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涡阳烈士陵园是原来的涡阳花园。涡阳烈士陵园源于涡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涡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起始是涡阳县委、县政府为方便党员干部、中小学生凭吊革命先烈,开展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于1951年在县城健康街兴建的。受当时条件限制,纪念馆仅有三间平房,陈列有王崇典、彭雪枫、孙路平三位烈士的事迹和烈士名录。随着经济条件的好转,1954年,涡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迁移至老县城东小花园。1956年,涡阳县委、县政府在小花园新建,烈士纪念馆又迁移到老县城东北、涡河岸边的大花园里。
小花园是国民党涡阳县长朱国衡在上世纪三十年代、抗日战争爆发前夕建造的。这人思想较为开放,为涡阳带来不少新玩意,在老城东建造了花园,又引进了马拉水车浇灌菜园。这在当时很是新奇,轰动四方,不少外地人都大老远跑来观看。
大花园(涡阳花园)在老县城的东北、紧邻涡河,占地近40亩,是解放前涡阳富豪、涡阳临时参议会议长王藩庭私家花园。花园采四方奇花异草,集园林巧思妙想,广植大片竹林,造就了涡阳一片胜境。为使四季花开,物种不灭,花园西部建有四间前墙、屋顶全玻璃温室花房。花房西接两间会客厅,右有荷花池,西望翠竹林。花园北面以密植枸橘为篱,以便听涡河波涛吟唱,观樯橹往来穿行。涡阳花园曾是达官贵人浅斟低酌之处、密谋策划之所。解放后收归涡阳县农场。
涡阳县革命烈士纪念馆在花园东北部建造了具有民族风格、挑角式东西两栋、各三间平房作为展室。东展室为原展览内容,增加了辉山革命烈士公墓内的碑文、挽联、悼词,西展室安放有部分革命烈士骨灰。
1959年,涡阳一中学生利用义务劳动,在花园西北角竹林中堆起一座7米高的假山,假山下修有南北贯通山洞,曲径相连,又为花园添置一景。
1965年,两展室因漏雨维修时拆除屋面挑角,换成大片平瓦。这年利辛建县,因孙路平烈士为利辛县人,有关内容从东展室撤出。
1976年,“涡阳花园”整体更名为“涡阳县革命烈士陵园”。
文化大革命结束,百废待兴,环境遭严重毁坏的烈士陵园建设也得到高度重视。1978年,涡阳县烈士陵园在两栋平房展室中间后侧兴建11间新馆,建筑面积394平方米,馆前铺设了能容纳2000余人的水泥广场,构筑了高大的门楼,上书“涡阳烈士陵园”六个大字,修建了宽阔的道路,使烈士纪念馆展览条件、纪念活动场所得到基本改善。同时,园内北面枸橘篱笆更换成砖混围墙;围绕花房建起栅栏花圃,花圃前后是花草繁育基地;更新、补栽了雪松、龙柏、银杏等长青树木,保留了竹林、花房、荷花池等原有设施。涡阳烈士陵园面貌焕然一新,处处充满生机。新的纪念馆1980年落成,烈士馆聘请张继轩和王野进行资料整理、撰写烈士简介,刘书民、牛春晓、郑化彬等摄像、绘画,重新进行了布展。展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时期19位革命烈士的图片、事迹和1600多位英雄名录。原纪念馆东馆改作涡阳革命史展室,西馆仍安放部分烈士骨灰。这几年陵园面貌没有大的变化。难得的是那里面的两棵仙人掌树历经数十载得以幸存,现在已有3米多高,胸径近20厘米,安徽日报曾作过专题报道,被称为“仙人掌王”,仙人掌能长这么大实属罕见。最为可惜的是许多历史档案资料在文化大革命中损毁、散失,需要补充、整理,不少烈士事迹还要进一步挖掘、研究、核实。如我县最早的革命烈士王崇典入党、被捕时间就不确切,还有待考证。此后的一段时间,不知是什么原因,花房的两棵“仙人掌王”相继死去,后来花房也被拆除。这不能不说是陵园景观的一重大损失。
1986年夏,为纪念在对越自卫反击战中壮烈牺牲的“战斗英雄”梁岭,在烈士纪念馆前西面树立了“梁岭烈士永垂不朽” 纪念碑。同时,整修了陵园内道路、花坛,陵园更加庄严肃穆。此间,纪念馆展室又增添了焦正旺烈士、高飞烈士、梁岭烈士的遗像和事迹。在荷花池上新建了曲桥回廊、六角彩亭。
1989年,涡阳烈士陵园因纪念设施较为完善,馆藏资料较为完备,被安徽省人民政府评定为“重点烈士纪念建筑物保护单位”。
2007年初,涡河疏浚,涡河闸扩建,靠近涡河的涡阳烈士陵园北部围墙南移重修。
2008年春,原安葬在城西王氏祖茔中、1928年9月牺牲在南京雨花台的革命烈士王崇典墓碑,因城市建设迁移至烈士纪念馆前东面,并重新刻立了“王崇典烈士纪念碑”。
2013年,为响应国家慰烈工程,烈士陵园把西部改建为烈士墓区。现共建立烈士墓碑78座,迁入有名烈士77名,无名烈士827名。原烈士馆西馆腾出后改作“抗日纪念馆展室”。
2018年初,涡阳烈士陵园进行全面整修,烈士纪念馆重新陈列、布展。馆内分革命星火、涡北抗日、迎接解放、走向复兴四个时期,陈列着王崇典、彭雪枫、刘因、梁岭等22位革命烈士的图片、事迹和文物,增添了浮雕、圆雕和壁画,以较为现代化的方式展示了烈士们的英雄事迹和高尚情怀。
涡阳烈士陵园1995年被安徽省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首批命名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4年被亳州市双拥工作领导小组命名为“亳州市国防教育基地”。每逢节假日和重大节日,涡阳党政机关、事业单位和各中小学、各界人士相继前来凭吊革命烈士,举办各种纪念活动。涡阳烈士陵园每年约接待200000人次,已成为在皖北较有影响的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基地。
如今, 涡阳烈士陵园青松翠竹傲然挺立,鲜花碧草枝繁叶茂,犹如烈士们英勇不屈的革命精神和无私奉献的高尚情怀,激励着人们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涡阳县烈士陵园供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