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把生态农业装进“菜篮子”

2020年12月22日 10阅读 来源:亳州晚报 2015年8月5日

种菜也能进“国家队”

8月3日上午11时许,火辣辣的阳光直射在农田里,涡阳县城西孙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内,叶林正奔走在阳光棚下,查看高温下蔬菜病虫害情况,指导农民有效杀虫。

菜篮子工程办公室的工作应该比较清闲,这是很多人对他工作的认识,其实不然。“一年到头,田间地头。”身为第六届亳州市青年科技奖获得者的叶林说,这才是自己工作的真实写照。只有这样,他才可以尽己所能,让菜篮子工程真正服务种植户,用新科技帮助他们提高蔬菜的产量与质量,帮助他们进行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打响涡阳生态农业中的这张“名牌”。

孙成洪是孙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负责人,掌管着一个占地近300亩的菜园。盛夏时节,菜园阳光棚内,黄瓜挂在藤间,辣椒缀在叶下,硕果累累。而在数年前,这位全国农村青年致富带头人,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蔬菜种植户。

2011年,在家务农的孙成洪看准蔬菜市场,在村里承包了30亩地种植蔬菜。当时受资金限制,他只建了两个阳光棚,其他全部都是露地蔬菜。虽然经营还不错,但靠天收总归要承担一定风险,他打算扩大规模却又担心种植技术不过关。

没过多久,通过乡镇农业综合服务站,涡阳县菜篮子工程办公室党支部书记叶林了解到孙成洪的想法后,实地到这位蔬菜种植户的田里查看蔬菜种植情况。一来二往之后,在叶林的帮助下,孙成洪的种植规模不断扩大,种植品种也在增加。

“在他的帮助下,我又建起了一些阳光棚和温室大棚,种植反季节蔬菜,与季节蔬菜打时间差,效果非常好。”孙成洪说。

“种植规模虽然扩大了,但要想将你的蔬菜端到更多市民的饭桌上,还得贴上绿色、无公害标签。因为随着生活水平提高,百姓对食品质量要求也就更高了。”叶林说,当时第一次向孙成洪提出绿色、无公害这些词时,他还显得有些不解,但渐渐就明白了其中的道理。

此后,在叶林的帮助和指导下,孙成洪开始按照绿色蔬菜的标准转变种植方式。如今,孙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的6种蔬菜都经过了绿色食品认证,也正是因为这个标签,孙成洪种植的蔬菜被更多人认可,被更多大型超市认可。

具有一定规模、采用蔬菜生产新技术、绿色生态无公害……去年,孙家蔬菜种植专业合作社被评为国家级蔬菜标准园,而这个标准园在涡阳县仅有两个。“想不到种菜也能种进‘国家队’”,孙成洪说,这不仅进一步提升了孙家蔬菜的品牌知名度,还为其带来一定的资金支持。

不断捧起“绿色奖杯”

51个绿色食品认证、17个无公害产品认证、1个30万亩绿色小麦原料标准化基地……近年来,叶林先后指导帮助了双轮酒业、正宇食品、禾景农业等二十多家企业、合作社的绿色、无公害食品认证工作,并不断捧起“绿色奖杯”。

2012年至2014年期间,叶林还通过自己的努力,参与蔬菜标准化创建,共为涡阳县争创了两个国家级蔬菜标准园、一个国家级苔干标准化示范区、两个省级蔬菜标准园、三个市级标准化示范区。贴上了生态环保的“绿色”标签,蔬菜价格便会得到提升,菜农的收入也大幅提高。

为帮助广大蔬菜企业、基地技术员和菜农正确理解和应用生态栽培技术,作为亳州市新型农民培训讲师团讲师的他不断开展新型蔬菜种植技术培训,近年来共计培训新型农民3000人,现场技术指导1500人,有力提高了我市农民的科学种菜水平。

“随着时代进步,科技不断创新,传统的种植模式已经被渐渐淘汰,在一些高科技产品的助力下,种植技术对产量、质量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比如以前蔬菜生虫了,农民都是用灭虫剂,这种方法既不环保,又会对人的身体产生不良影响,如今杀虫灯、粘虫色板、防虫网已经取代了原来的农药,确保做到无公害。此外,滴灌、高温闷棚等关键技术也都展现了生态农业的巨大魅力。”叶林介绍说。

工作中,除了向种植户传授新的生产技术,进行专业种植指导,他还在不断钻研,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一些品种选育技术方面获得嘉奖。

2012-2013年,叶林与安徽省农科院合作参与《番茄系列品种选育与产业化》项目,获农业部中华农业科技奖一等奖;2012年,他参与的《油桃新品种满园红选育及配套简化栽培技术集成与应用》项目,获安徽省科学技术奖三等奖。

为苔干贴上“国字标”

无论是参与绿色、无公害认证,还是参与蔬菜标准化创建或是参与一些品种选育技术创新,叶林说,这么多年,自己之所以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越走越坚定,正是因为自己对这份工作的热爱。

叶林介绍说,原本他是在农技部门工作,2001年,一次工作调动中,本来或许有机会调入一些较为光鲜的部门,但他却主动申请调到当时的涡阳县苔干生产办公室工作。在调离材料中,原因一栏他就写了六个字,“热爱苔干工作”。

从一名门外汉到一名专业人士,叶林做到了。2006年作为主要编写、执笔人,他编制了近五十万字的《涡阳苔干原产地申报书》,并全程参与了申报活动。2006年9月,经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涡阳苔干成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产品,成为亳州市首家获得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涡阳的苔干非常有名气,但刚开始对这项工作并不是太了解,因为农技与农业这两个工作有着很大差别。不懂就得学,一方面查阅资料,一方面跟着农民学习。”叶林说,那段时间,他每天几乎都泡在一切与苔干有关的事务中。

后来,涡阳县苔干生产办公室与菜篮子工程办公室合并,叶林成为菜篮子办党支部书记。

“涡阳作为一个农业大县,蔬菜种植面积大约45万亩,不仅有苔干还有其他丰富的农产品,但传统种植模式占一大部分,新品种新技术利用率比较低,这就意味着我们的工作任重而道远。”叶林说,他希望通过自己以及大家的共同努力,让生态农业造福更多菜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