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在路上,我们风雨兼程

2020年12月21日 10阅读 来源:亳州晚报 2011年11月8日

——写在第十二个中国记者节来临之际

永不改变的是改变

今天是第十二个记者节。新闻工作者迎来了一年一度属于自己的节日。

这是一个不放假的节日,一如平常,《亳州晚报》、《亳周刊》、《养生周刊》、《亳州手机报》和中国亳州网“四报一网”的全体新闻工作者都忙碌在采访途中、编辑案头、微机室里,记录事实、见证历史、讴歌时代、传播希望。你看到新闻时,我和新闻在纸上,你看不到我时,我和新闻在路上。

2000年6月,地级亳州市成立,《亳州报》获批全国统一刊号;

2002年10月,《亳州报》由对开4版改为四开12版,2003年10月,增至16版;

2008年10月8日,《亳州报》更名为《亳州晚报》,全面走向市场;

2010年6月18日,亳州晚报社与亳州广播电视报合并,亳州报业集团成立;

2011年6月,《亳州晚报》由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开创全省先河;

2011年8月22日,正式划转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后的《亳州晚报》全新改版亮相;

……

永不改变的是改变。10年来,从地级亳州市组建,亳州报社蹒跚起步,艰苦创业,到确立“党报性质,晚报风格”的办报思路,坚持改革创新,图谋发展;从市场大潮的冲击,报业竞争的挑战,到破浪前行,勇立潮头;从更名《亳州晚报》,文化体制改革,到正式划转安徽日报报业集团,开启新的征程,《亳州晚报》一路走来,有风雨,有坎坷,但更多的是时代的机遇和垂青,是领导和关心和宽容,是社会的理解和支持,是心灵的温暖与感动。

2000年6月,地级亳州市成立,当时的亳州报社人员、设备、资金都极其匮乏,没有固定的办公场地,没有专业技术设施,在报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情况下,靠租房办公、刚刚起步的《亳州报》面临着读者认可、推广发行、广告经营等一系列的难题。

通过多年的改革创新,探索发展,报纸整体质量和舆论引导水平不断提高,报纸发行和广告收入逐年攀升,内部体制和机制创新有序推进,社会美誉度和影响力逐步扩大,报社各项工作均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新闻立报出新出彩

让每一天的报纸出新出彩,我们不断努力。多年来,《亳州晚报》一直坚持新闻立报原则,把新闻宣传策划工作放在首要位置,宣传策划水平不断提高。

在新闻的策划中,《亳州晚报》始终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牢牢把握全市发展大局,紧密联系广大群众的需求,紧跟我市经济社会发展的脉搏,及时准确地推出了一大批有影响、有深度的宣传策划。这些新闻策划不仅很好地服务于市委、市政府的中心工作,也展示了报纸宣传策划的水平,同时,还提升了报纸的可读性、趣味性,受到广大读者的高度评价。

在新闻报道中,我们的步伐密而有序。

坚持党性,我们记录时代发展。以今年的6月—9月为例,建党90周年、市三次党代会、药博会等重大报道接踵而至,这是亳州晚报社宣传工作最为繁重的一段时间。建党九十周年宣传,《亳州晚报》推出了 “红色丰碑”、“亳州英烈”、“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我身边的共产党员”和“踏着红色的足迹”等栏目,对我市各红色景点和遗存进行全方位报道,文艺副刊开设“党在我心中”有奖征文,为建党九十周年营造了良好的舆论氛围;市三次党代会期间,《亳州晚报》共推出了“献礼党代会”、“奋进亳州·辉煌五年”、“市三次党代会特别报道”、“寄语党代会”、“党代表心声”、“党代会话题”等多个栏目,推出了《5年图志》特刊。药博会期间,报社还高标准、高质量、高效率地完成了药博会宣传报道任务。

