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亳州,他是亳州历史文化的传扬者,他也是亳州民生变化的记录者……
他就是林琳,现为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亳州市美术家协会常务副主席。
历史遗存的呈现者
“这里所描绘的就是白布大街、这是爬子巷、这里是里仁街……”指着徐徐展开的《亳州老街盛景图》,林琳一一向记者介绍。
随着时代的变迁,承载着亳州古文化和历史精神的物质、非物质遗存在城市建设和社会发展中逐渐被淹没。传承民族文化,拯救历史遗存,成为每一个亳州人迫在眉睫的历史责任。
2003年春,亳州市政协启动“抢救亳州历史文化遗产工程”。受市政协委托,林琳承担了“以绘画的形式,表现明清时期亳州古城老街辉煌时期的历史风貌”的任务。
“这是亳州历史的遗存啊!非同小可!当时我深感责任重大!”林琳说。承接“画说老亳州”重任,不仅是对林琳作品主题策划、艺术风格和绘画技能的检验,更是对林琳创作思想、历史底蕴、文化品位、艺术智能和素养的一次综合考量。
从此,林琳开始了长时间的艰辛创作。在紧张的案头工作之余,他深入民间寻访古稀老人,徒步跑遍了市内近百处国家级、省级、市级重点文物单位和老街古巷。
“那布满青苔的屋檐、厅前斑驳的石鼓、颜色脱落的红色门柱,仿佛都在宁静中追忆着过去的繁华……”林琳回忆说。
行商坐贾比肩而立,贩夫走卒联袂接踵……历时近两年,四易其稿,随着十五米长卷——《亳州老街盛景图》的展开,十九世纪末的亳州北关老街徐徐展现在人们的眼前,给亳州的历史留下了一个全景画面,也给后人了解亳州、研究亳州提供了一个艺术佐证。
“当作品面世,被大家誉为‘亳州的清明上河图’时,我才感到没有辜负党和政府的期望,没有辜负社会的厚爱,没有辜负那些拄着拐杖为我一一指点当年亭台楼阁之处的老人们……”采访中,林琳依然感慨不已。
民生变化的记录者
“看,这里就是我画的城父镇六楼新村!”在画室里,林琳手指他正在创作的5米草图对记者说。
去年9月,我省启动全省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涉及题材52个,着力表现1840年以来,安徽人民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建设及改革开放中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要人物,创作形式以国画、油画、版画和雕塑为主,最后确定民生工程的内容由林琳进行创作,其作品将送至安徽省美术馆永久收藏。
“起初省里要求要用民俗画的形式表现民生工程建设,但是非常难,抽象的东西多,并且故事性不强。”林琳说,“后来我就在想,能否用清明上河图的形式来表现呢?于是我就从5月初开始画,先后画了四个草图,历时一个月付之于故事性、连续性,同时还要有美感,能吸引人,让人一看就知道画的是啥。”
创作过程中,林琳和市民生办的同志先后多次到乡村去细细观察、认真品读,只要听说哪个乡镇逢集就去那里感受气氛,以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
“作品终于于7月25日在安徽省博物院推出,展览共展出52个创作题材82件作品,这幅作品是唯一一件没有异议的作品。”林琳说,明年将重点对这幅作品进行描绘,使之成为真正的现代版“清明上河图”。
几千年历史撷取一瞬,万千种人生浓缩尺素。
“作为一名亳州的画家,要有社会责任感,更要用手中的画笔来体现亳州本土的风土人情、历史现实, 多搞一些主题性的创作,来传承本土优秀文化,我是这样想的,也是一直这样追求的!”林琳说。
亳州文化的传扬者
“可以说,在我的绘画生涯中,亳州题材是我创作的主要内容。”林琳说。1998年,林琳以表现亳州名胜古迹为题材的中国画《淮上明珠图》入选“全国第八届群星奖画展”;1999年,以老子为题材的《孔子问礼图》入选中国美协主办的“纪念孔子诞辰2550年全国中国画展”,获优秀奖。
林琳精于人物画而顾慕汉风,以古求新,别具一格,作品多次入选文化部和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办的专业展览。他创作的人物画、山水画以及书法作品被各级展览馆、博物馆、美术专业机构以及国内外人士收藏。
2003年,受省美协委托,林琳参加了省美协组织的创作小组,为安徽省驻京办事处创作大型中国画《安徽历代文化名人图》。
“当时圈定的安徽历代文化名人图中有咱亳州的老子、庄子、曹操、华佗,所以我画起来特别带劲!”林琳说。这些作品后来分别入选“第十届全国美展”、“第十六届国际造型艺术美术展”并获奖,为安徽、亳州赢得了荣誉。
作为画家,林琳多次应邀参与策划亳州市委、市政府组织的各种大型社会活动,为社会公益事业以及中心工作设计绘制大幅宣传画 。
“咱是亳州人,为自己家乡做点事义不容辞!”他策划制作的《亳州名城名胜》、《花戏楼》、《花戏楼的砖雕艺术》、《亳州老城》、《亳州文物珍宝》、《古韵亳州》等书籍、画册,对于宣传亳州古文化,提高亳州的知名度,起到了重要作用。
2007年春,市委、市政府决定在国保单位花戏楼广场东侧建文化墙。文化墙的两面分别用浮雕的形式表现亳州的古代名人和名胜古迹,使游客和市民在游览观赏中,直观地了解亳州丰厚的历史文化。
“我又一次接受了重任。对于我个人来说,这是继长卷‘画说老亳州’后又一次全新的创作,这既是一次艰苦的劳动,又是一次全方位的考验。”
为此,他历时半年,为文化墙创作出《亳州古代名人图》和《亳州名胜图》,艺术地再现了亳州十五位具有代表性的历史人物和历代遗留下来的亳州名胜古迹。
“作为一个本土艺术家,受惠于这片土地的恩泽与滋养,受惠于这片土地上的精英与草根的教化,为传承历史、传播文化做点事,为这片土地奉献出自己的热情与思考,为这片土地留下一些对社会对民众有用的物质或非物质的东西,我想,这是我最该做的。”林琳说。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