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昆明:正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

2020年12月24日 10阅读 来源:云南日报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市教育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昆明:正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

校园活动丰富 学生朝气蓬勃

歌唱祖国

引进英国利物浦足球学校项目

主题活动形式多样

  深秋的早晨,春城静悄悄。

  天还未亮白,校园已闹热。门口,交警现场疏导,孩子有序入校;校内,师生互相问候,朗朗书声渐起。

  在昆明,最美的风景在校园。它们在城市一角、在街区、在山乡,有清雅的校舍、文明的言行、浓郁的书香,凝集着家长的期待、老师的心血、孩子的成长、城市的未来。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坚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强化教育保障,推进教育现代化,推进体育事业发展,扩大优质资源,建强教师队伍,广大学子正从“有学上”向“上好学”转变,从“学有所教”向“学有优教”转变。

  我们提取了一组直观数据,这是昆明市教育质量明显提升的有力佐证。3年来,全市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年均增长10.7%;引进名老师168名、名校长27名,累计新增优质学位6万余个;高考一本上线率提升近10%;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00%受资助……全市教育事业发展取得历史性成就。

  为党育人 为国育才

  到2035年昆明优质教育达到西部先进水平

  教育是民族振兴、社会进步的重要基石,是国之大计、党之大计。

  党的十八大以来,昆明市始终坚持加强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始终坚持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不断强化教育保障,补短板、提质量、深改革、调结构、促公平,全市教育事业取得了新成绩,有力推动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民生改善和文化繁荣。

  去年召开的全国教育大会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立足基本国情,遵循教育规律,坚持改革创新,以凝聚人心、完善人格、开发人力、培育人才、造福人民为工作目标,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国、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

  “我们必须准确把握当前教育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以更坚定的政治站位、更深厚的为民之心、更长远的战略眼光,把昆明教育抓紧抓实抓出成效。”今年9月召开的昆明市教育大会提出,教育承载着每一个家庭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全市上下要切实增强抓好教育工作的思想自觉、政治自觉和行动自觉。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分别出台了《中国教育现代化2035》《云南教育现代化2035》,对教育工作思路、战略任务、实施路径、保障措施等作出安排部署。通过认真对标对表,结合实际,昆明市委、市政府于日前印发了《昆明教育现代化2035》《昆明市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实施方案》,明确提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深入学习贯彻全国、全省教育大会精神,遵循教育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提升质量为核心,以促进公平为重点,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队伍建设为基础,坚定不移实施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大力推进教育理念、体系、制度、内容、方法、治理现代化,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提供坚实人才支撑和智力保障。到2035年,昆明优质教育达到西部先进水平,与全国同步实现教育现代化,教育总体发展水平达到全国省会城市平均水平,成为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的有力支撑。

  改革创新 增量扩优

  努力办出与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相匹配的一流教育

  教育是城市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支撑。一流城市孕育一流教育,一流教育成就一流城市。

  昆明要高质量推进区域性国际中心城市建设,必须面向国际、面向未来,下大力气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出与城市发展战略定位相匹配的一流教育。

  重点改革项目有序推进,发展活力不断增强——国家级学前教育改革发展实验区工作全面收关,主城五区教育布局规划全面完成,新建改建小区学校配建全面覆盖,外来务工人员子女入学政策全面落实,异地中考改革不断完善,高考综合改革试点稳步推进,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更加完善,政策措施更加有力,办学模式更加多样,发展活力不断增强。

  累计新增优质学位6万余个——“三名”工程全面推进,先后引进清华附中、北京八十中等19所省外名校来昆合作或举办学校27所,引进名师168名、名校长27名,累计新增优质学位6万余个。加快推进教育国际化,引进北京世青、青苗等5所国际学校,创建8所华文教育基地学校,6所优质高中开办了国际部。30余所中小学校与国外学校缔结了友好关系,全市中小学随班就读的外国学生数从2016年的不足300人增加到近1000人。

