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芦庙:一个传说和史实汇集的地方

2020年12月22日 10阅读 来源:亳州晚报 2011年2月16日

子路有点不服气地说:“这不算数,汝再来。”

打水壮士把扁担横在头顶上,将四肢伸直问道:“你可看清楚了,这是什么字?”

子路回答说:“大字头上有一横,是个‘天’字。”

打水壮士说:“不对,我这腿下还有一个水桶哩,是个‘吞’字。你想喝水,连水桶都看不见。你先生的话你都没理解,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子路没有讨到水,就垂头丧气地回到孔子的身边,把刚才的事向老师回说了一遍。他的师兄弟颜回说:“汝真乃无用,看余的运筹,说文解字是余的强项。余定讨得水来。”说过就拿起铜豆直奔庙里去。

正碰到那壮士打第二次水,见礼以后,打水壮士也给颜回出了一道考题,他问颜回道:“什么花开?什么花败?什么开花割韭菜?何时种黍,何时种麦?”

颜回被问得张口结舌、面红耳赤,结果水没有喝成,还被人讥笑,因喝水提问题难住了孔子的弟子,所以人们就叫这里大奈集,那口水井就叫奈孔井。

说着,杨姓工作人员在院子里找到了一口水泥板盖住的古井,揭开水泥板,可以看到井壁是用老砖砌成,看不见底。

原来,村民为了保护古井,就用水泥砌住井口,上面加了盖子,平时都是盖起来。

震撼豫皖苏的芦家庙之战

在芦庙集北头一个广场上,一座芦家庙战斗纪念碑矗立在中央,旁边的纪念馆已经建成,但遗憾的是没有开门,同行的杨姓工作人员说,有关方面一直在筹划,还没有搜集好有关的文物,所以还没有开门。芦家庙之战是新四军东进游击支队在豫皖苏打的第一场大仗,也正是此次战斗打出了新四军游击支队的军威,为豫皖苏边区的发展开了一个好头。

1938年底,彭雪枫带领300多名游击健儿从河南竹沟出发,向东挺进,开赴抗日前线。300多人的队伍,武器参差不齐,更多的人背着大刀、扛着红缨枪。路上遇到很多从前方退却的国民党部队,有国民党军官告诫他们不要东进,就他们那些人和装备,等于是羊入虎口。

1939年元旦,日军占领了鹿邑县城,对亳州虎视眈眈!国民党部队撤走,皖北形势危急!

刚刚赶到的彭雪枫决心在这里来一次突袭行动,给敌人当头一棒!遂命令部队向亳州方向隐蔽开进。

1月8日,彭雪枫根据准确情报得知,日伪军一部沿商亳公路南犯,并分路合击亳县。伪支队长崔华山率500人为前驱占领亳县城北的芦家庙。崔华山以为国民党军早已逃跑,可以在芦家庙睡个安稳觉了。彭雪枫、张震等决定来个先发制人。乘崔华山立足未稳之机,予敌以歼灭性打击。彭雪枫果断地下达了作战命令。

入夜,新四军游击支队的战士们从王牌坊向芦家庙快速前进。战士们不靠近村庄,专从田野里小径走,各连迅速进入战斗位置。一声令下,全体指战员发起猛烈攻击,一部分敌人还没有来得及起来,就稀里糊涂地在睡梦中做了俘虏。

芦家庙枪声大作,各连实施穿插,各个包围。伪军固守房屋,持续向外射击。战士们大声喊:“缴枪不杀!优待俘虏!”激战3小时,残敌向坞墙溃逃。此次战斗共击毙伪军100余人,俘伪军参谋长崔学善等官兵100余人,缴获步枪87支、轻机枪1挺、马4匹、子弹千余发、军用品一批。新四军阵亡干部1人,伤干部1人、士兵17人。

在一处居民院子里,我们看到了芦家庙烈士纪念碑,上世纪80年代,早年曾在这里进行过革命活动的原七机部部长姜延斌亲笔为烈士纪念碑题写了碑名。

为更好地纪念和缅怀在这里牺牲的革命先烈们,2007年9月,在纪念彭雪枫将军诞辰100周年之际,市委在战斗原址重塑了纪念碑,并建成了芦家庙战斗纪念馆。为进一步弘扬和传承先烈们的革命精神,芦庙镇党委、政府也正在积极努力,把芦庙打造成我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和皖北红色革命旅游区。

一位老人的解放记忆

我们慕名来到门口的时候,家住芦庙镇芦丰北街的76岁的孙忠让老人正在给一位客人拿东西,他家开了一个小卖铺。

孙忠让老人从小在芦庙长大,家就在玄帝庙附近,早年曾经参加过志愿军。他说,自己只能清楚地记起当年解放芦庙的情形,那是1948年。而对于更早的新四军在芦庙的战斗则记不起来了,因为那时候自己还很小。

老人回忆,1948年的冬天,具体月份不清楚了,但天很冷,还没吃早饭,就发现芦庙来了很多的国民党部队,因为当时正在打淮海战役,所以估计是从前线撤退下来的。大约有一个连的人住在了玄帝庙里,东面不远还住有200多人。

芦庙有国民党部队的消息很快就被当时的县大队知道了,县大队人员从南边赶过来。老人回忆,当时自己才10多岁,还不知道害怕,就在路边观看,只见大约有两个排的县大队人员直向玄帝庙冲了过来,一边跑一边喊:“不要动,缴枪不杀”。很快,国民党部队就投降了,据说光俘虏营以上国民党军官就有20多人,县大队有一个干部牺牲了。

亟待发掘潜力

作为亳州曾经的北大门,芦庙镇在105国道通车后渐渐失去了交通优势,也使这里变得相对偏僻。但京九铁路开通之后,作为京九铁路进入安徽的第一站,芦庙镇的王楼站就成为了这里发展的支撑点。

芦庙镇党委书记时红侠说,作为一个革命老区,芦庙镇有自己的先天优势,但也面临许多困难。目前,该镇还是一个典型的以农业为基础的乡镇。作为书记,她最迫切要做的就是想办法把芦庙镇的优势发挥出来,把潜力挖掘出来。

芦庙人认为,作为京九铁路进入安徽的第一站王楼站,必然要成为促进我市发展的重要物资通道。而据了解,目前这个交通优势已经为该镇的招商引资带来了成果,中联集团亳州水泥粉磨站和中石化亳州储油库等投资项目已经进入操作阶段。

从芦庙回市区时已经很晚,看着车外依然在麦地里忙着抗旱的芦庙村民,我想,有着悠久灿烂文化的滋养,有着辛勤朴实的群众,有着一心一意带领群众谋发展的党委、政府,这里一定会成为亳州最美的门面。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