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了,家长首先想到去儿科就诊;不过需要手术治疗的儿童疾病,就得有儿外科的介入了。经过多年的发展,在市妇幼保健院就有这样一支力量雄厚、技术精湛的儿外科医疗团队,仅今年以来,科室成功实施新生儿肠旋转不良、腹腔镜微创治疗小儿胆总管囊肿等多项高难度手术,随着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的落地,符合条件的患儿不仅不出本市就能享受省内国内一流的诊疗技术,还能够得到优厚的费用报销。
■ 记者 韩惠
通讯员 张娉娉
专家请进来
从选派部分年轻医生至省会进修,到请专家来淮手术、坐诊,再到现在的全面推行专家常驻医院并建立“双向转诊”制度,近年来,市妇幼保健院与安徽省儿童医院的深入合作,持续带动提升医院医疗服务和学术水平。
合作开展以来,省儿童医院专家在妇幼保健院循环驻点帮扶,帮扶期间每周安排两天专家门诊,每天进行教学查房,在查房中注重启发式、引导式教学,结合临床实例,加强小儿外科医师临床思维能力培养,指导年轻医师正确掌握病史采集、查体、诊断及治疗方案,对查房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及下一步处理方案提出分析总结。对于疑难病例组织科室开展病例分析讨论,每个月围绕一种疾病进行业务教学,如小儿常见病多发病的规范治疗,对新技术开展操作培训,通过讲课和培训增强了医务人员的手术操作能力,加强对疾病诊断、治疗、护理的掌握以及增加对新技术更新方面的了解。
随着外科诊疗技术的提高,医院住院病人数量、手术量都在逐渐增加。今年以来,小儿外科住院病人由往年每月五六十例增加到百余例。手术量也由往年每月十余台增加到每月五六十台,手术病例的种类越来越多,难度越来越大。广大患儿不必再因本地无法诊疗而舟车劳顿,到外地或外省医院奔波了。
项目落下来
先天性结构畸形是出生缺陷的一个大类,有些异常出生时即能发现,有些则在出生后一段时间甚至数年后才逐步显现。目前已知的出生缺陷就超过8000种。脑积水、神经管缺陷、唇腭裂……这些先天性结构畸形不仅给患儿带来巨大的痛苦,还给患儿家庭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和精神压力,严重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和谐。
幸运的是,今年国家先天性结构畸形救助项目在安徽省确定12家定点医疗机构,其中市妇幼保健院为我市唯一一家项目定点机构。按照项目实施要求,一县三区18周岁以下患儿,在定点医疗机构接受诊治的,能够提供低保证、低收入证、建档立卡贫困户证明或村(居)委会等开具的贫困证明,即可由其监护人向定点医疗机构提出申报,补助标准按照自付费用数额,从最低3000元至最高3万元不等。
据了解,目前,医院儿外科能够开展的先天性结构救治包括: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先天性肠旋转不良、肠闭锁、肛门闭锁、先天性巨结肠、胆总管囊肿、美克尔憩室、甲状舌管囊肿、隐睾、隐匿型阴茎、脐尿管囊肿等。近两月来,外科共收治先天性结构畸形患儿十余人,除了肠旋转不良、胆总管囊肿两个病例,其余均是先天性阴茎发育不良。入院后通过手术进行矫正治疗,患儿均已顺利出院。以肠旋转不良患儿为例,住院期间花费约2.7万元,经医保报销1.5万元,剩余自付部分1.2万元,通过先天性结构畸形项目,还可以再获得自付部分75%的补助,个人只需花费3000元。
科室强起来
设备实现更新换代,本科室医生在多数手术中可以独立主刀,科室自身近年来的长足发展,也让妇幼保健院儿外科在市内乃至省内城市占据较为前沿的位置。截至目前,医院儿外科拥有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1人,博士1人,硕士1人,科室主任曾赴德国进修小儿外科先进的诊疗技术;中高级职称护理人员9人,曾多次到省内外三甲医院进修护理技术。在专家指导下,科室还先后购入进口腹腔镜、超声刀等先进设备设施,为开展各类手术奠定良好硬件条件。
使用腹腔镜微创治疗小儿各种疾病,是妇幼儿外科的特色所在,这一技术运用在手术中不仅创口小、恢复时间短,术后基本不留疤痕,深受患儿及家长好评。
目前,科室能够开展腹腔镜微创治疗腹股沟斜疝、阑尾炎、隐睾、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巨结肠、肠旋转不良、美克尔憩室等,腹腔镜下幽门环肌层切开术、腹腔镜下治疗精索静脉曲张术为在淮北地区率先开展的手术。同时,医院还是全市唯一一家采用超声引导下生理盐水灌肠复位术治疗肠套叠疾病。2018年科室手术病人426例,其中腹腔镜手术就达315例,开创了市妇幼保健院小儿腹腔镜手术的历史。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