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稳底盘 保民生 育新机——云南上半年经济运行观察

2020年12月24日 10阅读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德宏片区政务服务中心开办企业“一窗通”服务窗口。记者 陈欣波 摄

2020年云南经济社会发展至少面临三场大考:

边境线长4000多公里,疫情防控任务繁重,是一场大考。全省贫困县达88个,是全国贫困县最多的省份,决战决胜脱贫攻坚是另一场大考。其三,长期依赖烟草的产业结构推动高质量发展正在爬坡上坎阶段,保增长和调结构压力大。

大考的成绩更受人关注,更加非同小可。云南省统计局前不久发布,根据地区生产总值统一核算结果,上半年云南省地区生产总值11129.77亿元,同比增长0.5%,主要经济指标大幅回暖,全省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由负转正,持续向好、长期向好趋势明显。

稳的基础不断夯实,保的底线更加牢固,进的动能持续提升。大考中,云南交出了一份稳底盘、保民生、育新机的优秀答卷。

稳底盘 扭负为正

固定资产投资负增长、用电量负增长、建筑业负增长,在空前的疫情汹汹形势和全力防控疫情中,一季度云南经济发展面临多重困难,地区生产总值为负增长4.3%。

面对疫情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前所未有冲击,云南省坚决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围绕稳定经济运行、扩大有效投资、支持实体经济发展、支持文旅产业渡过难关加快转型发展、促进外贸稳增长等方面,出台一系列政策措施,全力稳投资、稳消费、稳外贸、稳经济。

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常务副州长贺勇介绍,当地采取“四步并行”全力做好复工复产政策宣传工作,组织梳理了国家和省里今年出台的政策文件,汇总形成政策清单并创新宣讲方式,从发改、财税、银行等多部门抽调人员组建政策落实宣讲团,赴各县市开展复工复产政策宣传。

推动大项目建设是其中的“关键举措”。云南省主动强化项目储备,谋划了一系列重大基础设施工程,争取了国家政策支持。“能通全通”项目、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等项目进度加快。在全国率先实施了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和疾控机构核心能力“双提升”工程,确保了每个州市都有一所传染病医院。上半年云南省共获中央预算内投资150亿元、地方政府专项债券1490亿元、抗疫特别国债219亿元。

与一季度相比,云南二季度主要经济指标全面复苏回暖。二季度,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4.8%,较一季度回升9.1个百分点;固定资产同比增长14.9%,较一季度回升26.5个百分点;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2.9%,较一季度回升6.4个百分点;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5.9%,较一季度回升4.3个百分点。

统计表明,云南省上半年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1130亿元,增速扭负为正,同比增长0.5%,高于全国2.1个百分点。

保民生 决战决胜

越是要加强疫情防控,越是要保障好基本民生。云南省树牢用政府“紧日子”换来百姓“好日子”的思想,推动财力向民生领域不断倾斜,上半年民生领域投入持续加大,全省地方财政支出比重达77.3%。

促就业力度空前加大。全省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8.23万人,帮助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8.31万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6.65万人,外出就业人员总体稳定。面向全国优秀高校毕业生开展基础教育学校和医疗卫生机构专项招聘,招聘人数共计4.287万人,较原计划新增招聘2.45万人。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完成477.1亿元,同比增长18%。

补短板提升基础教育水平。积极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开展教师“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试点工作。加快普及学前和高中教育,多渠道增加学前教育供给,有序推进新建67所、改扩建66所高中学校建设项目。

脱贫攻坚取得决定性成绩。组织开展决战决胜脱贫攻坚百日总攻行动、挂牌“督战”和“账账相符、账实相符”等专项行动。优先保障决战决胜脱贫攻坚资金需求,争取中央财政专项资金154.08亿元,较上年同期增加26.54亿元,增长20.8%,总量和增量均居全国第一;新增扶贫小额信贷47.8亿元,覆盖建档立卡贫困户10.45万户,规模和增速均居全国第一。目前,如期打赢脱贫攻坚战态势已定,目标可期。

