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气、人气、名气……乡村旅游,拿什么吸引游客?
11月15日,亳州市乡村旅游培训会开班,来自县区文旅局、重点旅游乡镇、旅游企业等相关负责人参加培训,接受了一堂乡村旅游发展知识启蒙教育课。
亳州作为农业资源大市,乡村旅游发展有机遇也有挑战。在全省掀起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背景下,我市也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并提出了5年发展目标。这样一堂培训课无疑是场及时雨,为发展乡村旅游、推进美好乡村建设指明了方向。
“当家人”齐聚,听旅游专家来把脉
今年9月,市政府办公室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快乡村旅游发展的实施意见,提出了乡村旅游发展的总目标:突出生态、休闲特色,建设融现代农业、科普教育、生态景观、休闲度假、民风民俗、农事体验于一体的乡村旅游示范区,争取用5年时间,打造10个旅游精品村、20个旅游特色乡镇、50个三星级以上农家乐,初步形成特色旅游小镇、乡村旅游度假区,专业旅游特色村互动协调的乡村旅游发展格局,乡村旅游成为全市旅游经济的新亮点。
有了明确的目标,具体怎么落实、怎么一步步开发和建设乡村旅游,成了摆在众多乡镇面前的问题。11月15日,市文化旅游局专门举办了一堂乡村旅游发展培训会,邀请到长期从事乡村旅游创建工作的省旅游局调研员、高级工程师于天厚为大家解疑释惑。
于天厚全面分析了安徽省乡村旅游的基本情况,结合亳州地方实际把脉乡村旅游面临的发展机遇,强调乡村旅游要注重主题化、特色化、产业化发展,要不断深化内涵,提升服务、增强吸引力。
参加此次培训会的人员有各县区文化体育旅游局主要负责人和分管负责人、重点旅游乡镇相关负责人、重点旅游企业负责人、市直重点旅行社和重点旅游景区负责人等。他们边听边记,从中汲取营养,领悟发展乡村旅游对美好乡村建设的带动作用。
“量”多“质”穷,乡村旅游急需突破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和首批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众多的文物遗存,独特的文化构成,为亳州发展旅游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亳州是人口大市,也是农业资源大市,乡村旅游发展的空间和前景很广阔。截至目前,我市共有优秀旅游乡镇22家,休闲农家25家,涡阳、利辛分获全国和全省的休闲农业示范县。我市今年又完成了一批示范点申报。可以说,我市乡村旅游产业的发展已上规模、成型。
“虽然势头良好,但整体水平不高,面临‘量’多‘质’穷的尴尬,这也是我市乡村旅游目前存在的,亟待解决的问题。”市文化旅游局局长怀颖说,我市乡村旅游景点还存在比较分散,部分旅游产品层次分化严重,设施条件不健全,卫生条件差等问题。同时,乡村旅游在开发建设过程中还缺乏具有广阔视野、创新思维的专业人才,大大限制了乡村旅游的发展。
针对这个现状,省旅游局调研员、高级工程师于天厚认为,这是由于发展过程中缺乏规划、缺少引导、缺位所致,这也是全省乡村旅游发展需要解决的通病。
“要改变乡村旅游存在的不足,首先规划目标一定要明确,然后要选择重点区域和优势地段,依靠当地力量,培育特色品质,还要特别加强对旅游专业人才的培养。尤其是对亳州这样的文化旅游城市来说,乡村旅游最重要的是接地气、聚人气、有名气。”于天厚说,涡阳县的颐生园生态旅游度假村、利辛县的印象江南生态园,就是两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黄金期到来,乡村旅游发展将掀热潮
“发展乡村旅游是规律所定、形势所迫、人心所向,是加快亳州建设,实行三化同步进程的需要,是推动美好乡村建设、繁荣乡村文化、提高乡村生活水平的需要。”谈及发展乡村旅游业的重要意义,市文化旅游局局长怀颖表示。
随着现在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工作压力加大,生活节奏加快,更多的人需要解压,需要亲近自然,乡村旅游正好融入了休闲旅游的新业态,适应了人们心理需求。怀颖介绍,乡村旅游消费低,更适合像亳州这样的皖北地区。加之亳州本就旅游资源丰富,周边地区游客诉求高涨、收入增加、私家车普及、交通设施完善,乡村旅游发展的黄金期已经成熟。从现在开始,到总目标的实现,全市将会掀起一股乡村旅游发展的热潮,
据悉,这是我市首次举办这样的培训会,对于在场的“当家人”来说,是一次启蒙,更是一种启发,在增强其乡村旅游发展意识的同时,也在杜绝盲目、无序发展方面,为他们上了一堂警示课。
“我们作为地方‘当家人’,深感责任重大,任务艰巨,这堂课犹如一场及时雨,对于我们开拓思路、创新思维,拓宽视野,起到了积极作用。”利辛县优秀旅游乡镇一位负责人说,这堂课也为他们如何从改变‘量’多‘质’穷促进乡村旅游走入市场化,如何更好地发展乡村旅游指明了方向。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