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人民群众对健康的需求越来越强烈,更加追求幸福美好的生活。
医院从“以治病为中心”的等患者上门就诊,到“以健康为中心”的下基层服务居民健康;从发病后治疗到采取预防手段防止疾病发生,把群众的疾病消除在萌芽状态,并在家门口治愈……随着濉溪县医院医共体建设的不断深入推进,“基层首诊、双向转诊、上下联动、急慢分治”的分级诊疗格局基本实现,7个乡镇、60余万群众的健康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 记者 王陈陈
通讯员 穆廷法 付姗姗
先行先试 大胆探索
“推进综合医改,实施县域医共体是解决全县卫生与健康事业发展不充分、不均衡的关键举措,也是推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的迫切需要。我们初心不改、矢志不渝,集全院之力配合保障,向人民群众交一份健康答卷。”濉溪县医院院长杨发武坚定地说。
多年来,濉溪县医院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导,在县委县政府大力支持和市、县卫健委的指导下,坚持“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上下联动、共同发展”的原则,“牵手”12家乡镇卫生院、163家村卫生室,构建县域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扎实推进医共体建设工作。
——认真研究安徽省政府出台的《关于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的意见》,贯彻落实“两包、三单、六贯通”的建设路径,主要从资金打包、清单管理、服务群众三个方面,着力打造紧密型县域医共体,促进优质医疗资源共享,提升医疗服务能力。
——不断完善医共体制度建设,根据镇、村医疗机构实际情况,出台《濉溪县医院紧密型县域医疗服务共同体章程》《濉溪县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分院及村卫生室帮扶实施方案》等一系列文件。充分利用优质医疗资源,通过医共体县镇村三级“师带徒”工作和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为镇卫生院、村卫生室提供技术支持和指导,提升基层医疗机构的服务能力。
——与名院联手、与名家合作,实现技术与资源的共享和优化。2018年9月,上海安徽经济文化促进会组织20余位皖籍专家走进濉溪开展“情系桑梓·回报家乡”大型义诊活动;2019年1月31日,安徽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与县医院签约组建成医联体,并举办“江淮名医江淮行”大型义诊活动。
——出台高层次紧缺人才引进和培养管理办法,坚持“人才强院、人才兴院”,加大引进高层次人才尤其是学科带头人的力度,逐步建立起符合人才成长和发展规律、充满生机与活力的人才工作机制,进一步提高医院的医疗、科研和教学水平,为医院实现跨越式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2018年、2019年连续获得安徽省公立医院综合改革真抓实干成效明显督查激励县级第一名。
得益于医共体建设,2017年到2019年,濉溪县医院医共体医保打包资金连续三年保持结余,医共体内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不断提升,群众就医获得感不断增强。2019年9月25日,安徽省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推进现场会在濉溪县召开期间,省委常委、常务副省长邓向阳及全省16家地市分管卫生的副市长,市级卫健委主任,58个县的县长、县卫健委主任到濉溪县医院进行调研,并给予高度评价。2020年,国家卫健委、省卫建委及医保局给予了濉溪县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建设高度关注,建设经验得到省内外同行的认可,并应邀在多省就医共体建设经验作了交流。
凝心聚力 持之以恒
工欲成其事,必先强自身。
作为县域医疗行业的佼佼者,濉溪县医院始终致力于医疗服务能力的持续提升,紧紧围绕“三甲”医院创建、现代医院管理制度的建设以及“我让患者更满意”的理念,积极改造提升医院的整体环境质量,并在医疗设备不断更新、技术人才引进、医师能力培训等方面加大投入力度。