走近百姓,我们关注民生冷暖。孙晶晶、“小托福”、安甜甜、田小雪……,在我们的关注下,遭遇不幸的他们重新笑对人生;连续10年,本报“圆梦行动”关注贫困大学生,约2000名寒门学子圆梦大学;为寻找亳州籍“黑窑工”,不远千里,记者赴山西数日蹲点;“泔水猪”、“生男育儿灵”、“医托”、“造纸厂排污”……,不顾安危,记者追踪暗访社会问题;“亳州发现之旅”、“亳州老手艺”、“涡河行”、“亳州边界行”、“红色足迹”……,记者用脚步寻访这片热土上的厚重文化;深入全市各地,采访近200位百岁老人的“长寿秘笈”。

今年8月22日,经过一个多月的准备,改版后的《亳州晚报》正式全新亮相。此次改版,《亳州晚报》引入现代版式设计理念,使版面更加清新大气,风格更加统一和谐,内容更加主次分明,阅读更加清晰简洁。版式精美、表现力丰富的《亳州晚报》进一步满足了广大读者的阅读需求。

紧跟文化体制改革

2010年,全市文化体制改革工作全面展开,亳州晚报社先后经历了合并亳州广播电视报,成立亳州报业集团,整体上划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等过程。目前,这一系列工作已经基本完成。

事实证明,文化体制改革的成效是显著的。2010年6月,亳州报业集团成立,当时的亳州广播电视报社亏损六十余万元。经过半年的努力,更名为《亳周刊》的该社已经成功实现扭亏为盈。截至今年6月,亳周刊社实现盈利近二十万元。

同时,亳州晚报社继续完善广告代理制,不断加大广告扶持力度,加大商业广告的投放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广告额增幅突破50%,预计2011年亳州晚报社广告收入将再创新高;在《亳州晚报》行政发行和个私发行的基础上,不断开拓报纸发行市场,推动《亳州广播电视·亳周刊》进家庭、进企业、进商铺、进学校,报纸发行投递工作有序开展,报纸的时效性得到了有力保障;为积极引导印务中心走向市场,提升印务质量,开拓印刷业务,亳州晚报社投资五百万元建设现代化印刷厂。目前,印刷厂建设征地、规划、设计、勘探工作已经结束,预计今年年底前,印刷厂将投入使用。

2011年6月,在亳州报业集团整体上划安徽日报报业集团的过程中,报社人心思稳、人心思进,整体上划工作平稳有序,成立了新的亳州晚报社党委,报业资源得到有效整合。这是我市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实现市委机关党报由省委党报安徽日报报业集团主管主办,把市级党报纳入省报体系,既扩大了亳州在全省的影响力,也使亳州报业更加焕发出勃勃生机。

“四个梦想”诠释未来

对于未来的发展,亳州晚报社党委书记、社长、总编辑孙德付用“四个梦想”加以概括。

第一个梦想:打造引领舆论、引导有力的主流媒体。《亳州晚报》作为党报性质、晚报形式的市级报,有责任、有信心、有能力担当起亳州市主流媒体的重担。

第二个梦想:构建技术精良、皖北最大的印刷基地。亳州晚报社将积极扩建印务公司,上马新的机器设备,建设标准化的厂房和仓储,加强管理,强化技术,提高质量,积极承接更多的印刷业务,尤其是安徽日报报系的印务,利用区位和交通优势,努力提高报纸的时效性。

第三个梦想:做强面向市场、服务多样的发投公司。建设一个集报纸发行、征订、投递和物流快递于一体的综合性服务发投公司,将其打造成为具有现代企业性质、经营收入突破1000万元的发行企业,成为老百姓熟知的一个行业知名品牌。

第四个梦想:建设互动融合、领先潮流的亳州晚报社,着力打造“全媒体”。

一年一度的记者节,我们更加感受肩上责任的重大。这责任,既来自职业的坚守,更来自读者的期待;一年一度的记者节,使我们倍加努力。因为,我们只有不断努力,才能担当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面向“十二五”,我们将更加努力,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重要功能和作用,加强对社会主流意识的宣传,用先进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我们要勇于担当,在市委、市政府的领导下,以更加扎实的作风和改革创新精神谱写报业发展新篇章!

向辛勤工作的新闻工作者致敬!向关爱报纸的广大读者致敬!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