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服务消费升级指数全国第一 成都加快建设最适宜新经济成长的城市

2020年12月24日 10阅读 来源:成都晚报

  16日在京举行的“财新雅趣2017消费升级论坛”上,成都获评“年度推荐消费升级代表城市”称号。论坛上发布的最新一期伊利中国消费升级指数显示,成都从北京、广州、杭州、上海、深圳、天津、武汉等样本城市中脱颖而出,以100.9的服务消费升级指数位列第一。

  作为拉动经济增长的“头驾马车”,消费升级折射了成都新经济的蓬勃发展,勾勒出经济发展的新图景。正如颁奖词中所说:“成都寄托了当下焦虑的中国人对理想生活方式的期待,已然冲破一线城市的封锁……它是中国时尚第三城,是品牌眼中最具价值的消费之城。一曲《成都》让它成了中国美好生活的梦想之都。”

  何为消费升级指数?

  通过大数据了解城市消费质量

  据了解,伊利中国消费升级指数是由财新传媒和成都数联铭品科技公司共同研发的,按月度发布。该指数作为新经济系列指数(NEI)的最新子指数,利用网络大数据挖掘手段,量化中国消费结构及质量升级状况。

  消费升级指数具体是什么?“我们主要测算的是质量上的升级。通过对消费者点评大数据的抓取,了解每一个消费者在每一个品类的消费里面,选择什么样的产品,是高端产品,还是低端产品。”数联铭品首席经济学家陈沁介绍道,以此了解一个城市的消费品质。而成都在最新一期的服务消费升级指数中排名第一与成都对高新科技人才的吸引力不无关系。“成都不仅是中西部地区的人才重地,同时还承接了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溢出人才。这不仅为成都的高新科技产业发展提供了支撑,同时也带动了成都消费市场的转型升级。”

  居民消费不断从生存型、保障型逐渐过渡为品质型、服务型消费。在此过程中,不仅涌现了很多新消费品类和项目,比如扫地机器人、出境游套餐、消费者更青睐健康食品……这些都是消费升级的体现。

  在财新雅趣总经理阙京闽看来,日常起居、出门乘车、超市购物、出门度假都离不开消费,追求美好的生活离不开消费升级。

  为何出现消费升级态势?

  成都新经济蓬勃发展

  成都消费升级的背后是发展动力逐渐转换,新经济蓬勃发展的真相。以新技术为驱动,以新组织为主体,以新产业为支撑,以新业态为引擎,以新模式为突破,成都正奋力成为新经济的话语引领者、场景培育地、要素集聚地和生态创新区,建成最适宜新经济发育成长的新型城市。

  在消费结构不断调整升级过程中,文化消费的崛起是成都亮眼的一笔。在实体书店不景气的当下,成都却有大大小小书店700余家,从早期被评为全球十佳书店的老书虫书吧到来自新加坡的Page One书店,都在成都扎根。按亚马逊2015年图书总销售量排名,成都在各大城市中位居第六。

  日前召开的成都市新经济发展大会明确,作为我市新经济发展的七大应用场景之一,我市将通过深化消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发展个性消费、提升消费层次、优化消费环境等方式,大力推进消费提档升级。此外,成都还将建设国际购物天堂、世界旅游目的地城市、国际美食之都,打造互联网时代的“成都服务”和“成都消费”品牌。

  2017年,成功跃居全球化与世界级城市研究机构“世界城市评级”Beta级,被美国米尔肯研究所评为“中国最佳表现城市”第一名。目前,已有281家世界500强企业落户成都……一连串的数据和荣誉证明,成都消费结构正不断优化升级,新经济蓬勃发展。

  “我们观察到,今年以来成都市场无论是消费数量还是消费质量都有了很大的提升。成都消费者在手机数码、家用电器、电脑办公这三类品质消费上占比很高。”京东数据研究院院长刘晖向记者介绍道,同时成都人对新生事物的敏锐度、包容度、接受度很高,彰显了天府文化“创新创造、开放包容”的鲜明特质。

  成都机遇

  消费升级催生产业新空间

  消费品质从“能温饱”到“要吃好”转变,消费方式从“线下买”到“线上买”变化,消费行为从“标准化”到“个性化”变化。为应对这些转变,我市不少企业提出了新的战略布局、市场运筹、消费服务,以新视野、新思维、新行动正视消费升级。

  “随着‘消费升级’话题越来越热,我们也能从平常生活中发现,看似传统的食品行业正在发生改变。”尚作农业CEO龙淼告诉记者,因为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的健康性、性价比、个性化和购物体验,因此多种多样的新型休闲食品和饮料也纷纷推向市场。而该公司正是把握住了这一机遇,早在2012年就布局有机生鲜电商。

  作为我市最早开始运营有机食材全产业链的企业之一,尚作农业去年的销售额在1亿元左右,今年预期可达两亿元。像尚作农业这样的企业分布在成都的各行各业,它们正是适应了消费升级大势的发展要求,成为新经济模式的尝试者、探索者和实践者。

  消费升级不仅是成都居民,近年来,来蓉游客也经历着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进入“消费升级”的阶段:住得好一点,安排特色高端酒店;行程宽松一点,不再忙着赶行程;吃得好一点,本地化特色餐是必须的;不走寻常路,干脆直接包车或者定制专车服务。市旅游局的统计数据显示,仅今年国庆黄金周期间,成都实现旅游总收入205.75亿元,同比增长38.7%。

热点文章推荐

相关文章推荐