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深入挖掘亳州人文资源 大力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020年12月22日 10阅读 来源:亳州晚报 2013年5月2日

党的十八大在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奋斗目标的基础上,对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作出全面部署。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推动社会主义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兴起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新高潮,提高国家软实力,发挥文化引领风尚、教育人民、服务社会、推动发展的作用。”亳州历史悠久,文化底蕴丰厚,历史名人辈出,形成独具地域特色、影响中外的老庄文化、曹魏文化、中医药文化、白酒文化等。特别是到了近现代,在各个革命历史时期,亳州不仅是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革命斗争的前沿阵地,同时也是革命斗争的战略后方。因此,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是全市史志工作者的职责所在,使命所在。

一是深入进行党史研究。我市是党史资源大市。早在1926年就成立了自己的党组织——中共涡阳支部,这是皖北地区较早成立党组织的地区之一;大革命时期,党组织领导人民开展轰轰烈烈的扒粮拾麦和抗捐抗税斗争;抗日战争时期,新四军游击支队进驻亳州地区,开辟了豫皖苏边抗日根据地;解放战争时期,亳州地区既是淮海战役的前沿阵地,又是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的战略后方。仅在淮海战役中,亳州出动担架近两万个,民工十万余人,运送粮面两千多万斤。刘少奇、陈毅、邓小平、彭雪枫、张爱萍、张震等老一辈革命家都曾在亳州大地留下深深的革命足迹。我们要在编写出版《中共亳州历史》第一卷的基础上,继续深化民主革命时期的党史研究,开展重要党史人物事迹的资料征集整理活动。特别是经过我们努力,在前几年整理资料基础上,即将印刷出版《安徽抗战时期人口伤亡和财产损失·亳州卷》和《安徽革命遗址概览·亳州卷》两本书;组织力量编辑《亳州大事记》,全面记述了从1919年-2012年中国共产党在亳州的主要活动、重要会议、重大事件,是一本关于亳州党史的资料性工具书,即将付印。在深化民主革命时期党史研究的同时,对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和改革开放新时期的党史资料进行征集整理,对重要党史专题进行集中研究,为着手编写《中共亳州历史》二卷、三卷做准备。

二是扎实推进志书编修工作。志书是地域文化的基础和源头,是传承历史和弘扬文化的重要载体。目前,全国二轮志书编修工作正在进行中,我市市级志书已于2010年出版,县区志书正在修纂之中,我们计划今年督导县区全面完成。年鉴是一地域的年度资料文献。我市《亳州年鉴》每年一卷,已连续出版11卷;县区除利辛外,其他县区都没有编纂年鉴,今年计划督促县区全面创编年鉴。抓好古代志书的点校出版工作,是挖掘、传承、弘扬优秀历史文化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市自明代至民国的旧志书共有19部,除有三部佚失外,其余16部尚能查找到。我们计划十二五期间努力完成现有旧志的点校出版工作。进一步挖掘亳州地情,我们今年计划出版《亳州古代诗词》、《亳州城镇历史变迁研究》和《亳州民俗》三本书。

三是全面加强党史和方志的宣传教育。党史研究和地情研究的目的是资政育人。为此,我们要进行广泛的党史和地方志宣传教育活动。每年七一前后,我们都会主动联系和接受市直等有关单位邀请,派出市委宣传部宣讲团成员、我室副主任张峡同志及其他同志到有关单位讲解亳州地方党组织的光辉历史。我们还主动与市电视台、亳州晚报社等市内主要媒体合作,开辟红色文化专栏。2012年我们与报社合作,做了《为了永难忘却的纪念》系列专题采访报道;与电视台合作,制作了《记录红色历史  弘扬亳州精神》专题新闻报道等。另为了更好地宣扬革命传统,我们还主动把《中共亳州党史》一卷、《亳州党史人物》、《亳州年鉴》、《亳州市志》等书籍赠送给机关、学校、基层干部,进一步扩大宣传范围,加强宣传力度。

四是着力打造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基地。革命遗址遗迹是党的血脉,历史的坐标。我市是革命老区,遗址遗迹众多,其中重要的革命遗址遗迹有53处,包括重要历史事件旧址、重要机构旧址、烈士墓群、纪念设施和重要历史事件纪念等。目前,我市保护、管理和利用较好的纪念场馆有县区民政局管理的烈士陵园、新四军四师纪念馆、辉山烈士陵园、板桥战斗纪念馆等,其余大部分革命遗址遗迹存在不同程度的保护、管理和利用不到位的问题。我们要继续加强对红色纪念场馆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以革命烈士集中掩埋为契机,与市民政局、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等单位联合,深入乡镇实际调研,督促县区政府及有关部门高度重视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进一步落实维修资金和督护人员,充实有关内容,实施综合开发利用,建立健全革命遗址遗迹的保护、管理和利用长效机制。今明两年,我们还要重点做好亳州党史馆、亳州方志馆的资料征集和实物布展工作,通过各方努力,把这些场馆打造成为我市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为进一步弘扬优秀传统文化,大力宣传革命传统精神作出应有的贡献。

作者单位:市委党史研究室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