  优质普高学校在校生占比达74.5%——各类教育协调发展,规模质量持续提升,公办和普惠性民办幼儿园在园幼儿占比由2016年的60%提高到2018年85.3%;在全省率先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小学、初中毛入学率分别达到102.3%、111.5%;推进普通高中普及攻坚、扩容提质,全市省一级高(完)中达32所,优质普高学校在校生占比达74.5%,高考一本上线率、本科上线率分别从2016年的18.26%、60.33%提高到2019年的28.12%、70.88%。

  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00%受资助——教育扶贫成效显著,建立从学前教育到高等教育的学生资助体系,3年来累计安排资金21.1亿元,惠及学生194.7万人次,建档立卡贫困户学生100%受资助。实现建档立卡贫困家庭子女义务教育阶段零辍学、零失学。创新开展市属名校和主城区学校领办帮扶,面向民族县、贫困县招收的“民族班”“阿诗玛班”首届毕业生本科上线率达到100%,一本上线率达到71.7%,成为教育扶贫的先进典型。

  教育优先 回应期盼

  近3年财政性教育经费年均增长10.7%

  进入新时代,人民群众对教育的追求已经从“有学上”转向“上好学”,从“学有所教”转向“学有优教”。

  昆明市以前所未有的现实紧迫感和历史使命感,用具体的行动和明显的成效来回应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热切期盼。

  全市坚持做到“三个优先”,即始终做到规划优先安排,教育的空间布局、资源布局、结构布局更加合理;始终做到财政投入优先保障,全市近3年财政性教育经费投入达到416.9亿元、年均增长10.7%,教育支出高于其他民生项目支出;始终做到公共资源优先满足,在项目审批、水电供应、道路交通、安全保障等方面优先考虑教育事业发展需要,土地出让收入、教育费附加、城市配套公共设施建设等优先安排教育,事业单位招聘计划优先保障教师队伍需要。

  昆明市还不断完善公共体育服务,满足全市人民的健康需求。继续推进“七彩云南全民健身工程”和城市社区“15分钟体育健身圈”建设。全市已建成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点1043个,全民健身路径1759条,健身步道46条。充分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和资源优势,成功举办高原国际半程马拉松赛、昆明网球公开赛、上合昆明马拉松、中华龙舟大赛、东川泥石流国际汽车越野赛、环滇池高原自行车邀请赛等参与性强、影响力大的体育品牌赛事。

  只有正视差距,才能对症下药,迎头赶上,实现超越。

  昆明市清醒地认识到,当前,与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高质量教育需求相比,昆明的教育发展在质量和层次上仍然存在教育资源总量不足、教育创新力度不够、教学改革有待深入等差距,同时,各类问题依然不少,比如,学生课业压力繁重,有的学校和家长存在“唯分数、唯升学”的功利化倾向,对学生的心理辅导关注不够、学生抗压能力差等等。

  为此,昆明市提出,紧紧围绕“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决心在促进教育公平、缩小发展差距方面“补短板”,在提高教育质量、优化教育结构方面“做加法”,不断满足广大人民群众对高质量教育的迫切需求。把提升质量作为主导方向,着力促进各级各类教育高水平发展。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发展教育,坚持开放办教育,继续深入实施“三名”工程,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强烈的对多样、特色、优质教育的需求。确保到2022年,新引进和培育名校20所,新引进和培养名师400人,新引进和培养名校长50人。

  建强队伍 培养人才

  教师平均工资收入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水平

  10月的山乡,空气清新,绿水潺潺。中午时分,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双化希望小学的英语老师杨加华驾车准备到校上课。

  “当一名英语老师,是我一直的梦想,但是扎根乡村学校,是之前没有想过的。如今,我已经安心留了下来。”杨加华说,昆明市及禄劝县尊师重教的浓厚氛围,让她看到了未来、看到了希望。禄劝县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根据昆明市《关于实施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的通知》以及相关要求,禄劝县从2016年起,按照学校路程远近、生活条件、艰苦程度的不同,分4个类别对乡村教师进行每人每月500元到1500元不等的补助。其中,少数民族教师在所在地执行标准基础上提高20%,民汉双语教师在所在地执行标准基础上提高30%,每年补助10个月。禄劝现有2450名教师享受生活补助,按类区和档次测算,全县乡村教师每月实际补助183.05万元,全年10个月共补助1830.5万元。

