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节约水资源 保障水安全

2020年12月23日 10阅读 来源:淮北日报 2019/03/22

■ 记者 陈洪

今年3月22日是第二十七届“世界水日”,也是第三十二届“中国水周”的首日,我国的宣传主题为“坚持节水优先,强化水资源管理”。

近年来,我市把落实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作为促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的重要举措,开展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尤其是2018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方针,以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体系和建立责任考核机制为着力点,严守“三条红线”,落实“四项制度”,圆满完成年度水资源管理考核目标任务。全市水资源管理工作在2018年度全省考核中以排名第一的成绩荣获优秀等次。

2017年全市用水总量为4.3526亿㎥,在省政府下达的5.0778亿㎥控制目标以内;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万元GDP用水量按照2015 年不变价计算,分别比2015年下降32.7%、24.1%;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67% ,圆满完成省政府下达的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目标任务。

控制管理用水总量

保障水资源永续利用

面对严峻的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形势,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以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为抓手,全力破解水资源难题。

严格落实规划水资源论证制度。按照省水利厅、省发改委、省经信委等七部委联合出台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的意见》要求,积极推进开发区、工业园区规划水资源论证工作,从源头上促进区域经济社会发展与水资源条件及承载能力相协调。2018年编制完成《安徽淮北相山经济开发区总体发展规划水资源论证报告》,目前已全部完成专家技术审查及审批工作。

与此同时,及时核定下达取用水户用水计划。依据《水法》、取水许可量及各用水单位近年来实际取用水情况,市(县)水务局及发改委分别印发全年取用水计划指标相关文件,科学制定下达各县(区)、各取用水单位年度取水计划,将取水计划及时录入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严格执行总量控制和定额管理制度,要求取水单位按月报送用水统计报表,2018年全市共征收超取水许可及超计划水资源费18.2万元,全部录入水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制度是根本,执行是关键。为此,市水务局认真落实公共供水单位年度用水计划制度。2018年,市节水办对年用水量在10万㎥及以上的公共供水用水大户实行计划用水管理,年初即下达年度用水计划;市供水总公司每年对取用城市公共供水的机关单位、大中专院校、医院、大型企业等用水大户下达年度用水计划,严格执行计划用水管理制度。

在严格执行用水定额管理制度方面,市水务局认真贯彻实施《安徽省行业用水定额》标准,将用水定额贯穿于水资源论证、取水许可审批、用水计划下达、取水许可延续、用水效率评估等取用水管理工作中,对不符合行业用水定额标准的,坚决不予审批取水。全年没有发现不符合行业用水定额情况。将《重点工业行业用水效率指南》中各行业取水量先进值,作为新建项目门槛以及节水型企业创建的重要依据,大唐淮北发电厂、淮北国安电力有限公司等省级节水型企业达到国家先进用水定额标准。

真抓实干补齐短板

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

在淮北这座水资源极为短缺的城市,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必须加强水资源保护、改善水生态环境,这已成为全市上下的共识。

一年来,我市认真落实水功能区监测及通报制度,市水务局按月定期发布《淮北市水功能区水质评价月报》,并将水功能区达标情况通报至县区政府。委托宿州水文局每年丰、枯季两次对全市地表水、潜水、岩溶水共51个点开展水质监测,编制完成《淮北市岩溶水、潜水、地表水水质评价报告》。

一年来,我市制定并严格落实水功能区整治措施,取得积极成效。市政府先后印发萧濉新河、沱河、澥河等水体达标方案,编制完成《萧濉新河水功能区整治方案》。针对不达标的水功能区以及水质明显下降的水功能区,要求有关县区查找原因,制定整改方案,积极落实整改。全面开展重要水功能区确界立碑工作,明确水功能区范围和水质管理目标。2018年列入省级考核的3个重要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为67%,全面完成省政府下达的年度考核目标任务。

一年来,我市严格入河排污口监督管理,促进河流水质持续改善。全面完成入河排污口整改任务,全市共核查登记入河排污口81个,全部完成整改任务。加强“一户一档”规范化建设,严格规范建档资料,全市各县区全部完成入河排污口“一户一档”的整理及上报。认真做好整改“回头看”专项任务落实。认真做好入河排污口整治提升工作,市政府多次召开会议部署“回头看”工作;积极配合省水利厅做好入河排污口专项督查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整改;市水务、环保、城建等有关部门不断加大巡查督查力度,定期印发整改进展情况通报,促进了问题的快速解决。

为了加强地下水管理,实现水资源的有序开发、高效利用和节约保护,市政府印发《淮北市地下水超采区治理实施方案》,为严格地下水管理和保护提供了强有力的制度保障。同时,加大自备井封闭工作力度。2018年全市共关闭未经批准和在公共供水管网覆盖范围内的自备水源井23家,年压采水量63.15万㎥。

强化考核确保实效

促进水资源高效配置

我市着眼长远“保护水环境”,以严格考核整改为重要抓手,不断完善考核制度长效机制,推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在全市上下深入开展。

严格落实考核制度。2014年以来,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领导小组办公室每年对全市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的组织实施、考核内容和方式、考核结果及通报等作出具体部署。

2018年11月,由市水务局、市经信委、市财政局、市环保局、市住建局等部门组成的考核工作组,对2017年度各县区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工作情况进行考核,按时通报考核结果。针对考核发现的主要问题,要求县区限期整改并制定整改措施和落实方案上报市水务局。

2011年以来,我市连续7年将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降低及万元GDP用水量降低指标列入对各县(区)政府目标管理考核的重要内容,每年印发年度考核评分办法。市水务局还会同市目标办、市统计局、市经信委扎实做好考核基础工作。以工业用水效率考核为基础,全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的考核体系及机制已全面建立。针对考核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市水务局逐条梳理、认真制定整改措施及落实方案,确保整改到位,并及时上报省水利厅。

实行最严格的水资源管理制度,永远在路上,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市水务局将认真贯彻落实“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重要治水思路,建立最严格水资源管理长效机制,把我市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不断推向深入,让绿金淮北碧水长流。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