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千古树掩映古都

2020年12月21日 10阅读 来源:亳州晚报 2012年3月9日

植树节临近,社会各界正积极种植新树幼苗,并呵护它们茁壮成长。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的亳州,是一座拥有3000多年历史的三朝古都,有着丰富的文物古迹。其中,还有很多“活的文物”,那就是众多的古树名木,它们是我市悠久历史的见证,也是这座古城灿烂文化的一部分。

古树名木是自然界和前人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是悠久历史与文化的象征,是大地生命力强盛的自然体现。

根据现行的规定,树龄在100年以上的树木即为古树;而所谓的名木,是指国内外稀有的以及具有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及重要科研价值的树木。

2010年上半年,市林业局组织县区林业技术人员,对全市古树名木资源及生长现状进行了普查。经普查,我市境内古树名木数量众多,树龄较长,品种丰富多样,树种结构合理,银杏、柿树、柏树、槐树、皂荚树、枣树、黄连木等乡土树种较多。

全市百年以上的古树有134棵,名木2棵。其中:500年以上的一级古树24棵,300年以上的二级古树25棵,100年以上的三级古树85棵,其中涡阳县7棵,蒙城县34棵,利辛县14棵,谯城区79棵;这些古树大部分分布在农村地区,达到122棵。

另外,我市还有3处古树群,分别在蒙城县立仓镇陆瓦房村、小涧镇狼山脚下、板桥集镇柿园村。其中,仅陆瓦房村古柏树群的数量就多达1100余棵。

银杏树是一种孑遗植物,和它同门的所有其他植物都已灭绝。银杏是现存种子植物中最古老的孑遗植物,生长较慢,寿命极长,可达千余岁,是树中的“活化石”。银杏树从栽种到结果要二十多年,四十年后才能大量结果,因此又名“公孙树”,有“公种而孙得食”的含义。

在我市的24棵一级古树中,银杏树就占了6棵之多。

其中,最著名的当数蒙城县的两棵树龄在1000年以上的银杏树,其中一棵古老的银杏树在王集乡移村境内,树龄约1400年,另一棵在岳坊镇刘桥村许瓦房村民组,树龄约1500年,被当地人称为“神树”;市区薛阁街道办事处后贾店的一棵树龄约600年的银杏树,是亳州古城的一个重要标志;谯城区城父镇高卜村的一棵银杏树,传说树龄达到1500年,曾多次死而复生;另外,在利辛县马店孜镇和谯城区大杨镇,分别有一棵树龄在500多年的银杏树,依然正在茂盛生长。

银杏:树木中的“活化石”

古柏:坚韧挺拔千百年

柏树斗寒傲雪、坚毅挺拔,乃百木之长,素为正气、高尚、长寿、不朽的象征。我市目前普查所知的古柏树有4棵,其中,一级古树为3棵。另外,在蒙城县立仓镇陆瓦房村还有一个数量达1100余棵的古柏树群。

在蒙城县立仓镇邹圩村中楼村民组,有一棵树龄约1200年的古柏树,该树高6米,胸围330厘米,冠幅6.5米。据当地村民介绍,该古柏为邹氏祖先坟墓上一棵柏树,为邹氏第三代祖先为纪念先人所栽。因在柏树西北、东南方向两主枝上有三个瘤状突出,似猴子状,故当地人称该树为“猴子松”(当地人把松科、柏科树木均称为松树)。

谯城区沙土镇张竹园村的一棵古柏传说植于明朝,已有约600年树龄,在该镇的田沟村,还有一棵树龄约500年的古柏树,由于得到了当地村民的良好保护,两棵古柏均长势不错。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蒙城县立仓镇陆瓦房村110年树龄的古柏树群,数量达到1100多棵。据说这个树林大约栽植于清末民初,是清末蒙城籍“将军”陆建章的墓地,整个墓地为松林覆盖,林木有刺松和侧柏,郁郁葱葱,荫翳蔽日,当地村民称之为“黑松林”。

古柘:灌木当中有“巨人”

柘树是在我国有着“南檀北柘”之称的名贵树种,是由灌木经过长期生长而形成乔木,生长极为缓慢的树种之一,木材十分贵重;树皮纤维可供造纸和制绳;叶可饲蚕;果可食、酿酒;根入药,有止咳化痰、祛风利湿及散瘀止痛等功效。古之“桑柘”并称,是重要的经济树种之一。

虽然柘树在我国分布很广,但古树难觅。然而,在地处黄淮平原的亳州,目前已经发现了6棵300年以上的古柘树,其中4棵的树龄超过500年,这不能不令亳人为之感到骄傲。

柘树为灌木,通常树体较为矮小,但在涡阳县公吉寺镇却生长着一棵高近10米的巨大柘树,树龄已逾800年,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当地村民传说此树为“鸡公大仙”下凡所化,以赈灾荒,这棵古树依然长势良好,每到秋季红果累累。在利辛县的巩店镇、汝集镇、孙庙乡,各生长着一棵500年以上的古柘树,树高均达到或超过了10米,村民们都以树为荣,爱护备至,并演绎出“能治百病”、“神灵护佑”等一个个神奇的传说故事。

普通树种也有“老寿星”

枣树、柿树、桑树、皂荚树等人们常见的树种,也能生长几百甚至上千年,成为树中“老寿星”。这成为我市古树名木中的一大特色。

据普查,目前,全市共有300年以上柿树10棵、皂荚树7棵、枣树2棵、桑树1棵,另外,还有朴树、槐树、黄连木等其他树种10多棵。

虽然历经数百年的风雨,但这些古树依然坚守着自己的本能,结出累累硕果。在利辛县马店孜镇四李村刘桥庄一户村民家的宅基地上,生长着一棵500多年树龄的枣树,尽管树干已经半朽,但每年仍然结出甜甜的果实;谯城区大杨镇胡桥村,有一棵高达19米、树龄900多年的古桑树,依然发出繁茂的新枝,硕果累累;谯城区城父镇有个“柿王庄”,正是得名于一棵树龄500多年的古柿树,柿树比这个村庄的“年龄”还要大,如今长势依然旺盛,年年结果;涡阳县义门镇清真古寺院内,生长着一棵800多年的皂荚树,数百年来,人们都在使用这棵树上结的皂荚,成为当地清真寺古老历史的象征。

近些年,我市各级政府和林业部门,对古树名木进行了多次的普查、登记、造册、存档,并不断加强科学管理和养护,为保护古树做了大量的工作。愿这些珍贵的瑰宝——古树名木,在全市人民的爱护下,更加生机盎然,长青不衰。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