦”的主力军,必然会成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进者。
淮河西来决王坝,咆哮万里触安徽。那场盛夏的洪流,来也匆匆,去也匆匆,冲毁了房屋建筑,冲走了稻谷麦菽,却冲不毁安徽人民的坚强意志,冲不去安徽人民的浑身干劲。安徽人民会牢记总书记的殷殷重托,迸发出强劲的力量,用奋斗的春风融化困难的坚冰,让汤汤淮河水,不舍昼夜地见证着奋进者的执着,见证用双手创造美好幸福生活的铿锵行动。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