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主要供水厂均有第二水源 成都2035年实现污水全收集、全处理

2020年12月24日 10阅读 来源:成都晚报

正在建设的李家岩水库

  给水规划

  至2035年

  成都市给水规划总体目标是构建“覆盖全域、城乡一体”的给水体系

  新编《成都市给水规划》

  注重全域统筹

  ●中心城区规划主要以市自来水六厂、水七厂和金马水厂(岷江水厂)等为主力水厂

  ●“东进”区域规划,主要以空港水厂、简阳城区第二水厂为重点新(扩)建水厂4座,日供水生产能力达160万吨

  ●同时,采取供水管网连通互济的方式,形成多元互补的安全供水格局,增强区域供水保障能力。

  注重水源保障

  ●为进一步提高饮水水源安全可靠性,本次规划对主要供水厂都考虑了第二水源或应急备用水源

  ●正在建设 李家岩水库:将作为市自来水六厂、水七厂以及崇州、温江的第二水源或应急备用水源

  ●正在规划论证 三坝水库:将考虑作为大邑、邛崃的第二水源和金马水厂(岷江水厂)的应急备用水源等

  注重顺应自然

  ●充分利用成都平原自西北向东南有1‰-3‰的坡降,节约资源

  排水规划

  至2035年

  成都市排水规划总体目标是:排水设施实现全覆盖,污水实现全收集、全处理,污泥全部实现安全、无害化处理

  新编《成都市排水规划》特点

  三个更加注重

  ●更加注重与城市总体建设发展规划相适应

  ●更加注重与城市总体建设发展规模相协调

  ●更加注重大数据在规划中的运用

  三个转变

  ●污水处理设施由规模增长向提质增效转变

  ●污水处理向再生水利用转变

  ●由重城轻镇向城乡统筹并行转变

  水在日常生活以及社会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日前,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阳昌寿接受成都晚报记者采访时,对《成都市给水规划》《成都市排水规划》进行了解读。阳昌寿表示,为进一步提高饮水水源安全可靠性,本次规划对主要供水厂都考虑了第二水源或应急备用水源。

  新规划主要供水厂 均考虑了第二水源或应急备用水源

  据了解,新编制的《成都市给水规划》(以下简称“给水规划”)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坚持新发展理念,依据成都市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人口规模和产业布局,按照“全域城乡统筹、分区集中供水、跨区连通互济”的思路,以中心城区和东部城市新区为重点,统筹考虑远郊县(市)进行规划编制,以指导和推动供水设施的有序建设,提高城乡安全供水能力为核心,为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提供保障。

  “面对城市不断发展和人们用水需求出现的新变化,我们在编制“给水规划”时,突出三个注重,努力使规划设计能满足现实的需要。”市水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阳昌寿告诉记者,“我们按照‘一山连两翼’的城市布局要求,全域统筹规划,中心城区主要以市自来水六厂、水七厂和金马水厂(岷江水厂)等为主力水厂;‘东进’区域规划,主要以空港水厂、简阳城区第二水厂为重点新(扩)建水厂4座,日供水生产能力达160万吨……”

  阳昌寿表示,“给水规划”十分注重水源保障。“为进一步提高饮水水源安全可靠性,本次规划对主要供水厂都考虑了第二水源或应急备用水源。”同时,在规划水厂时,充分考虑水量保证率高、水质优良的水体作为饮用水源,并加强水源地保护,为城乡居民提供优质安全的饮用水。“给水规划”注重顺应自然。“成都平原自西北向东南有1‰-3‰的坡降,我们在规划中充分利用这一自然地理优势,合理布局水源取水口和供水厂位置,依靠自然坡降实现原水和清水自流输送,减少了加压输水设备设施,大大降低了能耗、物耗,节约了资源。

  避免重复开挖 排水系统融入轨道交通、综合管廊建设

  “这次修编《成都市排水规划》(以下简称“排水规划”),涵盖了城市污水处理厂规划建设和提标改造工程、城市病害污水管网修复工程、城市污水调配工程、再生水利用工程等内容。”

  据悉,“排水规划”明确,未来成都在排水系统规划工程的实施中,将紧密结合重大项目、重点工程,科学合理规划排水系统,统筹推进排水设施工程建设,使城市排水系统与城市重大建设成为一个有机整体。“我们将结合锦江绿道、锦城绿道、熊猫绿道等重点项目,实施截污干管、再生水利用工程建设。目前,我们正在实施的第八污水处理厂再生水利用工程,将于今年年底前完成,将处理达标的20万吨/日的再生水输送至苏坡斗渠、黄堰河、熊猫绿道补充环境用水。”

  阳昌寿透露,排水系统建设还将融入综合管廊建设和轨道交通建设。“这样就能有效避免重复开挖、重复投资。”

  ○专家解读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

  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 确保了规划整体性

  “本次排水专项规划编制思路可以归纳为一个中心、两个同步、三个重点、四个结合。”中国人民大学环境学院副院长王洪臣认为,《成都市排水规划》的编制思路非常明确。“围绕一个中心:以建设安全、健康、智慧、节约的城市排水系统为中心,不断推进城市水生态环境永续发展,为加快建设全面体现新发展理念的城市做好水生态保障。实现两个同步:一是强化统筹协调,实现水环境治理与城市建设同步;二是强化污泥处置,实现与污水处理同步,避免二次污染。突出三个重点:一是强化各排水分区之间的联通与调配工程,切实解决个别污水处理厂“吃不饱”,个别污水处理厂“吃撑了”的问题;二是加快推进再生水利用,以补充景观环境用水为主,兼顾绿化和市政杂用;三是有效提升雨水管道过流能力,提高城市排水防涝能力。”在王洪臣看来,《成都市排水规划》还强化了四个结合:一是排水专项规划与城市总体规划相结合,确保规划整体性;二是排水系统规划与区域水环境现状相结合,实现标本兼治;三是排水专项规划与大数据应用相结合,实现精准施治;四是排水设施建设时序与城市发展相结合,避免重复建设。

  成都晚报记者 黄尚斐 摄影报道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