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清朝诗人刘开描写亳州芍花的诗句让很多人无限憧憬。又到一年芍花盛开的季节,芍花在吸引众多游人的同时,其观赏价值如何能转化为经济价值,也成了大家思考的问题。
本地人家门口赏美景
古人评花,谓牡丹为花王,芍药为花相。五月正是芍花盛开的季节,小到路边田埂,大到专业种植园,亳州市25万亩芍药开成了“花海”。在“五一”小长假期间,除了本地居民的家庭游,被誉为“花相”的芍花还吸引了众多的外地游客。
5月1日下午,在位于十八里镇的现代农业示范园中,成片成片的芍花开得正艳,成群的蜜蜂嗡嗡地飞着,在花蕊间盘旋、留恋。微风过处,花朵在阳光的照射下摇曳,形成一阵阵的“花浪”,淡淡的幽香沁人心脾。
“我数一二三!茄子!”在芍花丛中,市民牛锋抱着孩子,指挥着妻子拍照。随着“咔嚓”一声,他和孩子的笑脸定格在了手机中。
由于经营农资生意,这个时节是牛锋比较忙的时候,他也没时间带着家人到外地去旅游。“这个时候各景点肯定人多,去了也是看人头,根本看不到什么景色。”牛锋说,旅游的目的就是愉悦身心,他带着家人到芍花园里转了一圈,眼前的美景也让他们感到陶醉,旅游的目的也就达到了。
“我也不知道怎么形容了,确实很美。”市民孙玉海给家人拍了照以后,又用相机给花儿来了几张特写。和牛锋一样,他也是带着家人一起来赏景的。“人家说旅游就是从你玩腻了的地方到其他人玩腻了的地方去,芍花园这个地方你没来过的话一定得来,你来过了,明年你还想来”。
伴着家人,行走在乡间小路,嬉耍在芍花丛中,呼吸着夹杂泥土味道的花香,成了众多市民度假的选择。“看景色也不一定非要到外地去,咱们家门口就有好景色。”市民邵洪海介绍,加上家人的陪伴,那种幸福是无以言表的。
外地客千里探“花相”
除了络绎不绝的本地居民,娇艳的芍花还吸引了众多的外地游客。
上海游客苏孝忠是应亳州朋友的邀请过来的。虽然他知道芍花是亳州的“市花”,但来到这里看了以后,他还是被眼前绚烂的“花海”震撼了。“感觉就像是走在一幅巨大的画卷里,还有阵阵的幽香,太享受了。”苏孝忠说,他回去以后,也会向他上海的朋友推介,“待到劳动日,还来就芍花”。
“距离这么近,我竟然不知道亳州还有这么好的景色。”来自郑州的游客王高峰庆幸地表示。他开车经过农业示范园的时候,就好奇地过来看了一下,“真的没想到芍花竟然有这么漂亮,差点就错过了。”
“从一大早,就有一车一车的人过来了,对着芍花是这样拍、那样拍。”正在给芍花锄草的工人王淑琴介绍,在田里劳动了一早上的时间,她就被好几个举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师拉去当了几回“模特”。
“白芍从种到收需要五年的时间,从第三年开始才开花,年数越长,花儿开得越好。”十八里镇蒋礼村村民王凤于介绍,芍花的花期通常在二十天左右。而“五一”期间正是芍花绽放的时候,所以,这几天来观赏的游客会比较集中。
当天下午6点钟,夕阳西下,依然有一辆江苏牌照的小轿车匆匆驶进示范园,赶赴与芍花的“约会”。
全国十余家旅行社将力推芍花
作为亳州的“市花”,芍花分布很广。据市农委统计,亳州市共种有25万亩白芍,大部分分布在谯城区十八里镇和十九里镇,五马、赵桥、谯东等乡镇也有种植。
“小黄城外芍药花,十里五里生朝霞。花前花后皆人家,家家种花如桑麻。”清朝诗人刘开描写芍花的诗句很多亳州人已烂熟于心。在亳州这块大地上,老百姓对芍花有着很深的感情。白芍根是妇孺皆知的中药材,而花则为生活增添了鲜艳的色彩。
《本草纲目》记载:“芍药犹绰约也,美好貌,此草花容绰约,故以为名”,对芍花之美形容得淋漓尽致。而古人关于芍药花的诗词歌赋,可谓数不胜数。“多谢化工怜寂寞,尚留芍药殿春风”,对于“花相”,大文豪苏轼不吝赞美之词;“浩态狂香昔未逢,红灯烁烁绿盘龙。觉来独对情惊恐,身在仙宫第九重。”唐代文学家韩愈也曾陶醉在那一片花海当中。此外,芍花在红楼梦中是一种重要的花,“史湘云醉眠芍药茵”是红楼梦中最美丽的情景之一。
“在芍花盛开之际,我们也准备举办一些活动来推介芍花。”市文化旅游局副局长薛冰介绍,5月9日前后,我市将召开关于芍花的主题推介宣传会,邀请全国十余家旅行社参加,让更多的外地人了解我市的“市花”。 记者 李锦文 蒋加磊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