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孟龙
亳州好人多 “中国好人”全省第一
2016年,我省共有92人入选“中国好人”,其中亳州市13人入选,位居全省第一。
全国道德模范、省级道德模范、中国好人、安徽好人、亳州好人……2016年,在药都大地,道德楷模层出不穷。他们身体力行,用一言一行证明了“亳州人不薄”,铸就了“亳”爱无疆。
正是这些好人,让亳州奋力走在皖北振兴前列的路上更加气势磅礴,使亳州社会发展更显人性赤诚。
一群好人,满城感动。
据省文明办统计,2016年度全省各市中国好人入选人数名次揭晓,我省共有92人入选“中国好人”,其中亳州市13人入选,位居全省第一,树起了“厚德亳州”的良好形象。
这13位入选2016年度“中国好人”的市民分别是:用爱为留守儿童筑温暖港湾的谯城区退休教师翟颖;冒死勇斗歹徒拯救遭挟持女子的利辛县群众程诚、郁凯;捐肾救儿失败坚持还清三十万巨债的蒙城县“最美母亲”杨爱萍;坚守三尺讲台的“弯腰老师”朱景科;30年悉心照料瘫痪儿子和患病小叔子的谯城区84岁老人王淑兰;捐肾移植救夫的徐红;付出毕生心血带民致富、扶贫帮困的乡镇“父母官”刘亚;面对巨额现金不动心的保安程飞;精心照顾卧病在床的公公11年的刘玉侠;妙手仁心的基层医生林紫薇;勇救三名落水者的何守民、刘素平夫妇。
自2008年中央文明办开展月评“中国好人”以来,“好人榜”上频现亳州面孔,目前我市已有116人入选“中国好人榜”。
这116位“中国好人”虽然名称不同,个人情况也不同,但是有一点是相同的,那就是他们的先进事迹的精神核心是一致的,他们或孝老爱亲,或敬业奉献,或诚实守信,或助人为乐。他们用自己的执着与付出,为这些美好的词汇做出了最为动人的注解。
亳州好人多 其实有根可寻
一个地方,好人频出,蔚然成风,必然有其成长的土壤,历史文化底蕴是这种土壤的重要部分。
“尊崇德行,崇尚德育”,这是亳州人推崇的品行,这种品行,源于亳州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文化积淀。从道家鼻祖老子,到频频出现在“中国好人榜”上的亳州面孔,亳州人都在用自身的实际行动诠释着厚德的意义和内涵。
而翻开亳州古志,关于亳州人崇善尚德等优秀品质的文字随处可见。
商汤王“桑林祈雨”“网开三面”和三国时期华佗“悬壶济世”的故事,就是仁慈厚德的最好注脚;柳下惠坐怀不乱,堪称道德典范,至今让亳州人引以为豪。
古亳州多壮士,如今处处见好人。这些,就是亳州厚德底蕴的最好注脚。
亳州好人多 关键在政府推动
亳州好人层出不穷,与政府的大力推动有着极大关系。近些年来,我市各级政府在不遗余力地进行城市精神的建设,并让其体现在一个个典型人物、中国好人身上。
“‘让有德者有得、好人有好报’,对于‘好人’的奖励,绝不仅仅是一纸荣誉证书,也应该包括物质上的保障。”市文明办主任戴飚表示。
2015年,我市印发了《亳州市礼遇、帮扶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实施意见》,对历届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进行重奖(全国道德模范、提名奖分别奖励10万元、8万元,全省道德模范、提名奖分别奖励5万元、3万元,全市道德模范、提名奖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中国好人奖励3万元,安徽好人、提名奖分别奖励2万元、1万元,亳州好人奖励5000元)的要求,坚持为上榜身边好人送喜报和奖励金活动,截至目前,累计发放奖励金达600余万元。
结合实际情况,我市还给予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一定的社会礼遇,并形成长效机制。各地在重要节庆日对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开展走访慰问活动,采取奖励、赠送、捐助等方式提高资助水平。
在重要节庆日活动、文艺演出及重要社会活动中,我市邀请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出席,扩大道德示范影响力。目前,我市已经有多名中国好人和道德模范当选各级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
此外,我市还将通过走访、座谈、慰问等形式,主动联系道德模范和身边好人,了解他们近况,倾听他们意见。市文明办主任戴飚说,各级文明办就是道德模范、身边好人的家,大家遇到困难和问题,可以及时向属地文明办反映,争取组织支持。
2015年秋季,谯城区“中国好人”程英的儿子孙兴宇考上了大学,每年一万多元的学费让一家人愁得睡不着觉。后来,程英想到了文明办,抱着试试的心理给文明办打了一个电话。
“她是见义勇为而残疾的,我们不能让好人流血又流泪,而要让好人有好报。”当天,市文明办和谯城区文明办分别送去了一万元和五千元现金,“中国好人”闫龙泉、市道德模范王启发也合计送去了五千元现金。
亳州好人多 源于良好氛围
“好人”数量,标志着一个城市的文明海拔高度。近年来,我市广泛开展道德模范与身边好人现场交流活动、道德模范颁奖典礼等活动,扩大道德楷模的影响力。在市区主要路段,设置展板、专栏,我市集中打造了好人长廊、好人大道、好人广场,宣传展示“身边好人”先进事迹。以先进的道德典型人物为题材,我市编印了《中国好人 爱涌亳州》画册,不断扩大“好人”的社会效应。
“你好,过年了,我们来看望你,给你送来红红火火的大红灯笼……”春节前夕,市文明办负责人积极走访慰问这些中国好人,除了为他们送去春节慰问品,并为他们送去市文明办定制的春联和灯笼。
2017年春节前夕的一天,涡阳县涡南镇的礼堂里座无虚席,这里正在开展道德模范和好人事迹巡讲,讲述者用发生在身边的感人故事,为这里的父老乡亲带来一场感人至深的“宣讲盛宴”。
台上,宣讲员声情并茂地讲述着好人事迹,台下,一次次雷鸣般的掌声,一张张被泪水湿透的纸巾,证明了身边榜样的力量。
而像这样的道德宣讲,市文明办每月至少举办两次。企业、机关、学校、田间村头,每一次道德宣讲都是一次道德魅力的展示,每一次道德宣讲都是一次心灵世界的洗礼。
温情、动人的事迹让在场的所有人心灵得到了一次震撼,从中感受着道德的力量、文明的力量。
“人间有真情,人间有真爱。”一位蒙城县女士在宣讲现场一边抹着眼泪一边说,“他们的事迹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
“聆听了报告后,他们触发了我们对道德模范的仰慕之情。”一次宣讲结束后,一名眼眶有些泛红的涡阳县市民这样讲述了他的感受。
每位“好人”,都有一段感人至深的故事;每位“好人”,都有一种道德的光芒在闪耀。从2014年3月起,《亳州晚报》推出了“厚德亳州 好人好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身边”专栏,在对每月评选出来的亳州好人事迹整版刊发的同时,还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对好人事迹进行点评,将最美的词,献给最美的人,让“好人故事”越说越多,让“好人好报”成为风尚。
“当好人,有好报”。每年岁末年首,市文明办为每位中国好人免费赠阅全年《亳州晚报》, 就是要在人民群众中弘扬“好人有好报”的价值取向,鼓励积极投身公民道德实践,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做起,汇涓流成江海,积小善成大德,形成“亳州人不薄,亳州好人多”的氛围,共同将“中国好人”打造成亳州一张靓丽的名片。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