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宣布《城口县2020年产业到户扶持实施细则》,请大家注意收听……”10月22日,城口县坪坝镇瓦房村,一阵阵大喇叭发出的声响在田间地头回荡。
正在地里劳动的村民老李听到声响,眼睛笑眯成了一条缝:“党委政府有啥好政策,我们村民有啥急事,都可以用这些大喇叭通知,方便得很!”
该村第一书记徐翔介绍,这些大喇叭一共有16个,智能无线广播系统建设覆盖了全村2.74平方公里的山区,建设的费用是市属国有重点企业——重庆三峡担保集团提供的。“村里有很多留守老人,他们用不了智能手机、电脑,获取新政策、传达事务的渠道十分有限。如今国企的帮扶,也有力助推我们村里走上脱贫致富之路。”
同一时间,距离城口瓦房村数百公里的巫溪县鸡心岭附近,一眼望不到边的光伏板阵列在艳阳下反射着灿烂光泽,这是中国四联集团在巫溪县投资8亿元建立的光伏电站,年发电量可达上亿度,并可提供2000个就业岗位,带动数百户贫困户脱贫致富。
在酉阳,市水务资产公司投资数亿元修建的村民饮水池、水库和饮水管网,让村民们喝上“放心水”。
在彭水县保家镇龙河村,村民们集体入股的服饰公司正在赶制庆铃集团每年200万元的工作服订单……
在全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的进程中,重庆国资系统敢于担重挑梁,将助推脱贫攻坚作为践行中央和市委、市政府决策部署的重要体现,全力贡献资源和智慧,积极完成好各级党委、政府交给的脱贫攻坚任务。
许多领域都能清晰感应到国企倾注的能量;许多地方都留下了国企干部深深的脚印。
5年提供24亿元国资扶贫资金
近年来,市国资委始终牢记身上肩负的责任,在开展“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专题教育中,通过反复学与及时跟进学、带着责任学与联系实际学,学出了助力全市打赢打好脱贫攻坚任务的强烈政治担当、责任担当、使命担当。
市国资委建立了主要领导一手抓、分管领导具体管、班子成员合力抓,每季度至少研究一次脱贫攻坚推进情况的工作机制。市国资委党委书记、主任胡际权坚持年初亲自安排部署、年中检查调研、年底对账讲评。
扶贫工作开展以来,市国资委党委班子成员每年都深入贫困区县开展扶贫专题调研,帮助解决困难问题82个。为压实市属国企脱贫攻坚责任,市国资委把企业助推脱贫攻坚工作情况纳入对企业的年度业绩考核,与企业负责人薪酬挂钩。
近年来,受国际、国内经济下行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等因素叠加,市属国企资金财力持续吃紧,但市国资系统仍以高度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积极履行政治责任,每年采取从国有资本经营预算中拿出一部分、各企业捐赠一部分的方式,筹集4亿元国资扶贫资金帮助城口、巫溪、彭水、酉阳4个深度贫困县脱贫攻坚。各企业根据所属扶贫集团下达的资金任务和结对帮扶村实际,还自主为结对帮扶贫困村累计捐款达1亿余元。
同时,市国资委积极协调重庆银行、重庆农商行、重庆兴农担保集团等6户金融企业按照“一县一产品、一村一策”的发展思路,为全市18个贫困区县投放贷款5000亿余元,提供担保增信1000亿余元,帮助奉节、云阳、武隆等区县发行专项债券27亿余元。
2015年以来,市国资系统已为城口、巫溪、彭水、酉阳每个县提供了6亿元国资扶贫资金,共24亿元。在“真金白银”的大力帮扶下,相关地区因资金不足而犯难的很多项目得以撬动,帮助贫困户解决了就地就业难的问题。
充实产业主体实现智志双扶
产业脱贫是脱真贫、真脱贫的根本之策。对此,市国资委积极指导督促所属企业结合自身主业发展,在相关地区布局产业,带动群众增收。
通过企业不断探索、先闯先试,城口县大巴山生态旅游、巫溪县黑山羊养殖、酉阳县龚滩古镇全域打造、乌江画廊、阿依河特色景区升级改造等一批农产品加工、旅游开发、矿产资源开发等国企主导的项目相继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市属国企的产业布局为脱贫攻坚地区防止返贫提供了可靠保障。例如,重庆对外经贸集团在潼南区建立“汇达柠檬”产业项目,自建高标准柠檬种植基地10000余亩,通过探索推进“公司+合作社+建卡贫困户”等新的种植模式,带动潼南及周边地区种植柠檬30多万亩,帮助潼南5万人脱贫致富,实现种植户年均纯收入达2万元以上。