  “这些好政策,让我排除了后顾之忧,决心留下,踏实从教,安心乐教。”杨加华说,全县教师从收入待遇、职称评定到工作环境、教学设施都有了明显改善,大家工作积极,勤奋努力,教育质量得到提升。

  全国教育大会对教育提出了“塑造灵魂、塑造生命、塑造新人”的新要求;对教师提出了“大胸怀、大境界、大格局”的新要求;对书记校长提出了“视办好学校为天大事业的使命感”的新要求。

  昆明市全面完善教师待遇保障机制,确保中小学教师平均工资收入水平不低于或高于当地公务员平均工资收入水平。全面落实乡村教师生活补助,下达奖补资金5700万元,惠及全市926所学校2万名乡村教师。全市还深入开展教育规划课题研究,2项课题获国家级立项,9项课题获省级立项,市级立项574项,研究成果转化力度得到加强。

  全市还全面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教育质量跨越提升。大力营造尊师重教社会氛围,推荐省委、省政府表彰的“有突出贡献的农村教师”37名,评选昆明市“杰出园丁”10名、“优秀园丁”101名,市级学科带头人71名,骨干教师146名,“最美班主任”28名、“身边的好老师”29名,教坛新秀711名,师德师风水平逐年提高。

  为进一步完善人才引进机制,昆明市首次组织赴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现场招聘优秀毕业生,形成从“双一流”大学和教育部直属师范院校优秀毕业生招聘、中青年在职教师选调、公费师范生定向培养等教育人才引进机制。合理配置教师资源,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校长和教师交流轮岗达2038人。

  昆明市教育体育局相关负责人介绍,将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作为基础性工作来抓,推动形成优秀人才争相从教、教师人人尽展其才、好教师不断涌现的良好局面。

  一张蓝图 绘就到底

  凝聚起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磅礴力量

  未来,昆明坚持教育优先发展战略的思路不会变,教育事业改革发展的决心不会变,坚持一张蓝图绘到底。

  昆明市委、市政府日前印发的《昆明教育现代化2035》引起广泛关注。文件明确,补齐农村学前教育短板,实现学前教育全覆盖,保障农村幼儿就近接受学前教育。完善0—3岁婴幼儿照护服务体系,使每一个适龄儿童都能接受有质量的学前教育。到2022年,全市公办园和普惠性民办园在园幼儿占比保持在85%左右,省一级示范幼儿园达到180所,并实现村级幼儿园全覆盖;从2020年起,全市各县(市、区)全部纳入义务教育质量监测,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优质均衡县域比例到2022年、2025年、2035年分别达到20%、50%、100%。

  同时,深入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攻坚行动计划,到2022年,新建高完中13所,改扩建11所,新增普通高中学位1.2万个,建设特色高中20所。全市一级高完中达40所以上,优质高中在校生占比达到78%以上,高考一本上线率年均稳步提升3个百分点。

  推进昆明教育现代化,需要构建政府、学校、家庭、社会为一体的教育工作格局,共同承担起教育下一代的责任。

  “我们要凝聚起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磅礴力量。”昆明市委要求,全市市县两级要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齐抓共管、部门各负其责的教育领导体制,为教育事业发展创造良好条件。同时,作为学生成长的“摇篮”,各级各类学校要遵循教育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着力提升教学质量;作为人生第一所学校,家庭要学习掌握科学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帮助孩子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作为社会各界,要承担起办好教育的责任,全市将把少年宫、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等各类校外文化体育场所建设成为开放多元、充满活力的教育平台,为培养时代新人提供更多载体和空间。(浦美玲)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