  育新机 动能强劲

研读各项统计数字能发现,在稳增长的同时,云南践行新发展理念,不失时机加快工业转型升级,积极培育新兴产业,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出现了不少发展亮点,显现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工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烟草产业优势持续巩固,经济“压舱石”作用明显,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能源产业继续快速发展,文山铝业、神火铝业、禄丰隆基等一批绿色铝硅项目建成投产,带动全省工业用电量增长10.1%。电子信息产业增长57.2%,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个百分点。全省首台国产天玥计算机、浪潮“云南造”PC机、北汽昆明新能源汽车成功下线,云南省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状况正在改变。

绿色食品产业优势进一步凸显。按照“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发展思路,密集出台生猪产能提升、特色农产品加工和冷链物流体系建设等政策文件,吸引了一大批农业龙头企业在云南落地。在疫情严重冲击的情况下,云南农产品特别是水果、蔬菜、花卉、茶叶等保持强增长态势。1至5月,云南省农产品进出口总额达21.7亿美元,同比增长4.8%,其中出口占全省出口总额的35.5%。

旅游业转型升级加快。统筹推进疫情防控和文化旅游市场复苏工作,截至7月15日,全省A级旅游景区已复工330个,占总数的99%。深入推进整治旅游市场乱象,加快提升旅游景区品质,提升智慧旅游水平。引进中旅、融创、复星等大企业、大集团参与大滇西旅游环线建设。按照“国际化、高端化、特色化、智慧化”的要求推进半山酒店建设,打造云南旅游新亮点和服务业新增长点。(记者 李自良 吉哲鹏 浦超 庞明广)

8月12日,大象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野象谷景区的“世界大象日”公益活动上享受果蔬盛宴。记者 陈欣波 摄

扭负为正——云南交出沉甸甸的“年中答卷”,GDP同比增长0.5%,呈现回暖向好态势。

这来之不易的0.5%,厚植于云南经济结构转型之中,是边疆省份抗击疫情、稳中求进的坚实一步。

面对当前疫情防控常态化、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等挑战,云南将持续推动经济发展实现量的合理增长和质的稳步提高,笃定前行高质量发展之路,守望山花烂漫之时。

疾风方见“筋骨”,困难更显精神

上半年,云南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增长1.9%、0.2%、0.5%,全省经济供需两端同时发力,经受住了疫情严峻考验、稳住了经济基本盘。

在云南,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20%、20%和60%,住宿餐饮、物流运输、文化旅游等第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高于第二产业40个百分点,疫情对经济的冲击可想而知。

其中,与往年火爆的节日游不同,在今年1月底,为防控疫情,云南共关闭545家景区,旅游行业遭受重创。

从年初的“急冻”到年中的复苏,要问云南砥砺前行的定力和破局增长的动力,须从锲而不舍谋求高质量跨越式发展中寻找答案。

“十三五”以来,云南持续推动产业结构向开放型、创新型和高端化、信息化、绿色化的“两型三化”转型,聚力打造世界一流“绿色能源、绿色食品、健康生活目的地”这“三张牌”,迭代产业体系已现雏形,成为应对疫情冲击的“定海神针”。

疫情冲击之下,烟草产业再显“压舱石”,上半年云南卷烟生产371万余箱,烟草制品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

绿色能源成“工业母鸡”。上半年,文山铝业、神火铝业、禄丰隆基等一批绿色铝硅项目建成投产,新增绿色铝投产运营产能68万吨,带动全省工业用电量增长10.1%,增速排全国前列。

数字经济成为新增长点。航天科工国产天玥计算机4月底在红河成功下线,浪潮、长城国产计算机6月底相继在昆明、大理下线。与此同时,闻泰5G智能手机、紫光云芯等项目正在加快建设。

“这意味着云南长期处于产业链低端的状况正在逐步改变。数字经济等新动能快速发展,电子信息产业增长57.2%,这就拉动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个百分点。”云南省工信厅副厅长浦丽合说。

电力是经济发展的“晴雨表”。云南省能源局副局长乔国新介绍,通过不断完善交易规则,扩大电力市场准入范围,上半年省内市场化交易电量达581.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13.8%,连续第6年保持两位数增长,电力市场化交易程度位居全国第一,累计为企业降低用电成本近50亿元。

