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让天更蓝环境更美

2020年12月22日 10阅读 来源:淮北日报 2020/05/28

每片蓝天都会让人欣喜,每朵白云都会让人陶醉。

自从打响蓝天保卫战以来,我们看到了越来越多的蓝天,尤其是今年以来,我市空气质量持续改善。1月1日至5月26日PM_2.5平均浓度为59.6微克/立方米,比2019年同期下降15.0%,比2015年同期下降10%;优良天数比例66%,比去年同期增加5.7个百分点。

近年来,我市牢固树立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实现污染治理更加精准、更加科学、更加依法,伴随着蓝天保卫战行动的推进,针对大宗货物运输系统的结构调整已经展开。重点瞄准集装箱、煤炭及副产品、建材等大宗散货,积极推进运输结构调整工作,以“公转铁”“公转水”为核心,开展多式联运示范项目,推动生态环境质量持续改善,让人民群众有更多优美生态环境的幸福感、安全感和自豪感,提高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成色。

箱式专列:添头顶一抹跃动蓝

调整交通运输结构,引导货运由公路走向铁路、水路,减少重型柴油货车使用强度,是改善空气质量的关键举措之一。近日,在淮北矿业集团临涣焦化公司煤炭铁路专用线上,一个个集装箱整齐地正“坐”在专用平台车上,构成一列把焦炭装入集装箱的整装待发列车,另一列集装箱循环专列正从装车线上缓缓驶出。待全部装验完毕,它们将直接发往安徽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现在我们的工作人员正在给装好焦炭的集装箱盖上篷布,然后系绳、扎带,一方面避免焦炭在运输过程中出现抛撒,另一方面确保客户所需产品的稳定性。”记者跟随临涣焦化公司运焦车间副主任张新新走进监装室,只见6名工作人员分两组在集装箱两侧同时进行装车作业。“像这样的集装箱每天要运100箱,平均每天运送大约4000吨焦炭。”张新新介绍,该集装箱专列是点对点直接发往安徽马鞍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的,待全部装验完毕就可以通知铁运处待车了。

临涣焦化公司市场结算部部长樊爱军告诉记者,马钢集团是公司的长期战略合作客户,采用集装箱铁路运输方式开始于2015年12月底,2016年5月起正式运行循环专列,占公司铁路运输总量的50%左右。相比公路运输,集装箱铁路运输更加绿色环保,而且受自然环境影响最小,保持着最高的准时性和产品质量的稳定性。尤其是在夏、冬季节恶劣天气多发的情况下,铁路可以最大限度保障大宗货物正常运行,连续性强,基本不会出现货物损失的情况。

“像今年疫情期间,由于公路运输受限,公司积极与铁路等相关部门协调沟通,截至4月底甲醇“公转铁”10000余吨。”樊爱军说,为降低甲醇运输的安全风险、环保风险,丰富危化品运输途径的多样性,按照淮北矿业集团的战略布局,临涣焦化公司开始逐步恢复初期投产规划的甲醇铁路装运装置。不仅可以实现对大客户的精准销售,确保焦化生产销售平衡,而且还能满足三期甲醇投产后的销售发运需要。

临涣焦化公司“公转铁”只是我市调整交通运输结构的其中一个缩影。近年来,我市克服运输结构调整工作系统性强、涉及面广、互联互通繁杂等困难,积极引导运输组织模式创新,着力促进基础设施无缝化衔接、枢纽场站一体化建设、实现运输装备标准化、多式联运一体化组织。

多式联运:行低碳高效绿色路

“浍河南坪港建有3个500吨级(水工结构兼顾1000吨级)泊位,即1个散货进口泊位和2个散货出口泊位,此外还预留2个泊位。”淮北市睿通港航运输有限公司总经理助理商鹿介绍。

自2018年12月恢复运营以来,南坪港吞吐量已达260万吨,这条运输带每天可以装载10000吨货物。“一艘万吨船队的货物,如果用30吨的货车运送,将装300多辆汽车。”

浍河南坪港位于濉溪县南坪镇东。站在港口码头放眼望去,一艘艘货船整齐排列在浍河的一岸,在码头3号泊位处,一艘货船停靠在码头作业平台下,正在装载着用专门货车运输到码头的精煤。