2018年是医院高速发展腾飞的一年。为突破发展瓶颈,实现新跨越,进军“三甲医院”的号角于5月正式吹响。加强重点学科建设,泌尿外科、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心血管内科等均达到一定水准;积极引进新技术、新项目,开展高难度开放手术及介入微创手术,通过多种途径提高医疗质量,成绩斐然:外科技术特别是外科微创手术突飞猛进;心血管介入诊疗技术不断取得新突破;新生儿科成为皖北地区设备及技术最先进的科室,危重新生儿救治成功率达97%以上;具备全市规模最大、设备较为先进的静脉用药调配中心,24小时提供静脉用药配置服务;新购进螺旋CT、MRI各两台,以及全自动生化免疫流水线、直线加速器、自助取药系统等先进大型设备……再加上国家级、省级专家的定期坐诊,患者足不出县就能享受到国内顶级专家的诊疗服务。与此同时,医院还致力于不断提高患者满意度,加大自助挂号机等信息化设备的投入力度,为患者就医提供更多的便利。医院电子病历系统应用水平达到4级,是全市第一家初审通过的综合医院,在全省县级医院中处于领先水平。
2019年9月20日进行三级综合医院现场复查后,濉溪县医院立即召开整改会议,其后在一周时间内完成全部问题的整改工作,随后用三天时间完成全院的资产评估。10月29日,濉溪县医院被省卫健委执业登记为三级综合医院,成为县域内唯一一家高质量、高水平、现代化的三级综合医院。百万濉溪人民在家门口就能够享受到更高水平、更高质量的医疗服务。
然而,这仅仅是濉溪县医院踏上大跨步发展之路的开始。“要举全院之力,以创建三甲医院为契机,持续不断地改进,确保发展速度不减慢、创新力度不减弱、工作标准不降低、改善医疗服务不停歇,用真抓实干的态度服务好周边百姓,助推医院紧密型医共体的建设。”杨发武如是说。
六年改革 落地有声
回首紧密型医共体建设之路,近六年的砥砺奋进成就了今天的濉溪县医院。
从筹备探索到试点成功、全面铺开,再到进一步深入推进,县医院紧密型医共体建设硕果累累:先后与南坪镇卫生院、铁佛镇卫生院、临涣镇卫生院建成紧密型医共体,积极帮扶乡镇卫生院及村卫生室,使基层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享受到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同时,医共体远程消毒供应中心、中心药房、心电中心、影像中心、检验中心及病理中心的建成并投入使用,使群众就医的获得感、满意度进一步提升。
9月22日上午,濉溪县医院门诊大楼一楼大厅人头攒动。一台台自助挂号机前,来院群众在志愿引导员的协助下完成各项业务。过道地面上五大中心指示图清晰醒目。
“为了进一步提升紧急救治能力,医院不断加强卒中中心、胸痛中心、创伤中心、危重孕产妇救治中心、危重新生儿救治中心的建设,打造优势学科群,提升综合实力。”县医院医共体办公室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全院当前正在向“互联网+”现代化管理转变,切实提高精细化、规范化、信息化水平。
8点25分,医共体影像中心。县医院放射科专家和医师在电脑前为分院刚上传来的患者影像资料进行会诊。这里集合院内CT室、放射科、磁共振室的专家,为院外12家乡镇卫生院进行读片、拍片指导服务,并通过系统平台随时请教省级医院的影像专家团队。影像中心工作人员24小时轮班值守,除承担影像中心职责外,还承担着本院每天近450名患者的阅片报告工作,责任大、任务重,为此特别返聘两位退休的影像科专家,强化人才队伍,做好传帮带。
8点47分,医共体检验中心。四个采集窗口同时开放,朱建华主任正现场督导工作人员在保证正常流程的前提下,尽快完成标本采集、检验、出报告等工作,让空腹患者早点吃上早饭。除了用心服务,信息化建设在这里展现得淋漓尽致:患者通过自助机或手机微信,可完成挂号、充值、打印检查报告等业务;电子版检验报告出来后,也会自动传送到病人手机和对应医生的平台上。据了解,乡镇每天采集的标本通过专业物流团队运送到医共体检验中心,统一检验、统一回执。
9点08分,医共体办公室,工作人员各司其职,处理医共体范围内的数据统计、文件起草、工作督促等工作。
9点20分,名医工作室。梁朝朝名医工作室、杨广顺名医工作室、单春雷名医工作室、卢洪洲名医工作室的宣传展板依次摆放,向患者及家属宣传医院“走出去,请进来”的成果以及医师培训统筹资金的好处,为医共体建设打下坚实基础。
9点32分,中心药房。全自动发药机不仅有效避免医师出错,也提高了患者拿药效率。窗口外,平均每人拿药时间不到2分钟,极大地避免了人员聚集。
……
采访中,医共体办公室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政府针对非贫困人口患者每人每年住院治疗也给予很大政策支持,县域内非贫困人口年度自付不超过15000元,经转诊到市级医院、省级医院住院的年度自付分别不超过30000元、50000元,让群众看得起病,避免了因病致贫、因病返贫。
县强、镇活、村稳,是濉溪县医院定下的努力方向,如今正逐步实现,且在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医疗、预防、保健、康复需求的道路上再创佳绩。
■ 本版摄影 记者 冯树风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