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5月以来,我市围绕“凡土必绿、凡水必清、凡地必净、凡村必洁”的目标,把农村清洁工程作为美好乡村建设的基础工作来抓,在全市1.4万个村庄组织“向垃圾开战”,全面建立保洁体系,积极探索建立农村垃圾处理公共服务机制,农村环境面貌有了明显改观,为美好乡村建设奠定了坚实的环境基础。
截至目前,市、县区财政投入资金1.67亿元,全市集中清理垃圾10万吨,清理河道近2800公里,拆除违章搭建物2.1万处,规范、取缔占道经营1.9万户,美化绿化217万平方米,农村面貌整体改观,人居环境明显改善。
村民爱护环境习惯渐养成
整齐划一的小洋楼、统一规划的红色屋顶,在阳光和蓝天的映照下显得格外耀眼,悠闲的村民在文化广场里拉着家常,处处显现出美好和谐的乡村景象,这里便是利辛县永兴镇解集新村。
解集新村规划占地790亩、1180户,目前已建设720户,入住380户。中心村建设有小学、幼儿园、商贸中心、金融服务网点、“六位一体”村室和农民文化健身广场等。
“以前说起农村,大家心里想的都是脏乱差,你看看俺这村,自打清洁工程实施以来,村容村貌大变样,和城里的小区没啥两样。”解集新村村民宫怀玉说,现在村里有了专门的保洁人员,每天按时收垃圾,村民们也逐渐养成了垃圾袋装、定点投放的生活习惯。
和宫怀玉一起搬进新村的宫良杰,对当下干净、整洁的乡村风貌也深有感触。他说,现在的农村,不仅卫生环境好、基础设施全,老百姓的觉悟也随着清洁工程的实施提高了,大家不会再像以前那样,垃圾随手丢、脏水到处泼了,每个村民都很爱护村里的好环境。
紧挨着宫良杰家门口,有一口塘,村里人都叫它氧化塘,它承担着整个村子污水处理的任务。
据了解,这个氧化塘里面种植了水生植物,可以对水质进行净化,净化后的水质可以进行水产养殖,水排到其他河流中也不会造成污染。
像解集新村一样,自农村清洁工程实施以来,我市很多村子都对垃圾进行了集中处理,建立了“户集中、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的农村垃圾处理模式。全市共配备垃圾桶8.3万个,保洁员1.67万人,建立了 2.5万个垃圾收集点,配备垃圾收集车1.3万辆,建设垃圾中转站121个,大型垃圾填埋场4个、垃圾焚烧炉8座,农村生活垃圾得到了妥善处理。
村镇面貌集中整治大提升
“美丽中国”、“美好安徽”、“活力亳州、美丽亳州、幸福亳州”,从中央到地方,均提出把农村环境卫生整治作为环保工作的重点。因此,近年来我市始终把抓好农村公共环境卫生服务,作为各级党委、政府的重要工作之一。
“实施农村清洁工程是群众生活的现实需求,是政府自身职责所在,因此,市委、市政府把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作为一项民生工程、民心工程来抓。”市美好乡村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副主任张秀忠说,根据我市实际,提出了“凡土必绿、凡水必清、凡地必净、凡村必洁”农村环境整治目标,围绕这一目标,面向全市所有村庄,深入推进农村清洁工程。
另外,我市还针对农村环境治理,确定了“五无”标准,即无暴露性垃圾、无水面垃圾漂浮物、无乱贴乱画、无乱堆乱放、无污水横流。根据这“五无”标准,集中力量重点整治沟河、省县道沿线、集镇等重点区域和农村生产生活积存垃圾等难点问题,全面整治死角死面。
说起向垃圾开战、创清洁乡村,利辛县永兴镇诸王新村的村民李绍发深有感触。
“我记得俺村召开了村民代表大会,还发放了‘致村民一封信’、制定了村规民约、签订门前卫生承诺书等,号召大家积极参与到清洁工程中来,让各家各户都关心环境卫生、人人参与环境整治。”李绍发说,通过一段时间的整治,村里的面貌得到了大改观,老百姓对此都非常满意。
像诸王新村一样,我市还涌现出了利辛县马店孜镇集美水寨、谯城区十河镇大周村、涡阳县曹市镇高长营村等一大批村容整洁、设施齐全的新村。
张秀忠介绍说,从5月份起,全市91个乡镇、1.4万个村庄全面行动,集中开展为期半个月的专项整治活动,集中力量整治沟河道路、街道集镇等重点区域和农村生产生活积存垃圾等难点问题。
截至目前,全市已清除垃圾10万吨,清理河道近2800公里,规范、取缔占道经营1.9万户,拆除私搭乱建2.1万处,美化绿化217万平方米,村镇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严格奖惩确保持续清洁
在实施农村清洁工程中,我市坚持政府为主、多渠道筹集的投入方式,加大资金投入。
“我们设立了专项资金,市和县区财政每年列支农村清洁工程专项资金,其中市本级财政安排4000万元,各县区财政投入均不少于4000万元,用于全市1.4万个村庄的垃圾治理工作。”张秀忠介绍说,我市还通过积极整合涉农资金、利用“一事一议”奖补资金等,为清洁工程的顺利实施提供保障,截至目前,全市农村清洁工程已投入1.67亿元。
为确保取得实效,我市采取日常明查、抽样暗访和第三方考核相结合的办法,建立了评价考核体系。
日常明查由市美好办会同有关单位,每月一次对乡镇、街道、村庄垃圾整治工作情况进行督促检查,督查结果通报全市,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抽样暗访由市美好办会同市委督查室、市政府督查室等有关部门,依据考核标准,采取定期或不定期抽查的方式进行督查考核,督查结果通报全市,并下发限期整改通知书。
“我们还实行了第三方考核,委托市外相关专门机构进行测评考核,每月测评考核一次。同时还开展奖优罚劣,每季度考核,最后一名县区拿出10万元,奖励给第一名县区;连续两次季度考核最后一名的县区,进行诫勉谈话;连续三次季度考核最后一名的县区,党委或政府主要负责人在市级媒体上表态。”张秀忠介绍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