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省累计实现城镇新增就业36.2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109.5万人,技能人才总量达396.3万人……5月20日至23日,全国人大常委会执法检查组在云南实地检查《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贯彻实施情况,云南省交出了2008年以来稳就业工作的优异成绩单,受到检查组的充分肯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就业促进法》于2008年颁布实施,是我国第一部明确就业工作的法律,将扩大就业放到了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相互协调的重要位置。多年来,云南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落实就业优先战略,把就业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注重从完善工作协调、政策激励、就业服务、创业帮扶和职业培训等体系着手,促进实现更高质量更加充分的就业。
具有云南特色的就业政策体系不断完善
就业是民生之本。就业促进法颁布实施以来,云南省结合实际及时制定一系列积极的就业政策:
2015年,《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出台,号召培养“双创”新引擎,把创业和就业结合起来,大力推进创业带动就业。
2017年,出台《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分别从深入实施就业优先战略、支持新就业形态发展和促进以创业带动就业等7个方面,细化出台了30条具体措施。
制定《云南省就业和社会保障专项规划(2016-2020)》,明确了“十三五”期间就业工作主指标任务,对全省就业政策措施进行安排部署。
针对云南省外出务工人员众多的实际,2018年8月,派出调研组赴长三角、珠三角等地区开展专题调研,制定实施《关于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促进就业工作的实施意见》,建立了完善全省失业动态监测、重点企业用工监测和驻外劳务工作站调查等监测预警机制。
至此,围绕各项就业创业重点任务,云南省逐步构建了以优化创业担保贷款结构、重点扶持大学生群体创业、加强创业园区建设等为主体的创业帮扶政策,以实施技能强省行动计划、加强技工院校与技能人才队伍建设、开展企业职工培训和职业资格评价等为主体的技能人才培养政策,以实施就业扶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专项行动、强化东西部劳务协作、开展转移就业全链条服务、促进易地扶贫搬迁群众就业等为主体的就业扶贫政策在内的政策集合,进一步完善了具有云南特色的促进就业创业的政策体系,为稳就业提供了坚强的制度保障。
聚焦重点群体就业落实服务援助政策
在昆明市南坝路人力资源市场,求职者和招聘企业代表挤满了几百平方米的大厅。市场内设置政策服务区、业务办理区、就业管理区、信息发布区、免费培训区及农民工就业服务站等,免费提供政策咨询、职业介绍、职业培训、劳动维权、现场招聘等就业服务,规范的功能设置为求职者营造了一个安全、和谐、放心的求职环境。
“随着经济发展,进城务工人员数量不断增加,人力资源市场重点为他们提供就业服务。”市场负责人介绍,平均每天进入该市场的用人单位达150余家,求职人数2000余人次,每年为农民工提供26万个就业岗位。
在脱贫攻坚的当下,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扶贫成为云南就业工作的一大特色。全省以贫困劳动力为重点,积极实施“技能扶贫”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两个专项行动。
深化东西部劳务协作,提高劳务输出组织化程度,引导全省88个驻外劳务工作站开展全链条服务。连续3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百日行动”,落实交通补助和中介服务补贴政策,促进贫困群众异地转移就业。
对“能出去,但不能走远”的贫困劳动力,落实当地企业吸纳就业的职业培训补贴和社会保险补贴等政策,大力发展就业扶贫车间、创造就业岗位,促进贫困群众就近就地就业。目前,全省已建立就业扶贫车间744个,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4.6万人,其中贫困劳动力1.4万人。
2017年9月,云南省以建档立卡贫困户为重点破解“四大难题”,推动农村劳动力精准输出、有序输出的做法得到国务院领导肯定。
除农民工外,云南省还将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企业转岗安置人员、城乡就业困难人员作为服务重点,落实服务和援助政策,切实解决各类重点就业群体的就业难题。
加大职业教育培训壮大技能人才队伍
2018年,云南省将“培训农村劳动力300万人”列入省政府十件惠民实事。
为落实终身职业技能培训要求,云南以培养高技能人才为重点,适应产业升级需求,理顺职业教育体制,鼓励企业自主培训、市场化培训,将工匠精神、质量意识融入其中,缓解全省技能人才短缺的结构性矛盾。
技工院校是培养高技能人才的摇篮。云南把技工教育摆在突出位置加以推动,构建学制教育与职业培训并重的技能人才培养体系,在校生人数达14.5万人,年开展面向社会的职业培训25万人次,技工院校毕业生就业率均保持在97%以上。
深入推进职业技能培训管理制度改革,在县级层面上整合“春潮行动”“雨露计划”“星火计划”“云岭职工素质建设工程”“新型职业农民培训”等项目。整合社会力量,鼓励高校、职业院校举办的培训机构、民办培训机构参与到技能培训中来。
高素质技能人才是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撑。云南省启动实施了高技能人才振兴计划,组建国家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20个,省级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8个,通过实施“云岭首席技师”培养工程、青年技能人才培养工程、新技师培养计划等重点项目,全省技能人才队伍逐年扩大,累计取得执业资格399.8万人次,涌现出以耿家盛为代表的一大批优秀高技能领军人才。
鼓励创新创业带动就业
昆明市金鼎科技园内,700余家创新企业在这里云集,每年创收达40余亿元,累计吸纳社会就业人员达1.6万人,每年吸收大学应届毕业生800余人,双创平台让众多高端技术型、管理型、创新型人才蜂拥而至。
“双创”是扩大就业的重要支撑。自2009年起,云南省先后发放创业担保贷款838亿元,共扶持108万人创业,带动吸纳就业306万余人。
同时,加大平台建设力度,为创业者提供创业场地孵化服务。鼓励引导各州市和民间机构整合土地资源,盘活闲散场地建设创业园,为创业者搭建创意产品与创业资金对接平台;鼓励各类大中专院校和职业技师院校开展校园创业平台建设,培养在校学生创业创新意识,开展创业实践。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学生的创业项目“彩云本草”,通过带动贫困地区群众发展种植养殖业,带动当地群众返乡创业就业,助推了脱贫攻坚工作,被教育部列为重点项目。“罗小馒”项目团队通过改良创新馒头做法,生产出红糖馒头,把一个馒头卖到了全省各地,带动1300余人就业。
2015至2018年,全省建设认定省级创业园区95个、众创空间210个、校园创业平台90个,沾益区、弥勒市、永平县等15个县(市、区)纳入国家支持农民工等人员返乡创业试点县,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氛围日渐浓厚。
今年一季度,云南地区生产总值增长9.7%,增速高于全国3.3个百分点,排全国第一。执法检查组认为,云南深入贯彻实施就业促进法,稳就业工作为经济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经济健康稳定发展为稳就业提供了良好环境、拓展了新空间,就业工作见到了实实在在的效果。(尹瑞峰/文 张彤/图)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