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践行“两山”理念,打造生态文明建设淮北样板

2020年12月22日 10阅读 来源:淮北日报 2020/06/11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生动形象阐明了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之间的辩证关系,为建设生态文明、打造美丽中国提供了根本遵循。近期,习近平总书记赴浙江、陕西、山西等地考察,每到一处都把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作为重要内容,释放出坚定不移走绿色发展之路的鲜明信号。

淮北作为全国知名煤炭资源型城市和能源基地,建市60年来,为国家贡献原煤10亿多吨、输电200亿度,也付出了资源锐减、生态环境恶化等沉重代价。党的十八大以来,我们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深入践行“两山”理念,确立了中国碳谷·绿金淮北战略和“一二三四五”总体发展思路,以推动党中央关于生态文明建设决策部署的落地生根来增强“四个意识”,以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战略定力来坚定“四个自信”,以坚决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推进生态环境修复的实际行动来践行“两个维护”,成功将昔日黑灰“煤城”改造为生态美城,获评中华环境优秀奖、全国文明城市和国家森林城市。

以环境治理重构绿水青山,夯实“两山”转换生态根基

在转型发展进程中,我们深刻认识到,环境就是民生,青山就是美丽,蓝天也是幸福。必须顺应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直面多年吃“资源饭”留下的生态欠账,坚持不懈增绿护绿,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把好山好水保护好,让良好生态环境成为幸福美好生活的增长点。

让山变绿。克服石质山岩石裸露面积达60%、被公认为非宜林荒山等困难,淮北为20多万亩石质山披上绿装,荣获全省唯一“石质山造林突出贡献奖”。坚决关停采石场、小水泥等企业,实施采石宕口治理,原本满目疮痍的烈山、卧牛山等废弃采石场重现生机,552.6公顷山体焕然一新,市民游玩增添了新去处。

让水变清。坚持化害为利,综合治理采煤沉陷区18万余亩,有效解决近20万失地农民生产生活问题,获中国人居环境范例奖,被联合国人居署誉为“土地再生的奇迹”。

建成淮水北调市级配水工程,推进雨污分流工程和中水回用,获评全国节水型社会建设示范区。做好幸福河湖文章,打造绿金湖、碳谷湖、南湖及圆梦岛等湖泊湿地、滨湖公园。良好的环境引来天鹅、白鹭等候鸟栖息,一个缺水城市蝶变成山水生态城市。

让城变美。修订完善城乡规划,科学布局建设新城新区,依山拥湖空间格局豁然开朗,420平方公里规划区内山水生态系统面积达200平方公里,城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45.38%,呈现“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的城市风貌。实施“三森创建”及小集镇创模达标工程,成功创建3个省级森林城市、12个省级森林城镇、111个省级森林村庄,农田林网控制率超过85%。

以绿色发展赋能转型崛起,激活“两山”转换动力引擎

要实现淮北高质量转型崛起目标,必须深刻汲取牺牲环境搞开发的教训,加快推进产业转型升级,使之更符合绿色低碳、循环节约、环境友好要求,全链条打造现代化经济体系,真正从源头减少资源消耗、污染排放、生态破坏,让绿色成为高质量发展的鲜明底色。

推动经济生态化。抢抓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全力引进产业链高端和技术密集型企业,推动集群发展、智能转型和绿色提升,以碳基、铝基、硅基、生物基和高端装备制造、大数据等“四基一高一大”为主导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

加快传统产业绿色化改造,技改投资保持高速增长,今年1月-4月增速居全省第四位,推动煤炭从工业燃料转变为基础化工原料、高端工业材料,形成煤—焦—化—电—材循环经济模式,将煤炭吃干榨净,不断延长产业链、增加附加值,卖出数倍、十几倍于原煤的好价钱。传统火力发电向更加节能环保迈进,平山电厂二期135万千瓦新型高效洁净煤发电机组,每发1度电仅耗煤251克,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与上海交通大学协同创新研发出的陶铝新材料,广泛应用于航空航天和汽车轻量化等民用领域,以其独特的性能从源头上实现了节能减排。

推动生态经济化。注重把绿水青山蕴含的生态价值转化为金山银山,融资20亿元建设石榴特色小镇、龙脊山景区、濉溪柳孜生态文化园等,打造双楼花海、芳香小镇等休闲林业项目,举办石榴文化旅游节、葡萄文化旅游节、黄里杏花节等活动,年迎接国内外游客60余万人次。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等签订合作协议,培育塔山石榴、段园葡萄、黄里笆斗杏等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及证明商标。发展特色果树种植业17万余亩,年产值近20亿元,培育省级林业产业化龙头企业7家,在省区域性股权交易市场挂牌4家。

以常态长效提升治理效能,强化“两山”转换制度保障

我们必须保持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把生态环保工作融入日常、抓在平常,渗透到生产生活全过程,推动发展理念、制度体系、生活方式等方面的整体绿色化变革,为生态文明建设提供有力保障。

完善环保长效机制。建立并全面落实突出环境问题市级领导包保整改责任制,加大生态环保在县区、相关部门考核中的权重,切实加强对生态环保工作的领导。完善生态补偿机制,持续推进地表水断面生态补偿。2019年累计获得省地表水生态补偿金1800万元,居全省第六位。加快构建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网络,手段完备、数据共享、实时高效、管控有力、多方协同的监测预警长效机制不断完善。持续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改革,在全省率先出台创建全国林长制示范区实施方案,河(湖)长制省级考核连续三年优秀。

建立市场出清机制。严把入口关,对不符合绿色转型导向的项目,坚决不予准入。2019年仅新型煤化工合成材料基地就婉拒总投资70亿元的17个项目,综合评审准入率40%。近3年来,退出环保不达标、技术落后的规上工业企业338家,煤炭去产能1000万余吨。目前,全市非煤产业已三分天下有其二,2019年非煤产业产值占比达67.7%;三次产业结构比例调整为6.8︰42.7︰50.5,三产比重首次超过二产,对经济增长贡献率达140%,经济增长由工业主导转向服务业、工业共同主导的产业结构新格局。

倡导绿色生活方式。依托全市3200支志愿服务队、近20万名志愿者,常态化开展植树造林、河道清理等志愿服务,以典型示范带动群众参与,使低碳节能、惜水护绿成为市民自发行为。建成覆盖全市城区的公共自行车服务网络,设280个站点,投放1.14万辆公共自行车,日均使用量5万余次。加快城乡道路客运一体化建设,采购448辆新能源公交车投入使用。全力推进垃圾分类处理,日处理餐厨废弃物100吨,入选国家第四批餐厨废弃物综合利用和无害化处理试点城市。新建成投产的旺能垃圾发电厂,日处理垃圾1500吨,各项排放指标低于欧盟标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