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淮北市委、市政府秉承“生态为先、以人为本”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持之以恒地开展国土绿化,打造森林城市,如今淮北从城市到乡村处处披上绿装,“煤城”变“美城”。
(一)创森让国土绿化成效最显。三年来,我市以实施林长制为总牵引,以实施林业增绿增效行动为主抓手,严格按照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指标要求,以大地增绿、林业增效、农民增收为重点,强力推进植树造林各项工作,三年累计完成植树造林18万亩,提升林木绿化率4个百分点。实施绿色长廊示范段工程,沿合徐高速、泗许高速、淮北新东外环等重要路段和河道累计完成线路绿化500公里。实施“三森创建”及小集镇创模达标工程,全市累计完成3个省级森林城市、12个省级森林城镇、111个省级森林村庄创建。探索“森林进村庄、经果林进庭院”,农村环境整治绿化先行,对整治清理出的村庄空闲隙地、废弃宅基地、坑塘水面周围栽植的用材树、果树、园林绿化树。以濉溪县南部地区农田林网建设为重点,全市共完成农田防护林建设10万亩,使农田林网控制率达到85%以上,形成比较完整的农田林网防护体系。截至目前,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30.5%,森林蓄积量近400万立方米,全市生态环境持续改善。
(二)创森让城区绿化跃升最快。按照“市民出门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原则,在不断加快城市建设、完善城市功能的同时,积极实施园林绿化工程,城市品质、民生福祉大幅提高,市民获得感、认同感、幸福感显著增强。建设仁和公园、长山路桥下游园、人民西路游园、相山路与迎宾大道交口游园、孟山路与桂苑路交口游园等节点游园近100余个,实现见缝插绿;建设凤凰公园、东山公园、消防支队游园、康乐游园、淮海西路游园,推进拆违建园;结合城市黑臭水体治理,建设跃进河、西流河、龙岱河、老濉河、龙支河、相阳沟等20余条滨河公园绿地,做亮河道绿化;建设南黎公园、梦园、光明公园、龙昌路游园60余个,做足节点添绿;建设南湖公园、朱山公园、卧牛山公园(气象公园)、三五山生态修复公园、东湖宜园、绿金湖中央公园等十余个公园游园,通过生态修复实现绿量增加,不断加大对城市园林的投入力度,让市民十分钟就能走进公园、亲近自然。截至目前,我市建成区绿化覆盖率、建成区绿地率分别为45.82%、44.2%,人均公园绿地面积达17.43平方米。
(三)创森让荒山绿化成果最丰。淮北的石灰岩山地无土缺水,草木难生,历来被列为不宜造林之地。市委、市政府坚持一届接着一届干,绘就蓝图画到底,用“栽活一棵、不愁一坡”的顽强拼搏干劲,采取工程招标、合同化管理、项目化运作、专业队栽植模式;用“愚公”精神,让全市20万亩石质山全部披上了绿装,让“石头山上造林”从不可能成为现实,把荒瘠的皖北丘陵变成了“绿色江南”,为全省石灰岩山造林绿化积累了成功经验。探索出的“炸穴挖坑、客土回填、壮苗栽植、多级提水、培大土堆、覆盖地膜、修鱼鳞坑”七步造林法,被确定为安徽省地方标准,省绿化委员会、省林业厅联合授予淮北市全省唯一的“石质山造林突出贡献奖”,全国绿化委员会授予淮北市“全国国土绿化突出贡献单位”。中央电视台《绿色时空》栏目组到淮北市拍摄《石质山造林的功夫秘笈》专题片向全国推广。为进一步巩固荒山绿化成果,编制《淮北市石质山场森林多目标经营规化(2016-2025)》,依托“一湖、一路、两村(化家湖、合徐高速、榴园村和南山村)”的自然资源,努力构建“山水相依、村路相通、风景秀美”的多功能森林,提升山场绿化、美化、彩化档次。三年来,多目标经营投资 2496万元,绿化覆盖面积3.6万亩,栽植36.1万株。
