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温州沙城补齐需求短板 加快推动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

2020年12月23日 10阅读 来源:掌上温州 2019/8/7

1564987611627.png

今年以来,沙城街道坚持以民营经济发展短板需求为导向,全面擘画“两区”创建蓝图,奋力谱写民营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沙城篇章”。2019年上半年,辖区规上企业工业总产值13.62亿元,同比增长18.81%;销售产值13.32亿元,同比增长19.53%;出口产品交货值1.2亿元,同比增长29.38%。

以赋能提质为目标,为产业擦亮“金名片”。沙城街道是中国食品制药机械发源地,也是国家级“食品制药机械产业基地”。长期以来,沙城街道保持产业发展战略定力,坚定不移打好食药机械产业赋能提质组合拳。一是培育产业集群添动力。加快推动“永强大道传统食药机械产业带”能级提升、创新发展,协同推进318亩新建食药机械园招大引强、组团发展,倾力打造“一带一园”两大产业高地。

今年上半年,辖区两大食药产业高地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5.41亿元,同比增长26.3%,占辖区规上工业总产值40%;实现出口交货值0.6亿元,占辖区规上总出口交货值50%。新建食药机械园先后引进浙江天联机械、温州镇田机械有限公司等一批重大项目。二是开展校企合作激活力。依托区高能级食药机械产业创新服务综合体,有效打通浙江大学、重庆大学、哈工大等一流高校与食药机械企业协同创新的合作通道,实现“技术研发—成果转化—产业发展”全流程无缝衔接。

今年以来,高新技术企业培育扶持成果丰硕,新增国家高新技术企业5家,其中食药机械占2家;新增省科技型企业55家,其中食药机械企业22家。三是强化梯队建设挖潜力。以差别化扶持政策为主导,引导优质小微企业主动走上“专精特新、做大做强”的发展之路,形成以隐形冠军企业为龙头,一大批“小巨人”企业、“成长型”企业为后备军的多梯次产业格局。今年以来,培育新上规企业20家,成长型企业50家,其中大多数为食药机械企业。

1564987635626.png

以要素需求为导向,为企业注入“强心剂”。奋力补齐企业需求最迫切、制约发展最关键的要素短板,切实为企业发展提信心、增底气、添动力。一方面抓平台再造开启企业“助推器”。以低效二产返回地再开发和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为突破口,进一步强化土地要素保障,加快推进沧宁、七一等5个村共170余亩二产返回地改造提升,严格执行租赁厂房准入机制,审批通过13家企业,排除7家不合格企业,为大量优质小微企业企业从无工业土地可用的困局中开辟出宝贵的发展空间。另一方面引金融活水筑牢企业“保险箱”。充分释放区级“风险池担保基金”政策红利,引进中国农行、龙湾农商行等多家银行,为企业趟出一条“纯信用、低成本、无抵押”融资新渠道,有效提升企业抵御风险能力。今年以来,基金池为辖区42家企业发放贷款8119万元。

以环境优化为保障,为企业家吃下“定心丸”。聚焦企业准入、生产、经营等全周期痛点、堵点和难点,致力打造一流的营商环境。一是机制改革实现“一站式”审批服务。充分发挥“最多跑一次”改革牵引作用,统筹整合工商、经发、地名等涉企涉商审批科室站所进驻行政服务中心,同时开设“容缺受理、代办服务”等业务,让个体工商户和企业享受到“组团化、一站式”审批服务。

今年以来,街道行政服务中心总办件量为1710件,其中涉企涉商办件量1173件,占比约69%。二是政企连心提供“妈妈式”精准服务。全面架构“多层次、点对点、全覆盖”的助企服务网络,50家规上企业与班子领导全挂钩,65家优质企业与65名机关干部“一对一”联系,设身处地为企业谋思路、讲政策、解难题,对收集的30余件企业发展问题均高质量予以办结。三是扫黑除恶打造“阳光式”营商秩序。始终保持扫黑除恶专项斗争高压态势,严厉打击强揽工程、强买强卖、阻挠建设、暴力讨债等违法犯罪活动,行政拘留16人,刑事打击70人。始终保持“亲清新”政商关系,驰而不息抓好作风建设,涉企检查及执法备案率达100%,河清海晏、风气晴朗的营商环境已彰显成效。

回首沙城街道“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之路,主要得益于三点因素:一是始终把准经济发展“定盘星”。始终坚持“两个健康”一体推进,一方面做实做好民营经济能级提升这篇大文章,另一方面呵护关心沙城企业家成长,进一步凝练和弘扬“善创业、求创新”的新时代沙城企业家精神。二是持续夯实产业发展“压舱石”。坚定不移地鼓励支持食药机械等传统优势产业发展,推动龙头产业向产业链价值链高端攀升、向创新驱动转换、向现代治理转型。三是勇当改革发展“探路者”。以刀刃向内、自我革命的勇气和担当,破除藩篱桎梏,激发内生活力,让企业发展更加解放手脚、轻装上阵。

下一步,沙城街道将继续推动“两个健康”先行区创建在沙城形成生动实践,为经开区建设温州区域中心城市东部产城现代滨海产业新城贡献沙城力量。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