练得“硬桥硬马”,方能稳扎稳打

对于黄显菊来说,“五一”小长假是她今年最忙的时候。作为云南省普洱市太阳河森林公园的一名森林体验师,她每天要领着30多名游客体验“夜观昆虫”等新项目。

这是太阳河森林公园新推出的“疫后疗愈、森林康养”户外体验项目套餐,每天像黄显菊一样穿梭在户外项目的森林体验师有10多位。

云南旅游业“危”中寻“机”的努力可见一斑。统计显示,上半年,全省累计接待国内游客1.9亿人次,同比下降51.84%。但从3月开始,降幅逐步收窄,其中端午节全省接待国内游客量恢复至去年同期水平的76.2%,为疫情发生以来最高。

练得“硬桥硬马”,方能稳扎稳打。除了在疫情中率先安置好滞滇游客、出台措施帮助文旅企业渡过难关外,云南“整治乱象、智慧旅游、提升品质”的旅游革命“三部曲”不跑调、不歇气。

“我们持续全面推进‘一部手机游云南’平台从‘可用’变为‘好用’、游客爱用,在全省开展以‘畅购云南、焕新消费’为主题的3个专题9大系列促消费活动,累计投放各类消费券3亿多元,还积极开发滇西旅游大环线、半山酒店等新业态新产品。”云南省文旅厅副厅长陈述云说。

补齐短板,才能守住发展底线。浦丽合介绍,目前全省医用口罩日产能从不足20万只到目前的超过1100万只,疫情防护物资产业链基本健全,基本实现自给,医用防护服、额温枪、核酸检测试剂盒等实现“零突破”,补齐防疫物资短板。

云南还发力打造“内循环”经济体系,稳民生、促消费,激活市场释放内需潜力。

稳民生。在上半年病虫害偏重发生情况下,云南坚决保障“菜篮子”“米袋子”。夏粮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249.5万吨,比2019年增加5.9万吨。生猪生产逐步恢复,截至6月底,全省生猪存栏2661万头,环比增0.98%。

促消费。统计显示,上半年云南贸易领域复商复市稳步推进,消费品市场发展中的积极因素不断积聚。全省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4384.4亿元,同比下降8.6%,降幅较1-5月收窄1.4个百分点。

迈步雄关漫道,守望山花烂漫

时已至今,每天仍有7万余人在边境“三班倒”开展疫情防控,云南陆路、水陆口岸至今保持零输入,将疫情阻断在国门之外。

但在疫情防控常态化、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的前提下,云南经济发展还面临市场需求回升缓慢、部分行业生产承压、一些企业经营困难、改善民生任务繁重等困难。

变局考验格局。云南省主要负责同志表示,上半年经济稳步复苏为下半年持续恢复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云南将进一步释放在危机中育新机、在变局中开新局所带来的韧性与潜力。

稳定基本盘。云南将推动卷烟提档升级,优化电力运行调度,培育稀贵金属新材料聚集区。

位于楚雄彝族自治州禄丰县的龙蟒佰利联集团新立钛业公司复产竣工项目正稳步推进,建成年产值将突破100亿元。“这对带动云南煤化工、盐化工、天然气等相关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中国新钛谷’将在滇中拔地而起。”禄丰县副县长王颖说。

持续打造“三张牌”。一批绿色铝材、绿色硅材项目陆续竣工投产,形成新的增量。云南将力争绿色铝新增产量110万吨、完成投资200亿元以上,绿色硅实现工业产值260亿元,完成投资130亿元以上。

狠抓数字经济。6月,昆明市成为全国首个在公共资源交易领域全流程运用区块链技术的城市。此前,云南推出区块链产业联盟的“孔雀码”,启动普洱茶品质区块链追溯平台……云南数字经济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张国胜认为,区块链已经开始在部分优势特色行业上显示出巨大的生命力。

建设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云南在构建适应国内国际双循环的产业体系中更显优势。抓住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重构的窗口期,云南将找准国内国际产业循环结合点,建立重点产业链“链长制”,协调解决产业链上下游困难问题,更好调配产业资源、填补链条缺口、畅通产业循环。

信心比黄金更重要。今年5月,《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的指导意见》正式发布。“政策含金量极高,是政府与企业坚定信心、共克时艰的关键所在,让公司稳发展、增投资吃了一颗‘定心丸’。” 华能澜沧江水电股份有限公司财务部主任赵虎说。(记者 李自良 吉哲鹏 浦超 庞明广)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