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既是民心相通的重要渠道,也是城市之间相互传递正能量的重要平台。党的十九大提出,要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激发全民族文化创新创造活力,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党的十九大报告将文化自信的重要性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连日来,昆明市的各界人士热议文化自信,期待着推动文化繁荣兴盛,努力开创全市文化工作新局面,切实增强昆明的文化软实力和城市美誉度。
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昆明市文化广播电视体育局局长戴彬认为,近几年来,随着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加快推进和精神文化产品的日益丰富,群众的文化获得感、生活幸福感不断提升。
戴彬介绍,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市通过“十二五”“十三五”的持续建设,目前昆明市共有市县两级公共文化馆16个、公共图书馆16个,乡镇(街道)综合文化站135个,文化室1623个。共有各类博物馆120个,各级文物保护单位575项,文保单位总量居全省第一,西部第二,人均拥有博物馆数量居全国省会城市前列。
下一步,昆明文化广电体育系统将以党的十九大精神为指引,进一步推进公共文化服务的标准化、均等化建设,加强供需对接,以高品质的公共文化服务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进一步加强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和合理利用,推动昆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不断提升昆明文化软实力和昆明作为“历史文化名城”的文化影响力;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广大艺术家深入生活、扎根人民,创作更多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的艺术精品,铸就昆明文化的新辉煌,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贡献昆明的力量。
昆明还将进一步开展丰富多彩的全民健身活动,促进群众体育与竞技体育协调发展;实施品牌战略,打造“上合昆明国际马拉松赛”“昆明环滇池自行车邀请赛”“昆明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龙舟赛”等文化体育活动品牌,并借此平台开展一系列对外交流与合作;构建广播电视公共服务体系,确保正确的舆论导向。“我们将坚定沿着党的十九大精神指引的方向,全面深刻理解文化在党和国家事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深刻理解文化工作者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实现进程中的重要使命,坚定文化自信,坚持以文立市,实施文化引领发展战略,切实增强昆明的文化软实力,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及力量源泉。”戴彬说。
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繁荣文艺创作,坚持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相统一,加强现实题材创作,不断推出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从2016年初开始,昆明业余词作者黄信开始专门创作喜迎和庆祝十九大主题歌曲的歌词,至今已完成《核心颂》《党的好领导》《人民领袖人民崇敬》等30多首歌曲,其中《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为人民服务当公仆》等12首歌曲被制作成4000张光碟,全部由他自费3万余元完成。
作为昆明一名优秀的共产党员,黄信怀着对党和祖国真挚的爱,24年间创作了619首歌颂祖国、党和人民,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歌颂中国大好河山及家乡美好生活的歌词和歌曲。他自掏腰包20余万元,开专场音乐会、刻制光盘无偿赠送他人;制作《歌颂与弘扬》的歌碟庆祝党的生日,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多家媒体对他的事迹进行了报道。
黄信表示,接下来,将继续潜心创作,把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怀书写进歌词里,为美丽的祖国放声歌唱。
昆明市文联党组书记张晓明介绍,党的十九大报告第七部分“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对新时代文化建设作出全面部署。“这为我们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的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指明了前进方向。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必须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在深入生活、扎根人民中进行无愧于时代的文艺创造。”张晓明介绍,昆明市文联将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着力深入生活、扎根人民,立足本土元素、文化根脉,突出民族文化优势,彰显昆明文化特色,坚守本来,注重本色,坚持本真,挖掘创新题材体裁,抓好文艺题材规划,建立文艺创作项目库,实施文艺精品项目带动战略,对重大文艺创作进行重点扶持和重点投入,推动昆明文艺繁荣发展。
张晓明表示,昆明市文联下一步将集中实施一批文艺惠民扶贫项目,推动文艺志愿服务向贫困地区倾斜,以文艺的形式,为脱贫攻坚加油鼓劲。深入开展文艺支教、文艺培训,加大文艺帮扶力度,引导广大文艺工作者增进与人民群众的深厚感情,优化队伍结构,壮大骨干力量。此外,张晓明透露,昆明市文学艺术界联合会第七次代表大会将于年底召开,大会将总结全市五年来的文艺工作,全面部署今后一个时期文艺工作,推动在更高起点上开创文艺事业新局面、实现文联工作新发展。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提出,要以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为着眼点,强化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国民教育、精神文明创建、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的引领作用,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社会发展各方面,转化为人们的情感认同和行为习惯。坚持全民行动、干部带头,从家庭做起,从娃娃抓起。
党的十九大期间,昆明聂耳交响乐团先后走进云南省文化艺术职业学院、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云南工商学院、昆明医科大学杨林学院进行公益演出,音乐会得到广大师生热捧,场场爆满。据聂耳交响乐团党组书记廖勇介绍,此次乐团在曲目编排上特别选取了《我爱你祖国》《我和我的祖国》等主旋律歌曲,一方面向社会群众普及交响乐,另一方面进一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党的十九大指出,要提高人民思想觉悟、道德水准、文明素养,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我认为交响乐是一个很好的媒介,有利于进一步推广我们优秀的文化。”廖勇介绍,聂耳交响乐团今年至今已举办了170场公益演出,把高雅艺术送进社区、军营、学校、敬老院等场所。“2018年,我们计划加大公益演出的场次,在劳动节、国庆节、中秋节、元旦等我国传统节假日期间举办一场大型公益演出,一年之内走进全市各个县(市)区举办公益音乐会,高雅艺术进中小学的演出场次将由今年的30多场,增加到50场,切实从娃娃抓起,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于心。”廖勇说。
11月7日,云南省第十四届新剧目展演正式拉开帷幕,27台参评原创剧目同时在昆明、曲靖、玉溪上演,作为展演剧院之一,昆明剧院承接了6场演出。据昆明剧院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包朝阳介绍,此次展演全面实行低票价原则,市民只需花20元至40元就可欣赏一场高品质的原创剧目表演,充分体现了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包朝阳认为,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广泛开展理想信念教育,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宣传教育,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与昆明剧院开展的具体工作息息相关。“下一步,我们将重点关注昆明创作的优秀戏剧、民族特色歌舞剧等剧目,推介更多云南本土文艺精品到国内外进行演出。同时,我们也要坚持传播高雅艺术、舞台艺术的国家观和文化观,更多地引进国内外优秀的精品剧目,并对每场演出适时推出超低票价,以满足广大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包朝阳说。(记者王姗报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