脱贫攻坚离不开智志双扶。根据市委组织部《关于做好从市属单位增派贫困村第一书记工作的通知》,市国资系统在先前选派第一书记的基础上,2019年3月中旬又及时增派了33名驻村第一书记,目前共有82名政治坚定、勤奋务实、作风硬朗、懂农业农村的国资干部奋战在脱贫攻坚第一线。
为解决贫困家庭学生上学难、就业难等问题,市国资委统筹安排,每年年初就明确各企业为贫困毕业大学生提供招聘名额指标,年底配合市教委、市人力社保局做好贫困大学生的招聘工作,目前有1000余名贫困毕业大学生走上了国企工作岗位。
近年来,各市属国企均积极帮助贫困村解决办学难、读书难等问题,投入修缮校舍、厨房、操场资金达300余万元,赠送衣物、棉被、学习用具和教学器材等物品2万余件。2019年,民生集团就出资35万元对城口县高楠镇丁安村小学食堂、高楠镇中心小学操场进行了修缮、翻新,为丁安村11名考取大学的贫困生每人给予2000元资助。
强基扩脉激活内生动力
基础设施滞后,交通不便、出行难是卡住贫困地区发展的沉重枷锁。为改变贫困地区基础设施薄弱状况,市属国企积极帮助贫困地区解决生产生活用水、打通断头路、增设交通枢纽站点等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了贫困地区基础设施保障能力。
近年来,城口、巫溪、彭水等乡镇陆续增加了一批交通枢纽站(点),这些站点不仅能满足城乡客运,还服务于货运物流、乡镇旅游等综合领域。如今,这些乡镇均实现镇镇有车站、出门就坐车、产品能运出、物资能保障,惠及数十个行政村近10万名群众。
无独有偶。重庆渝富控股集团、重庆交通开投集团、重庆三峡担保集团、重庆兴农担保集团、重庆化医集团等企业近年来纷纷出资,为多个地区修建硬化对口帮扶村公路,给脱贫攻坚提供了更好的基础保障。
为扩大市场渠道,切实解决脱贫攻坚地区产品销路窄、组织化程度低、增产不增收突出问题,市国资委相继印发《深入开展消费扶贫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工作方案》等工作文件5个,广大国企积极响应动员,给予相关地区实质性帮助。
例如,市国资委发出购买城口县民营企业“九重山”矿泉水和奉节“三峡之巅橄榄油”扶贫产品倡议,目前市属国企购买“九重山”矿泉水“三峡之巅橄榄油”分别已达500万余元、300万余元。
此外,全市国资系统还纷纷以实体商超、农产品交易市场、企业电商等平台,帮助贫困区县销售农特产品;引导企业以食堂认购、赶年节购买职工慰问品等方式,直接购买对口帮扶村农特产品。
2019年,市国资系统帮助贫困区县销售、消费农特产品分别达6亿余元、2500余万元。
近期,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市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关于开展消费扶贫有关工作,市国资委又及时下发工作通知,动员职工积极上线中国社会扶贫网和扶贫832平台开展消费扶贫,目前所属企业上线中国社会扶贫网和扶贫832平台已达5万余人,购买产品达300万余元。
兴农担保
发挥金融服务优势 引导村级合作社推动脱贫攻坚出实效
未脱贫人员从2019年初10户37人减少为今年初1户5人贫困发生率从年初1.9%降至0.26%,这是兴农担保集团派驻第一书记的红花驻村工作队在酉阳红花村取得的可喜成绩。
红花村位于酉阳以西龚滩古镇以东,距龚滩古镇4公里,自2019年初兴农担保集团派驻第一书记以来,当地便形成了兴农担保+桃花源旅投+龚滩镇三级党委携手支持红花支部建设和脱贫攻坚的聚合力。
“我们针对当地缺乏产业支撑的问题,结合当地区位、种植业传统特点,提出了‘引导合作社推动脱贫攻坚’的工作思路。”兴农担保相关负责人表示,该集团发挥金融服务优势,帮助酉阳桃花源旅投实现14亿元扶贫债券融资,优先支持美丽红花合作社发展,并给予扶贫优惠超千万元。
在融资资金的强力支撑下,红花村完成200余栋农房风貌改造、2000余亩土地流转、500余亩经果林栽种、117户60余万元现金入股、33户贫困户100余万元利益联结入股和便民服务中心新建、村级道路改造等项目建设。
同时,兴农担保帮助酉阳城建集团融资2.5亿元,支持红花建立红金鹅专业合作社,计划发展优质油茶约3000亩,去年12月一期500亩、今年3月二期700亩已全面完成栽种,三期1000余亩正在酝酿实施。
红花驻村工作队通过积极引导贫困户入股两大合作社,已带动全村贫困户每年累计实现土地流转收入50余万元、劳务收入10余万元、利益联结收入10余万元。红花驻村工作队先后3次在酉阳县交流分享扶贫体会,10余次受到市县媒体网站宣传报道,3户贫困代表自发赠送感谢锦旗,红花脱贫攻坚赢得了当地百姓的交口称赞。
马不停蹄忙脱贫的第一书记
“龚书记,我这个直播带货软件咋个设置的?”
