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上海临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2020年12月24日 10阅读 来源:临港新片区管理委员会 2018/2/3

自2012年成立以来,上海临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始终致力于提升临港地区企业对于高技能人才的培养、使用及激励,为临港产业区落户企业提供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截至2017年底,基地帮助产业园区内企业开展了各类培训,包括航空发动机检验工、技师继续教育培训、企业新型学徒制培养试点、电焊工、数控车工、钳工、维修电工、水电工、岗位练兵等,培训人数超过5000人。同时,组织市级二类技能竞赛9场,技能比武10场,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

六大实训基地

提供专项类职业工种等级培训

作为园区型人才培养基地,基地所提供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服务已经成为产业区综合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目前,基地已建成三个实训基地,分别为临港再制造实训基地、临港航空发动机实训基地和临港现代高端装备制造实训基地。其中,临港再制造实训基地场地面积达5500多平方米,设置了再制造表面工程实训区、精密测量室、旧机拆解实训区等11个教学实训区域,是专门开展汽车零部件、机电产品再制造高技能人才培养和职业鉴定的服务平台;临港航空发动机实训基地以培养航空发动机检测高技能人才为主,对接落户在临港产业区的中国航空发动机集团公司、中国商飞公司、上海电气集团等大型企业;临港高端装备制造实训基地是为满足临港产业区对数控高技能人才的需求而建立的,实训场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配置了数控机床与五轴联动加工中心、3D打印等智能设备,开展工业4.0智能工厂体验中心建设。

同时,为满足临港产业区建设科创中心主体承载区和智能制造示范区的需求,基地正在抓紧建设三个实训基地,分别为智能物流实训基地、工业机器人实训基地和3D打印技术实训基地。

据了解,这六个实训基地主要为临港地区企业进行专项类职业工种等级培养。现已开发的培养项目有内燃机装配工(四级、五级)、航空发动机检验工(四级、五级)等共6个工种12个等级,SLA3D打印机操作等三个专项,共计15个企业特有工种。接下来,基地还将开发更多符合临港地区企业所需的专项类职业工种和新技能项目。

建立首席技师制度

开展技师继续教育培训

企业的发展离不开技师的引领和带动,截至目前,上海临港地区已有30多家企业建立了自己的首席技师制度。

据悉,自2014年起,通过前期选拔、评审和推荐环节,已有 6家园区入驻企业的11名企业首席技师获得上海市首席技师资助,其中一人追加资助。

在高技能人才继续培训方面,基地多次组织并开展临港地区技师继续教育培训,深受学员和企业的欢迎。同时,基地依托技师继续教育的组织形式,成立了临港技师交流会,每年对临港地区的优秀高技能人才进行评选和表彰,起到了很好的激励作用。此外,基地还鼓励临港地区企业开展其他高技能人才培养项目,如高师带徒等,不断提升职工的技能素养和水平。

新型学徒制试点

培养了270名企业学徒

作为首批上海市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单位(园区型),自2016年起,基地立足园区内企业的实际需求,正式开展企业新型学徒制试点培养工作。一年多来,培养了机械产品检验工(再制造)、工业3D打印技术及应用、智能化保税仓库组织与管理、工业机器人应用(焊接及搬运码垛)四个岗位共270名学徒,顺利完成试点工作。

据悉,本次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采取“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校企双师联合培养”的新型化培养方式,培训教学、实操带教考评等均在企业内进行,以企业为主体,培养更贴切实用,深受学徒和企业的欢迎。

为了保障培训质量,基地采取教师授课、导师带教的形式,邀请电机学院、海事大学等专业教师授课,同时聘请企业导师,按照各企业实际的生产情况及需求,为学员讲解内容,将生产岗位上的技能操作经验与理论教学相结合,并通过实训课程及实践巩固所学技能。

新型学徒制试点工作以园区企业所需的新技能培养为主,在培养了技能人才的同时,也推动了企业报考国家职业资格证书的积极性,如智能化保税仓库组织与管理的部分学徒,在学习了相关技能知识后报考了物流服务师(中级),70名学徒中有39人参加了中级考试并有19人顺利通过,取得了资格认证。

但在试点中也发现,临港地区的很多小微企业对于员工技能培训的需求也非常迫切,希望参与到新型学徒制培养中,但因为集中培养难度较大,而无法实施。接下来,基地将继续发挥平台的人才服务作用,结合临港特点,顺应产业园区企业的需求,采用理论教育网络化、实操部分集中化、鉴定评价企业化、组织实施基地化等方式培养一大批掌握新技能、适应新形势、为企业所急需的新型学徒。

技能竞赛比武活动

助推技能人才培养

基地非常重视各园区内入驻企业员工的职业技能培养和提升,在推进科创中心主承载区建设的同时,注重“打造技能临港,培养工匠人才”。自2014年起,基地先后组织了9场市级二类技能竞赛,吸引了园区内43家企业的786名员工积极报名参加,其中,500多名员工通过竞赛获得了相应的国家职业资格技能证书;同时,组织了10场技能比武,共3000多名临港地区企业一线技能员工在不同项目的比武中切磋和提升技能。

港口设备操作技能比武、酒店服务技能比武、焊接技术比武、“匠心浦东”2017年度浦东新区职业技能比武竞赛……多元化的技能竞赛和比武活动在发扬“工匠精神”,促进员工之间技能交流、取长补短、增长技艺的同时,也营造了全民参与的技能氛围,很有感染力。

2017年中国技能大赛——上海市职业技能大赛是上海对标世界技能大赛标准和竞赛规则,选拔优秀技能人才,展示上海职业技能最高水平的竞技比武,上海临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也积极选派选手参加。通过前期预赛选拔,从临港产业区企业员工的54人初选名单中筛选出5人代表临港参加数控铣工竞赛。为了使他们能“赛出成绩、赛出风采”,基地聘请相关专家,对选手们进行了严格的赛前针对培训。最终经过激烈的市复赛选拔,文烈刚以复赛第二名的好成绩成功晋级决赛。

今后,基地将在开展符合上海临港发展方向的职业技能竞赛、比武活动中,大力提升园区内劳动者的职业技能和综合素质,为临港成为“产业发展的推动者、城市更新的建设者”,推进临港科创中心主承区建设,培养出临港的大国工匠而积极努力。

积极筹备

向世界技能组织代表团展示基地风采

经过前期的细致化筹备之后,2017年6月9日上午,由世界技能组织竞赛副主席斯泰芬·普拉绍尔先生带领的世界技能组织代表团参观了临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代表团在国家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汤涛、上海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局长赵祝平等领导的陪同下,走访了临港再制造、现代高端装备制造和航空发动机三个实训基地,临港集团董事长刘家平、总裁袁国华全程陪同参观。

参观中,三个实训基地的负责人分别就实训基地的建设和技能人才培养情况向来宾们进行了详细介绍和解读,实训基地完善的培养体系和先进的实训设备获得了来宾们的一致好评。在向世界技能组织代表团展示基地风采的同时,也为中国上海成功申办第46届世界技能大赛作出了贡献。

未来,上海临港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将继续围绕临港的发展规划,努力培养临港高技能人才,进一步推进临港技能人才培养的建设工作。将基地建设成为以产业发展、企业需求为引领,集技能培训、鉴定考核及特色开发三位一体的面向全社会开放式、多元联动,功能互补资源共享型结合的技能型、创新型高技能人才培养基地。(来源:青年报  2018-02-02)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