淮北市地方海事(港航)管理服务中心规划建设科负责人刘杰介绍,浍河是淮河较大支流,地跨豫皖两省,贯穿淮北南部,境内长71.22公里,其航道通过淮河、京杭运河与长江航道衔接,连通出海口,实现通江达海。内河大型运输船可通过浍河航道实现河海联运,降低煤炭、化工产品、粮食、建材等大宗货物的运输成本,实现与长三角地区水上交通的无缝对接。“临涣选煤厂——邹庄矿——南坪港——扬州海昌港”运输线路就是市交通运输局依托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联合淮北矿业集团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南坪港以及多家单位共同申报的“淮北市中国碳谷绿色多式联运示范工程”项目的三大通道之一。

淮北矿业集团供应链科技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梁惠川告诉记者,南坪港这条通道,就是将临涣选煤厂的煤装集装箱,通过矿区铁路专线运到邹庄矿货场,然后将集装箱吊到集卡车上运到南坪港,再通过内河运到扬州海昌港,最后中转装大船送到客户手中。这条线路自2019年5月25日启动以来,日均发运量由最初的600多吨增加到2000多吨,累计运输量达到60余万吨,推动了物流降本增效,促进环保绿色运输。

据悉,淮北市中国碳谷绿色多式联运示范工程以“集约化组织、标准化运作、规范化服务、信息化支撑”为方向,通过“一个平台、三大通道、多向辐射”的建设和应用,通过改造提升铁路转运区和港口装卸作业能力,实现公路货物向铁路、水运集约化方式的转移。多式联运有效提升了运输组织效率,降低了货物运输成本,减少了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量,实现了绿色低碳运输。目前,该项目已通过省交通运输厅、省财政厅、省发改委审核,入选安徽省第一批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创建项目。

物流平台:做信息化腾飞翅膀

“这几辆运输车辆现在还是等待装车的状态,现在只能看到车号、目前所在地、出发站点、目的站点、参运公司等基础信息。一旦装车完毕,净重、产品等数据就会实时上传,行车轨迹也能监控到。”2019年6月28日,市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暨聚能物流云平台正式启动。

记者从市交通运输局了解到,淮北市交通运输物流公共信息平台通过统一物流信息标准,推进行业许可、资信等民生类公共服务信息向物流市场开放,破除了行业管理部门和运输企业间的信息化壁垒,解决货物运输业务信息不对称问题,有效提升了运输效率、降低了运输成本,带动了区域内交通运输物流市场主体活力。该平台还结合我市南坪港和淮矿集团铁路专用线运输能力,推进“一单制”多式联运和“公转铁”“公转水”等运输模式,加快我市运输结构调整,促进区域内各种运输方式合理分工。此外,通过推动环保车型和集卡运输,加强单车装载量运单管理,促进节能减排和源头治超能力的提升。

自平台正式上线运营以来,已经整合车辆8000台,线上线下交割运力150多万吨,实现产值8000余万元,降低物流成本1300余万元,预期2020全年实现产值1.5亿元,降低物流成本4000万元。

为做好运输结构调整工作,提高综合运输效率,实现物流降本增效,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及打赢蓝天保卫战,我市一方面进一步提高铁路货运网络的覆盖范围和通达程度,以淮北矿业、皖北煤电两大矿业集团为对象,将煤炭公路运输逐步转移至铁路运输,推进煤电相关企业原料与产成品从公路向铁路转移,推动大宗货物运输“公转铁”。另一方面加快实施临涣船闸、浍河航道整治二期工程和萧濉新河沱河航道建设,改造碍航桥梁,推进碳基港区综合码头等铁路专用线建设,大幅提高港口铁路集疏运能力。

乘风破浪正当时,风雨兼程再出发。我市将以打赢蓝天保卫战为导向,以“遇水搭桥、逢山开路”的气魄在新时代砥砺奋进,推进运输结构调整,走绿色转型新路,坚持不懈“增绿”“护蓝”,重构“绿水青山”,孕育“金山银山”,建设中国碳谷·绿金淮北。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