“龚哥,麻烦联系上次那个农技专家给我视频看下苗子嘛。”……
在巫溪县尖山镇太坪村,乡亲们有了麻烦事,总是会第一时间想到龚顺军。他也是村里最忙的人。
作为重庆联交所集团派驻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长,龚顺军2019年3月主动请缨,成为全市增派296名驻村第一书记大军中的一员。同一时刻,他的妻子也义无反顾地奔向了渝东南彭水县的贫困村共和村,两人成为市派第一书记中为数不多的“夫妻档”。
龚顺军深知,驻村可不是“吃干饭”的,不干出成绩来,自己都没脸见人。
一到村上,他就忙活开了。首先就是积极争取帮扶单位重庆联交所集团药交所公司、巫溪县水利局项目资金29万元,改造了村级便民服务中心350平方米,扩建院坝400平方米,还添置84套办公桌椅和投影设备1套。“搞好党建阵地、提升服务基础,后面的工作才好开展。”他说。
接着,他挨户走访贫困户、孤寡老人和留守儿童,详细掌握每一户的共性化和个性化需求,并着手帮助群众解决上学、养老、看病等实际困难。
凭着自己熟悉经济金融业务和具备多年管理经验的优势,在前期调查结果上,龚顺军找准抓党建促脱贫、抓脱贫促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点——培育壮大新型农村经营主体、团结党员干部、引导致富能人参与脱贫攻坚。
龚顺军赶忙协调中科院南京土壤研究所、国科大健康重庆公司、兴业银行、浙商银行、今瑜医药、渝东医药等医药企业、金融机构到村指导考察,并争取落实产业发展资金40万元,通过村集体控股专业合作社和致富带头人组织、引导,发展脱毒马铃薯1500多亩、烤烟230亩、草食猪1500多头,探索发展黄蜀葵182亩、藜麦12亩。
马不停蹄,龚顺军接着又通过帮扶单位,筹划兴建水利灌溉、蔬菜大棚等设施,着力打造高山错季无公害蔬菜基地;对接京东、香满园、吉之汇、易农慧等知名电商平台,筹划开展直播带货,塑造“尖山马尔科”品牌,销售洋芋等农副产品。
2019年,通过采取“党组织+公司+合作社+农户(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龚顺军带领驻村工作队,帮助村集体经济取得“零的突破”,实现收入8.61万元、净利润2.5万元。2020年,全村集体经济预计能实现收入20万元,净利润5万元。
2020年,在龚顺军的努力和各界帮扶下,目前该村已脱贫77户302人。
重庆高速集团
项目建设“加速度”打通交通扶贫“大动脉”
日前,从重庆高速集团传来消息:国家精准扶贫重要项目城开高速,目前已累计投资102.9亿元,实现开州隧道、黄家梁隧道双洞贯通,城开隧道、旗杆山隧道完成60%,全线最长桥梁温泉特大桥即将贯通。
未来,该高速将为城口打通经济通道,在补齐区域交通短板、助力沿线脱贫攻坚、拉动大巴山区经济发展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近年来,重庆高速集团坚持“党建引领驱动、资金产业带动、项目建设推动、消费扶贫拉动”,充分发挥国企“输血”和“造血”双重功能,圆满完成各项任务目标,用实际行动助力高质量打赢打好脱贫攻坚战。
据了解,借助城开高速项目,高速集团与当地建设材料出售方、机具设备采购租赁方长期合作,优先接纳本地工人、优先使用贫困户到道路养护及高速收费等岗位从业,为沿线500余名群众提供就业机会,为贫困大学生提供就业岗位288个,同时还解决了当地施工设备的闲置问题。
除了城开高速,高速集团还投资1.2亿元帮助开州区、城口县改善当地路网结构、提升公路等级;筹集资金援建开州区大进镇和城口县鸡鸣乡、北屏乡、周溪乡人行便桥7座、饮蓄水池5个、农村公路(含硬化)7条、广播音响设备1套、LED照明路灯151盏、分类垃圾桶380个,切实解决贫困群众饮水、出行和生产生活等民生问题。
自扶贫工作开展以来,高速集团累计扶贫捐款2773万元;组织城口县、开州区等30名致富能手、种植大户、青年创业人利用冷水房车自驾营地、交职院等阵地,通过邀请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开展致富带头人培训、捐赠真空打包机等方式,助力当地产业发展。
此外,该集团还在高速公路服务区设置“1+12”消费扶贫平台,通过免费展销脱贫攻坚地区农特产品,助力对接外部市场;充分利用自身网络销售平台,通过通渝公司自营电商平台上架助销城口、开州农产品,进一步帮助拓展销售渠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