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惠民生,创业促发展。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始终把解决就业问题作为改善民生的根本举措,大力弘扬就业创业精神,深入实施创业富民工程,坚持就业优先战略,实施大学生就业创业促进计划,全力保障好大学生、农民工、退役军人、就业困难人员等重点群体就业,保持了全市就业形势的基本稳定,努力打造就业创业的政策洼地、创业成功的富地。
■ 记者 詹岩
贴近服务
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作为资源枯竭型城市,淮北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就业领域面临许多新的矛盾和挑战。市人社部门变“坐堂”服务为主动上门服务,打通就业服务“最后一公里”。
做好大型公益系列专场招聘活动,温馨服务暖意浓。在去年的“就业援助月”活动中,全市走访就业困难人员和零就业家庭624户,登记认定的未就业困难人员112人,其中残疾就业困难人员14人,去产能职工72人;组织专场招聘会5场,帮助74名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其中残疾就业困难人员11人,去产能职工63人;认定零就业家庭1户,帮助零就业家庭2人实现就业,实现零就业家庭动态清零;帮助就业困难人员享受政策410人。在去年的“春风行动”活动中,全市各公共就业服务机构共举办大型专场招聘会24场,入场参与现场招聘的单位2204家次,提供就业岗位累计13404个次;为1.9万名求职者提供了免费就业服务,共推荐5807名劳动者实现就业,并为5807名劳动者提供了劳动维权和法律援助服务。去年在民营企业招聘周工作中,我市共举办7场现场招聘会,全市参加招聘会的企业共有367家,提供就业岗位13252个。
我市还打造“半小时就业”公共就业服务圈,全市建立了市、县区、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四级公共就业工作机构,将办理求职登记、就业培训、就业失业登记、创业担保贷款等业务扩展到社区、村。精准做好“1+1”结对就业扶贫,通过“一对一”的援助服务,“一户一策”制定就业精准扶贫措施,保证了零就业家庭全部清零。
专项服务
创新创业服务体系不断完善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就业创业工作,积极推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
去年以来,我市着力解决困难人员就业难题,大力实施就业扶持民生工程,助力精准扶贫。通过托底安置助力精准扶贫,加大公益性岗位开发力度,开展进家入户送政策,密集招聘送岗位,创业扶持养家送服务,专项援助送温暖的“四送”活动。同时设立“就业困难人员服务窗口”,承诺及时推荐上岗,开展一对一、面对面职业指导帮扶,帮助有就业意愿的就业困难人员落实市场准入、场地安排、创业担保贷款及贴息等一条龙服务。截止到目前,开发公益性岗位2016个,目前帮扶1057名就业困难人员上岗。
围绕企业需求,扎实开展“四送一服”工作。运用“企业缺工,我帮办;企业融资,我搭桥;企业有事,我服务;营商环境,我营造”的“四我”工作模式帮扶企业,切实减轻企业负担,持续营造有利于实体经济发展的良好环境。一是带领我市15家重点缺工企业,组团前往安徽工程大学参加校园招聘活动。二是市人社局与安徽工程大学进行牵线搭桥,组织企业与该校签约为我市重点企业实习基地,建立人才引进的长期合作机制。
开展“创业江淮”行动,助推大众创业工作。充分发挥我市创业服务联盟作用,搭建初创企业创业服务交流平台,开展创业培训、创业指导、创业融资、创业孵化等综合服务,共同推动和促进创业工作健康发展。积极发挥“源创客”省级创业大学创业“孵化器”作用,切实履行好服务企业、服务社会的宗旨,充分发挥创业大学的服务、交流、聚集、互动四大功能。全面提升我市创业人员的创业能力,进一步推动创业培训工作,在全市各县(区)各定点机构或创业指导服务中心提供创业培训、创业指导、政策咨询、交流互动等创业服务。
为进一步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我市通过举办安徽省第二届创业培训讲师大赛淮北赛区选拔赛展示创业培训师资风采及创业培训指导的工作成果,提升创业培训师资授课水平和指导能力,从而提高创业培训及创业指导服务质量,引领创业创新发展。大赛通过指导创业计划书、精品课程展示2个环节,全面考查选手创业培训和创业指导的综合能力,最终决出8名优秀选手入围省级决赛。
创新服务
打造就业创业工作新亮点
为了积极落实就业创业政策,构建和谐社会,我市坚持创新服务,开展创建“充分就业”活动。授予濉溪县百善镇政府等23家单位为“充分就业乡镇(街道)”,相山区任圩街道新星社区等123家单位为市级“充分就业示范社区”,濉溪县濉溪镇杜庙村等113家单位为“转移就业示范村”称号。通过创建活动,进一步强化工作职能,激发基层劳动保障工作人员充分发挥工作热情,有力推动我市基层劳动保障平台建设工作。
坚持互联网+政务服务,全力推进“一次不用跑” 和“最多跑一次”便民服务。树立“小窗口,大服务”,实行一次性告知和现场指导服务制度,对群众和企业办理各项业务流程、办理条件、时限、应提交的材料进一步明确、简化,进一步减轻群众和企业的负担,提高办事效率,提升服务质量。
“一网五点动态监测”月分析季会审促就业。为及时了解城乡就业失业状况,科学研判就业形势,促进城乡就业,我市开展了企业用工、失业动态、产业园区用工、农村劳动力转移、人力资源市场供求状况监测分析。各级监测点通过系统上报数据,进行月度监测分析,季度做一次全面的会审分析,形成专题报告,及时提交给各级各有关部门决策参考。
设立“王玉工作大师工作室”,开展个性化就业指导服务。 为进一步帮助更多人实现就业,市人社局成立了以王玉为领头人的“王玉职业指导大师工作室”,设立线上线下两个渠道。线上主要是通过安徽公共招聘网,利用招聘网微信号实现资源共享,使求职者第一时间通过网络获取就业信息使其尽快就业。线下除了“一对一”就业指导,还会不定期地开展公益性就业经验交流会和职业指导讲座。王玉先后到淮北师范大学、宿州学院为大学生们宣讲就业创业政策、求职及面试技巧,为他们提供更精准的就业咨询和指导服务,帮助转变就业观念,认清自身特长,实现高质量就业。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