(四)创森让沉陷湿地变化最新。淮北市建市60年来,在为国家贡献10亿吨原煤的同时,也留下了35.3万亩的采煤沉陷区,成为城市难以抚平的生态“伤口”。淮北市在实践中不断摸索,把造林绿化作为采煤沉陷区综合治理的一项重要内容,作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的突破口,利用粉煤灰充填沉陷区复土绿化,总结出“深改湖,浅造田、不深不浅种藕莲;稳建厂,沉修路,半稳半沉栽上树”的经验,着力改善塌陷区域生态环境。出台《淮北市湿地保护与发展规划》和《淮北市湿地保护修复制度实施方案》,向全市公布第一批市级湿地名录,全市湿地保护率达到40.6%,使大量湿地动植物的栖息地环境得到有效恢复,野生动植物种群数量有了较大增长。全力打造绿金湖、南湖、东湖、乾隆湖等城区中心湖带,建设一个个滨湖公园、湿地景区,彰显湖清岸绿景色美,使淮北这样一个常年少雨的“缺水城市”变为“生态水城”。修编完善城市发展规划,推动“依山建城”为“拥湖发展”,展现“一带双城三青山,六湖九河十八湾”特色风貌,湿地已成为城市发展一张靓丽的名片。
(五)创森让林业富农受益最广。我市坚持将石质山绿化与发展以石榴为主的经果林相结合,着力提高农民收入,市政府出台《淮北市扶持石榴产业发展办法》等一系列惠民政策,鼓励山脚坡地栽植石榴等经果林。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已种植石榴面积7.5万亩,年产石榴近10万吨,产值达4亿元,跻身全国六大石榴主产区行列。石榴产业不断做大做强,连续举办九届石榴文化旅游节,“石榴文化”大放光彩。此外,每年举办的黄里杏花节、段园葡萄节等十多个林业生态旅游节会,年均吸引游客1000多万人次,旅游收入达10亿多元,资源与环境协调发展,生态与经济实现共赢。石榴小镇、双楼花海、西域风情园、葡萄小镇、芳香小镇以及濉溪柳孜生态文化园等休闲林业项目成了出游的热点,为市民提供休闲娱乐、观光采摘、生产体验。全市林业总产值达40亿元,年增长率达12%以上,初步形成了苗木花卉、特色经果林、林下经济、森林旅游为主的林业产业格局。
(六)创森让生态理念推进最实。市委书记、市人大常委会主任黄晓武亲自主持召开全市推进生态建设座谈会,逐条研究创森指标,投资60万元实施了古槐树湖心岛修复工程,城区东部新城建设为了大树而让道,老城区拆违全部绿化等等,全市上下创森意识、绿色意识不断提高,生态文明理念不断增强。市政府先后出台《淮北市全民义务植树管理办法》《淮北市林木绿地认建认养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实现义务植树与古树名木保护、重点工程实施和部门绿化相结合,建立义务植树登记卡制度,成立义务植树志愿者服务队,开展认建认养活动。全市共建立领导绿化示范点10个,建立生态文明教育基地4处,建立“国防林”“党员林”“法治林”等纪念林基地75个,义务植树登记卡建卡率达98.2%,尽责率达91.7%。全民义务植树在参与形式、发展模式和建设规模上均取得创新和突破,位居全省前列。我市不仅把绿色带到群众身边,更把绿色发展理念播洒群众心间,让市民成为“创森”的主人,组建爱林护林、爱鸟护鸟志愿队伍,全市涌现出周启峰、石宗宏等护林植树、荒山绿化的中国好人,全社会爱林护林意识不断增加。
(七)创森让生态保护成效最优。出台《淮北市绿化条例》,这是我市行使地方立法权以来获得省人大常委会批准的第二部地方性法规,为创建国家森林城市提供坚强的法律保障。严格落实森林防火行政首长责任制和林业有害生物防控目标管理责任制,总投资1200万元建设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确保全市范围内所有公益林得到有效管控,连续五年开展飞防作业防治美国白蛾,有效控制了美国白蛾的暴发,林业有害生物成灾率控制在3.4‰以下。全市2412株古树名木全部实行挂牌保护,保护率达到100%。建立市级公益林补助资金,对公益林管护市财政每年每亩补助10元,并全部纳入森林保险,提高林业抵御风险能力。以《森林法》《野生动物保护法》《淮北市绿化条例》等为武器,适时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非法占用林地、盗伐林木、破坏森林和野生动物资源的违法犯罪行为。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