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亳州不薄 厚道谯城

2020年12月22日 10阅读 来源:亳州晚报 2016年1月22日

亳州人不薄,这是苏鲁豫皖边界地区大家耳熟能详的说法。一方水土养一方人,这“不薄”来自于这座古老城市的先王遗教,来自于中原腹地茹寒嚼苦的众多磨练,这“不薄”已然渗透在亳州社会生活和文化形态的方方面面。

亳州天不薄。星宿是华夏民族独有的天文体系,由此衍生的分野也是华夏民族独有的地理概念。翻阅历代《亳州志》,你就可以探赜索隐,钩深致远了:“亳州在房之末心之初,犹得为东正之中位也”、“亳于房、心,可以两属”、“寿星当洛邑众山之东,与亳土相接”、“亳地正在钜野、睢阳之南,陈留之东,南淮水之北。得云汉之升气,上与天市垣之部次相直”。查阅二十八星宿可知,房宿是与豫州中土之气相守,建植之所也,心宿乃跳荡跃溅,催动之所也。可见,亳州上可得中和之气,下可孕育生发,建功立业。“汤为诸侯时,实居南亳之境,五星聚于房,而汤遂有天下,此房星专应于亳者也;魏武生于谯,汉初平之年,四星聚于心,而魏武遂以兖、豫起事,克成王业,此心星专应于亳者也。”光绪版《亳州志》记载的这段文字虽有些神秘色彩,但影响中国历史进程的众多名人,如商汤、老庄、魏武、隋文帝等等均在此孕育生发,他们从这里出发或者转折,在这条传承文明的大道上碾压过他们深深的辙印。在亳州的天空下,这是一幅值得我们回首仰视的风景——只能是仰视,不管相隔多少世纪,抑或站在多么高的位置上。

亳州地不薄。亳州地处黄淮大平原腹地,得天泽之水涡河的滋润,在中唐之前是全国最富庶的地区之一,众多王朝虽建于黄河中游,但政府赋税财源则取之于下游广大平原地区。中唐以后黄河河患日甚,涡河水系大多为黄河所侵夺,天灾加上人祸,这里又多了一个象征贫穷与落后的地理名词——黄泛区,但这块中原膏腴之地在走下坡路的途中又倾力打造了一个又一个兴盛时期——古城水陆两栖,洋洋洒洒地吞吐着北方的小麦和南国的稻米,明清以后,山西、陕西、湖广及南部诸省一直不断有商人来亳设厂开店办会馆。“关东西,山左右,江南北,百货汇于斯,亦分于斯。”这里粮食产量占全国的1%、安徽的1/7,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国的1/10,饮片产量和中药材出口量均占全国的1/3,白酒产量占安徽的一半以上。这里还是商品棉、商品用材林、畜禽生产基地,“国家级生猪调出大市”。除此之外,亳州地下还拥有丰富的煤、铜、铁、石油、天然气、地热温泉等优质的矿产资源,仅煤炭储量就占全省的20%。土沃壤饶的生发之地,最适宜人口的生息,自2000年至今的15年间,人口就增加了200多万人,周边150公里辐射1.17亿人口,人力资源的红利正逐步释放出来。

亳州人不薄。“英雄寂寞中原气,云树苍茫大国风。”亳州为商汤亳都、为焦国、为陪都、为望州,近陈宋之地,受诸子哲思的浸润和熏陶,民风淳朴,比屋可封,历代皆有讲评。“士有忠义之风,民有仁厚之俗”、“吏无田甲当时气,民有庄周后世风”。《管子》曰:宋之水轻劲而清,故其民简而好正。《汉书》记:厚重多君子,好稼穑,恶衣食,以致蓄藏。《元史》载:习俗淳厚,喜勤尚质。古城民风的形成绝非一朝一夕,这一脉相承的属于亳州人自己的东西显而易见:抱团、诚实、憨厚、倔强、豪爽、大方。虽然时代不同了,但对节义的崇尚、对名分的重视、对朝廷的忠贞,可谓流风所布,深入后人。

对于全国125座历史文化名城中的一座,亳州古城时时显露出一种有别于他处的自得与从容,由此造就了亳州人在行动上更执着、更坚定、更顽强,也更有韧性的处事准则。因此,历史和现在亳州从不缺奋发有为的君王、影响人类进程的鼻祖、视死如归的壮士、匡世救国的忠臣、辅助君王的良相、悲天悯人的诗人、朴实尚礼的好人……

天人合一,东正之中位,云汉之升气,心房之专应,形成了亳州独有的文化堆积:后铁营文明、尉迟寺村群社会文化与商文明在这里嬗递流变,老庄道家文化、曹魏三国文化、药酒养生文化、亳商市井文化在这里交相辉映。

“往昔的惟一魅力就在于它已是过去。”亳州古城的史络与文脉有待于进一步挖掘整理,对于那些触摸岁月的遗存,如果我们换一副文化的历史的眼光重新研究,就可能会让历史留给我们的这笔无比丰富的财富释放出自身的巨大能量。

自公元前528年,楚平王筑谯城始,谯城已有2544年的历史。打开谯城的大门,沿着一个古老的文化坐标往里凝望,追溯着古城边上留下的值得骄傲的记录,我们会深深地感受到这古城性格的厚重、风骨的伟岸、精神的辉煌。

厚道谯城必将是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谯城。创新体现为“无中生有”、“有中兼优”,协调体现在补齐短板、整体提升,绿色体现为环境友好、永续发展,开放体现在拓展空间、跨界融合,共享体现为科学发展、共建共荣。立足谯城实际,驰而不息,久久为功,“跳起来摘桃子”,工业强区、文旅立区、商贸活区的战略定当变为现实。

厚道谯城也将是工业发展、城乡建设、社会文明的首善区、现代中医药发展的引领区、人文历史传承的示范区、调结构转方式促升级的先行区。厚积薄发的谯城,不服输的谯城人,只要拼将起来,定会使战略性支柱产业立起来,让人民更加满意的现代服务业活起来。

厚道谯城也将是个性独特和卓然自立的精神家园。作为文化遗产的谯城,是一座敞开的历史博物馆,一面观照古今盛衰的镜子。它有独属于自己的旧,也有对旧延展的新,让人一来就能感觉到它的来龙去脉。当歌曲和传说都已经缄默时,这座古城自己还在说话。正如梁启超先生所说:“生斯邦者,闻其风,汲其流,得其一绪则足以卓然自树立”。

为得其一绪,我想,我们可以携手担当,扬帆起航了。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