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独具一格的亳文化

2020年12月22日 10阅读 来源:亳州晚报 2010年10月27日

除了齐鲁儒文化外,似乎还没有哪一种地域文化能像亳文化这样充分地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这样坚强地支撑着中国文化的实质和精神。它的涵义甚至已经超出一般的文化内涵而具有某种心灵的归往和精神的象征等意味。

□张立驰 魏宏灿

融合过渡

兼容南北之精华

亳州,历史文化名城,华夏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她位于淮河的支流涡水岸边,地处华东腹地,黄淮平原南部,苏鲁豫皖交界处,史称“中州锁玥,南北要脊”,素有“涡水岸边”的一颗明珠之称。古代的亳州区域,要比今天的广阔,它不仅辖有今天的三县一区,而且河南的鹿邑、永城等地也隶属于它。自然地理的优势,使其成为地域文化的融合过渡地带。“中华原始第一村”尉迟寺遗存表明,它进入新石器时代就与黄河中下游的龙山文化密切相关。商周时期的淮夷文化,则又与长江流域的楚文化东渐涡淮汇合,使中国进入炎黄同尊,龙凤呈祥的时代。发祥于涡水流域的道家,其流派纷呈,也是南北文化碰撞的结果。从秦汉至唐宋,由于江、淮、河、济“四渎”沟通,涡淮流域经济昌盛,文化繁荣,成为南北人口迁徙的散聚之地。伴随着人口的流动、杂糅、融合,南北文化在这个特定的地理环境中,自然融合贯通,形成地域特色的文化,出现了先秦道家文化,三国曹氏家族文化,宋代欧阳修梅尧臣文人咏唱的三次大繁荣大发展的局面。

骏马秋风塞北,杏花春雨江南。这是自古以来南北两种截然不同的文化景观。北方文化以齐鲁儒学为基础,呈现出刚烈、雄浑、苍劲的风貌;南方则以荆楚、吴越文化为基础,呈现出宁静、柔婉、清秀的风格。淮河支流涡水位黄淮之间,横贯豫皖两地,北方人称之为南方,南方人称之为北方,特殊的地理位置赋予文化上的地域特色,那就是融合过渡、兼容南北多种文化之精华,呈现出丰富的多样性。从地域文化的概念出发,我们把在这个区域大地上生成的文化称之为“亳文化”,包括史前文化、帝都文化、老庄文化、曹魏文化、医药文化等。她是一个独立的地理文化单元,从实质上体现出我国南北文化在涡淮流域的融合,南北文化的交融又使其成为水平更高,范围更广泛的亳文化。它是这个地域内多种文化形态的总和,是千百年生活在涡淮流域的亳地人们日积月累而形成的生存方式、生活经验、价值观念与思想文化遗产。

亳文化悠久灿烂,内涵丰厚,博大精深。迄今为止,除了齐鲁儒文化外,似乎还没有哪一种地域文化能像亳文化这样充分地代表着中国文化的内容和形式,这样坚强地支撑着中国文化的实质和精神。它的涵义甚至已经超出一般的文化内涵而具有某种心灵的归往和精神的象征等意味。

扎下的根基

商汤居亳

亳文化历史悠久,积淀厚重,早在8000年前,我们的祖先就在亳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5000年前这里已进入到农业文明时代;3700多年前,商汤在此建都。据李灿先生考证,“亳”是由“京’’和“乇’’二字组成,它是帝王京都和社稷的所在地,也是殷商第一代王朝的京都和社稷的所在。司马迁在《史记·殷本记》中云:“成汤,自契至汤始居亳,从先王居。”由此可见早在商汤时期这里就成为当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为亳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可以说是亳文化之根基。

商是远古时期的一个部落氏族。商人的始祖契的出生充满神话传奇色彩。《史记·殷本记》:“殷契,母曰简狄,有孀氏之女,为帝喾次妃,三人行浴,见玄鸟坠其卵,简狄取吞之,因孕生契。”简狄吞玄鸟蛋而生殷契,玄鸟便与殷人有了血统关系而成为殷人崇拜的图腾。这种充满浪漫色彩的原始宗教信仰,后来演变成为神话中的凤凰——一种吉祥物。它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铸就的灵魂

天下道源

时至春秋战国,亳文化出现了新的气象。基于深厚底蕴的亳文化在各方面都显出非凡的魅力。表现出领袖的风范。

在《诗经·商颂·玄鸟》就有亳远古文化的因子:“天命玄鸟,降而生商”。诗句叙述的就是殷商之始祖契诞生的传说。《诗经·陈风》即收有亳地的民歌。金开诚先生在《诗经》中云:“陈国在今河南淮阳,还包括河南省柘城及安徽亳县。”陈俊英《诗经漫话》云:“陈国在今河南淮阳、柘城和安徽亳县一带。《陈风》多半是关于恋爱婚姻的诗,这和陈地人民崇信巫鬼的风格有密切关系。《汉书·地理志》说‘妇人尊贵,好祭祀用巫,故俗好巫鬼,击鼓于宛丘之上,婆娑于枌树之下,有太姬歌舞’”。由此可见,早在先秦,亳文化即为中华文化提供了养料。

产生于涡水流域的老庄哲学散文,充分显示了亳文化的灵魂与地域特色。春秋战国时代,诸侯异政,诸家异说,这种政治思想上的大变革大解放的形势,带来了散文的百花齐放。诸子们各自运用不同的表述方式著书立说,宣传他们的思想主张。儒、墨、法诸家思想与社会现实联系紧密,其文多据事立论;而生于斯活动于斯的老庄将荆楚的虚无风尚和荆楚神学吸收糅合到道家思想中,使道家哲理深邃高妙,想象神奇怪诞,情趣浪漫洒脱,宣扬道法自然、无为而为,看起来与社会现实格格不入,实则是以哲理的思维方式解读人与社会,在诸子百家中独树一帜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